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兵新傳(曹國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兵新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老兵新傳》中國當代作家曹國選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老兵新傳

一、萌發作家夢

作為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山裡孩子,最美的夢想是「吃國家糧,住公家房」。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要想美夢成真,唯有讀書一條路。考上了大學、中專,國家包分配,衣食住行才不愁。所以,從走進學校第一天起,我讀書特別努力,考試特別認真,成績也特別滿意。家裡的土磚屋牆上,花團錦簇的獎狀一路延伸。

然而,那時候讀大中專不用考,靠「推薦」。經過「上山下鄉」兩年以上,才具有推薦資格。高中畢業三年了,還沒見到上大學希望,我決定投筆從戎。1976年初,剛過20歲大生日的我,穿上綠軍裝,走進了大西北的一座綠色軍營,當了一名警衛戰士。剛過一年,全國恢復統一高考,我躍躍欲試,去報名參考,得到的回答卻是:警衛部隊情況特殊,參考仍需組織推薦,並且嚴格控制名額。我有自知之明,一個新兵蛋子,哪能去與眾多同樣夢寐已久的老兵們搶指標呢?

大學夢再次破滅,可追夢意識並未改變。那些日子,得知不少同學進入了人生理想的殿堂,我極不服輸,下決心抓緊「充電」,為衝刺人生美夢積蓄充足的能量,幸許退伍後還能追趕走上正軌的高考列車呢。

一日上街,我到新華書店花掉幾個月的津貼,買了幾本書。當晚正巧輪上第二班崗,熄燈哨吹響後,我便夾着書籍來到相對清靜、相對明亮的路燈下看起來。冷不防一位離休老將軍來到跟前,我畢恭畢敬地行了一個軍禮。老將軍還禮後,拉我席地而坐,高興地說:「看來小同志還不錯。毛主席早就教導我們:'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當兵不能只練武,也要習文。戰爭年代戰勝敵人靠兩支槍,和平年代更要文武雙全。未來的戰爭可是科技大戰、文化大戰啊!」我一字一句地聽着老將軍新奇的訓導,心裡突然蹦出一句話來:「只是想看的書太少。」「你想看什麼書?」老將軍既驚訝、又高興,伸手一指道:「走!到家裡去。」我遲疑了一下,受寵若驚地緊跟了進去。

老將軍的書齋比連隊的會議室還大,藏書比新華書店不少。然而,儘管老將軍叫我「隨便拿」,我卻只挑選了一本夢寐以求的、封面陳舊的《文學概論》。老將軍見狀更高興,便又與我聊起「文學」來。我受益匪淺,大開眼界,沒想到老將軍滿腹經倫,還是一位儒將呢。

打這時起,我的學習興趣被提了起來。儘管警衛紀律嚴明,不准隨便打攪首長,我還是以還書借書之名,經常帶着一聯串問題到老將軍家去請教。

當時,非「紅色」書籍是不准隨便看的,我就用有紅字的報紙包起來,一有空閒便找個靜僻的地方躲起來看。夜晚戰友們睡了,便用被子蒙住頭、開啟手電筒看一陣。讀着從小想讀而讀不上的文學書籍,不由自主地萌發了作家夢。在偷偷看書的同時,也偷偷地寫東西。心中一激靈,腦海里浮現一句話、一件事,我便會記下來。我將在學校、在鄉村、在部隊親身經歷的、刻骨銘心的人生碎片和激情描繪出來,將書上看到的、生活中聽到的奇聞怪事摘錄下來,構思成一篇篇小說散文、一首首詩詞歌賦的模樣。

1979年紀念建國30周年,烏魯木齊軍區政治部文化部組織文學徵文活動,我見機會來了,躍躍欲試,將成型了短篇小說《破心謎》,連同有感而發的幾首詩歌一道悄悄投遞出去。

國慶節過後,指導員從軍區給我帶來一個包裹,笑容可掬地夸道:「好小子,有種!一手握槍桿子,一手拿筆桿子,打了個大勝仗啊!」 我迫不及待地拆開包裹,書報墨香頓時撲鼻而來。翻閱着短篇小說集《皚皚的雪山》,詩歌集《邊防詩抄》,以及《戰勝報》,我如醉如痴。從此以後,綠色軍營萌發的作家夢越來越濃,為整個人生所追求。

