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廟老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廟老鼓

老廟老鼓是漢族民間普及率很高規模很大的一種自娛自樂形式。其陣容大至50多盤鼓100多名鼓手、釵手以及旗手等;小為一盤鼓,三四幅釵,十數八個人。金粟山前老廟一帶的村民的先祖們,得天獨厚的受到戰鼓的薰陶。他們取戰鼓壯軍威、鼓士氣之精髓,用以祀神祭祖。至清朝末年,這一帶仍盛傳着鼓樂「迎神」、「祭神」和「送神」的盛大活動。老廟老鼓是民間普及率很高規模很大的自娛自樂形式。

基本內容

中文名:老廟老鼓

遺產編號:Ⅲ—12

申報日期:2007年

所屬地區:陝西·渭南·富平縣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申報單位:渭南市富平縣

老廟老鼓

老廟老鼓的所在區域及 地理環境 老廟老鼓所地: 老廟鎮位於 富平縣東北部,屬 半山區。東臨 蒲城縣;西鄰 薛鎮;南接 美原鎮;北靠峪嶺山區。鎮政府距縣城40多公里,距西安市110公里。

全鎮3.6萬人口,轄12個 行政村87個村民小組。是富平縣經濟發展的重要鄉鎮之一。其 支柱產業是 煙花爆竹生產。 農民人均純收入居全縣首位。

鎮地域處於 關中平原與陝北 黃土高原銜接地帶,為 八百里秦川北沿,總面積56平方公里。境內富白路、富銅路、由老路等幾條主要公路通過,交通十分方便。

境內地形由北向南呈階梯狀。北依萬斛山,南部為小井及引黃灌區,傾降相對高差達400米。海拔500-780多米。平均氣溫是13.1℃,年平均降水約86.5天,日照總時2472小時,四季乾濕冷暖分明。

老廟老鼓的歷史淵源

老廟老鼓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史記?白起 王翦列傳》載, 公元前228年,秦大將王翦曾在 金粟山下的 黑鷹溝屯兵養馬。距黑鷹溝四五里的雷古坊是王翦的 軍鼓手 宿營訓練的地方。老鼓就是當年的軍鼓。

金粟山前,老廟鎮的 孟家村、 尹家村、上河村、 南昌村、 新店村「一」字兒排開,這一帶村民的祖先得天獨厚的受到戰鼓的薰陶,他們取戰鼓壯軍威、鼓士氣之精髓,用於祀神祭祖,故而老鼓亦稱「神鼓」。直至 清朝末年,這一帶仍盛傳着鼓樂「迎神」、「祭神」和「送神」的盛大活動。

老廟老鼓的基本內容

老廟老鼓是民間普及率很高規模很大的一種 自娛自樂形式。其陣容大至50多 盤鼓100多名鼓手、釵手以及旗手等;小為一盤鼓,三四幅釵,十數八個人。

老鼓的表現形式包括兩個藝術項目:一是鼓樂,二是鼓舞。

鼓樂的內容十分豐富,常用的多達30多種 鼓譜(鼓歌),如梅花鼓纏穗子叮叮咣盤帽根、摘豆角、雞上架、 鵓鴿 旋窩、 滾核桃、 滾繡球、一二三、轉鼓子等等。

鼓譜分激越、舒緩和行進三大類,但均以昂揚、宏大、震撼為特色。有「聲震十里八鄉」之說。

鼓舞的動作溶戲劇、體育和 舞蹈動作為一體,又與鼓調相配合,給人以 颯爽、強悍的美感。如 《打虎》,既有降虎的現實感又具舞美之藝術,傳神備至。

老廟老鼓的基本特徵

1、老鼓是從 古戰場和戰鼓中繁衍而來的。它的藝術精髓在於「神韻」。它有着不同於其它任何鼓樂的 藝術價值。

2、老鼓有廣泛的群眾性,深深紮根於民間,經久不衰。老廟一帶群眾,七八十歲的老翁,五六歲的孩童,均可隨口念一段鼓歌,順手擂幾套鑼鼓。

3、老鼓雖高昂、激越,但鼓譜的表現形式卻也豐富細緻。有的令人心潮澎湃,有的則纏綿、回味,令人浮想聯翩。

4、老鼓的配器叫銅器,包括鑼、釵和引鑼。

老廟老鼓的主要價值

老鼓是民間最古老的 藝術形式之一,有重要的古文化內涵。

老鼓深深紮根於群眾之中,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研究民間藝術,研究群眾文化,老鼓是不可忽視的藝術形式之一。

老鼓技藝的保護和挖掘對繁榮農村文化娛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老鼓的鼓譜和器樂有着特定的藝術含量。

老廟老鼓的瀕危狀況

1、商業化演出愈演愈烈,大大挫傷了老藝人的積極性。新一代鼓手的演出浮躁又嚴重的影響了老鼓技藝的質量。老鼓的傳承形成「斷代」。

2、演出隊伍的相對集中,使老鼓的普及和發展形成滯後局面。逢年過節那種自娛自樂形式已為鮮見,取而代之的是用老鼓 做生意。

3、時代性藝術形式使年輕人眼花瞭亂,看不起傳統藝術,他們認為老鼓是一種粗糙的應當被歷史淘汰的形式。[1]

參考文獻

  1. 老廟老鼓炎黃風俗網,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