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兵日記:恢復軍銜記(武立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兵日記:恢復軍銜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老兵日記:恢復軍銜記》中國當代作家武立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老兵日記:恢復軍銜記

1988年9月22日

上午9時,在嘹亮的國歌聲中,我參加了入伍以來第一次授銜儀式。會場上軍容整齊,群情振奮。部首長宣讀授銜命令後,全體幹部在歡快的音樂聲中依次走上主席台授領命令狀。此時場內響起一陣陣掌聲,如雷貫耳,經久不息。

軍銜,我以前只是在圖片和電影裡看到過,知道它是綴在肩章和領章等處的軍階符號,標明軍人社會地位和軍事級別的稱號,最早產生於 15世紀西歐一些國家。為了提高軍人的榮譽感和責任心,方便部隊的指揮與管理,加強軍隊的組織紀律,促進軍隊正規化建設,我國在去年召開的七屆人大二次會議決定恢復軍銜制,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今年9月14日,我國正式恢復軍銜制,新的軍銜等級為: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動。一是沒想到恢復軍銜制這麼快,而立之年的我有幸成為兩槓一星的少校軍官;二是沒想到我服役時間這麼長,並為退役的那些戰友沒能享受這份榮譽而感到惋惜。此前我只穿過「一顆紅星頭上帶,革命紅旗掛兩邊」和大檐帽配軍種肩章的兩種軍裝,今天突然穿上帶有軍銜的新軍裝,的確有一種煥然一新、脫胎換骨的感覺

我軍的軍銜代表軍人的級別,它將軍人的榮譽稱號、待遇水平和職務因素融為一體,兼有增強軍人的責任心和榮譽感,促進軍隊正規化建設,加強軍隊諸軍兵種之間指揮、管理和保障的協同,以及便於進行國際交往的作用。尤其是在講究雙方對等的對外交往中,如果一方沒有軍銜實在不方便。比如1984年國防部長張愛萍訪問美國,因為我國已經取消了軍銜制,美方對張愛萍的軍銜級別就產生了困惑,不知道該用什麼規格來接待。後來經過反覆掂量,美國政府才按照上將的規格委派四星上將溫伯格接待張愛萍。在那次訪問中,張愛萍還大鬧美國國務院,舌戰國務卿舒爾茨,被鄧小平稱為「惹不起」的張愛萍。

建國以後,我軍先後於1955年和1988年兩度實行軍銜制度。從資料上發現,我軍第一次授銜時,將帥們面對榮譽淡然處之,不為名利爭短長,徐向前、羅榮桓、葉劍英、徐海東、許光達等曾提出過讓銜的請求。授銜那天,在中南海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成為至今仍在傳頌的一段佳話: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授銜、授勳典禮完畢,在懷仁堂的休息室里,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在追憶革命歷史。陳毅以濃重的川音問賀龍:「元帥閣下,當初你在南昌問葉挺打響第一槍時,可曾想到要當元帥?」賀龍用手把他那八字鬍一捋說:「元帥?我連這是第一槍都沒想到,我只想怎麼打好這一槍。」葉劍英問陳毅:「要是葉軍長還健在,貴軍就出了兩個元帥,不是嗎?」 陳毅爽朗的笑聲中帶着嚴肅的口氣:「不!要是他還健在,我就把這元帥的桂冠奉送給他。那時,在十大元帥中就有兩個葉帥倒是真的。」當周恩來走向元帥們時,陳毅向他敬了軍禮,大聲道:「周副主席!」葉劍英則叫周恩來:「我們的總參謀長。」賀龍糾正說:「他應是未授軍銜的元帥。」周恩來聽了仰天大笑,連連擺手道:「不,不,我只是政府的一個工作人員,為諸位元帥當後勤。」開國元勛的交談雖然輕鬆歡快,妙趣橫生,卻令人深思,令人感嘆,令人敬佩!

當我換上佩有少校軍銜的新軍裝,戴上飾有銀灰色絲帶的大檐帽,不由得想起當兵以來的着裝史。1969年剛入伍時,我穿的是65式棉布軍服,佩戴的是紅五星帽徽和全紅領章。1974年,我軍的服飾由原來的「三點紅」改為大檐帽、八一五星帽徽和軍種肩章、領章符號,軍裝的面料也由合成纖維改為三元混紡。這次恢復軍銜制,配發的是87式毛料軍銜服裝體現了我軍革命化、現代化和正規化建設的新貌,掀開了我軍軍服建設史上新的一頁。

有人說:北國邊陲,軍裝是不倒的長城;南疆哨卡,軍裝是莊嚴的國門;街頭巷尾,軍裝是安寧的象徵;扶老攜幼,軍裝是愛心的使者;抗洪救災,軍裝是不潰的大堤;艱難困苦,軍裝是不屈的雕塑。如今穿軍裝的中華兒女肩上又多了一份標誌,它象徵着榮譽,代表着責任,凝聚着承諾,洋溢着壯志與豪情。

毫無疑問,軍裝是軍人身上一道靚麗的風景,它是比山更高、比海更闊的軍旅情懷,它是人民子弟兵對黨和祖國矢志不渝的忠誠。在合影留念時,我端詳着穿戴在身的新式軍裝上閃閃發光的軍銜,不禁心有所思,情有所感,於是即興賦詩一首:

青春歲月幾崢嶸,

鐵馬金戈一路行。

今日軍銜掛肩上,

誓為國防獻終生。[1]

作者簡介

武立金,原總參某部副局長,天津市政協委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