二、退伍不褪色

1980年冬,得知父親突發疾病,癱瘓在床。我謝絕了首長的挽留,申請退伍。當時還有一份心思,只要父親痊癒了,還能參加高考呢。然而一進家門,「大學夢」便被徹底砸碎了。父親病情一直不見好轉,老人家紅黑不想住院,也住不起院。我每天放下鋤杆子,就得跑縣醫院、鄉衛生院買藥,回來熬藥餵藥、擦背塗藥、餵飯餵水,根本沒有時間和心情去複習功課。

守護在父親身邊,耳聞目睹山里新聞故事,結合自己切身體驗,創作靈感突然出現。這也是心中尚存的另一個自信的夢,已經當不成「軍旅作家」,那就努力當個「農民作家」,這也許是實現「吃國家糧,住公家房」美夢的另一塊「跳板」。在山村濃烈的孝文化氛圍中,我完成了小說《孝子》的創作。遺憾的是,父親並沒有見到「湖南省第五屆青年文學創作競賽三等獎」的紅色證書。

作家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公社住隊幹部見我有點才氣,推薦擔任半文半農的文化輔導員,兼任電影放映隊長。我想這倒是美差,便分配同事為放映員,我作發電員。每每發電機一響,我接上燈泡,看書,寫作,倒是引起了人們的青睞,而且收穫了愛情果實。

娶妻生子,成家立業,我做着「農民作家」的美夢,鋤杆子、筆桿子並用,把田土山當成紙,鋤頭鐮刀當作筆,生產勞動當成創作,精耕細作「自留地」。然而,筆下的路太難走。沒日沒夜地耕耘,累得筋疲力盡,熬成人模狗樣。每熬成一篇文章,自我感覺良好,可寄出去的是希望,等回來的是失望,收成就像嚴重缺肥的莊稼——壯谷少,癟谷多,肥沃的土地上,並沒有很快種出作家夢。大量退稿日積月累,堆成了一座座「垃圾山」。焦躁不安時,我真想把滿屋的稿紙燒光,將手中的鋼筆折斷。只是,每每看見愛人拾起那些碎片,含淚進行拼湊粘貼時,部隊老首長的話頓時在耳邊響起:堅持就是勝利!毛主席的教導更是震耳欲聾:堅持數年,必有好處!手中的「永久」鋼筆又被攥得緊緊的。

終有喜鵲叫枝頭。1983年暖春,郴州地區要從農村基層幹部或退伍軍人中公開招考一批國家幹部。我喜出望外,對自己握槍桿子時沒有丟下筆桿子、拿鋤杆子時也沒有放下筆桿子而形成的優勢,既感到欣慰,又激發了信心。不出所料,我以高分考取,實現了「吃國家糧,住公家房」的美夢,筆桿子無疑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不僅如此,進入仕途後,我憑藉手中緊握的筆桿子,不斷譜寫人生美好答卷,通過一次次公開選拔考試,從鄉里到縣裡、到市里,於不惑之年落戶郴州市的「綠色」大本營——環境保護局。直到退休的20年中,作家夢前冠上了「綠色」名號。

1996年國慶節後,我上班的第一項工作是與一名科長去1992-1993中國100家最大有色金屬採選礦企業、湖南省最大的錫礦企業——香花嶺錫礦及其周邊的區域解環境狀況進行調查。到新單位的第一件事便是調查研究,我感到這是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好機會,很激動,很希望。但是,爬上山頂遠望礦山開採的「盛況」,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慘狀,卻是觸目驚心,滿目瘡痍,慘不忍睹。這座國有中一級企業已經被無數民營企業封鎖,形成了「小礦包圍大礦」的局面。那些熱火朝天的工地都是彩旗飄飄,機器轟鳴,一派興旺景象。連續9天,我們沒有洗過一個像樣的澡,夜以繼日地爬山越嶺,礦井穿梭,走訪國企職工、私營員工、周邊村民,耳聞目睹的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狀況更讓心靈震撼……

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後,很快形成了洋洋萬字的調查報告,但是心情卻久就不能平靜下來。睡夢中經常飄動漫山遍野的對聯彩帶,看起來充滿豪情壯志,似乎都隱藏着鮮為人知的故事,有的故事令人。靜靜地思考一段時間後,我發現自己從礦區抄錄下來的幾副生動活潑、卻啼笑皆非的對聯,正映現出這一區域的不少現象,便將其中的故事串聯起來,形成了報告文學《「喜」聯映出香花淚》,先後在《法制月刊》和《綠葉》發表。

這應該是我的「綠色」作家夢的開始,此後作家夢越來越濃,在種好「責任田」的同時,從不荒蕪「自留地」。而且,為了彌補受過高等教育、知識嚴重「貧血」的缺陷,增強競爭意識,激發創作熱情,我將目光對準「徵文」,凡是見到符合口味的徵文活動,我非參加不可,並且用心打造精品,謀求最佳戰績。直到2016年退休,共有136篇作品獲得各級各類徵文獎,半數屬於「綠色」文學。2007年,全國具有新聞登載資質的188家網站共同舉辦「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的網絡作品大賽,我撰寫的綠色紀實散文《嚴爹擺渡》在中國網榮獲一等獎後,又在決賽中從全國6萬餘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摘得了文字作品的銀獎。2012年,長篇小說《公廳屋》也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發行。

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一度尖銳的時期,在「報喜不報憂」的政治生態環境中,綠色作家夢無疑存在風險。2011年12月,紀實散文《難忘那次環境報道風波》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廣播報》社「真實,新聞的生命」徵文中獲得三等獎,單位「一把手」便找我訓話了,指出文中多處嚴重失實,引起多位市領導、企業家的不滿。儘管我據實據理爭辯,頂頭上司還是居高臨下,嚴厲警告,近乎威脅。好得我國黨風好轉,政治清明,法制建立,才沒有釀成「文字獄」後果而影響人生。我也沒有因此放下手中的筆,心中的夢,榮辱不驚,潔身自好,堅持為生態環境事業發展、建設美麗中國鼓與呼。

三、退休不退崗

2016年退休後,我加入了老年人行列,社會上的「夕陽生活熱」也強烈吸引我。一是廣場舞熱。幾乎凡是社區有空間的地方,就會有廣場舞。那些城市中心廣場入夜後,廣場舞場面更是嘆為觀止。二是棋牌熱。老年人打麻將扯字牌下棋什麼的,不純粹是玩,也搞點刺激。雖然酬碼不大,不像賭博,卻也帶有賭博意味。這種現象更是遍地開花,連城市街道的人行道上,從早到晚難以絕跡。三是旅遊熱。子女大都自食其力,有的創業成功,退休老人衣食消費有限,錢怎麼花?就想到了旅遊。因此,這些年國內、國際的旅遊大軍中,老年人比重居高不下。

然而,我的晚年生活構思一開始便遇到困惑。儘管太平多好玩物,盛世易生驕逸,我在職在崗幾十年,手中也握有某些公權力,卻把閒聊視為無聊,將瀟灑看成消磨,那些跳舞唱歌、泡腳按摩、炒股買基金、打牌玩麻將之類的活動,根本不屑一顧,倒是養成了一日不讀書心慌、一周不寫作手癢的怪癖。加之膝下已有孫女孫子,失散27年的女兒帶着一窩小鳥歸了巢,眼下照看孫輩、助力兒女創業成為首要義務和重大責任。只是,這種生活也有局限、而且短暫。隨着孫輩們陸續迅速成長,老人便逐步清閒了。到那時,靠什麼去解除寂寞、枯燥、無聊、煩悶之困呢?思來想去,只有保持自己的愛好,堅持文學創作,賡續作家夢。

恰逢盛世,生態文明、綠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環境保護地位不斷提高,曾經《三見環保門牌》再度更新為「生態環境」部門,給綠色作家夢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儘管不是在職的「環保衛士」,卻還是一名「環保志願者」。因此,我並沒有退崗,堅持按部就班。早起散步,早餐後「上班」,午休後繼續「耕耘」,風雨無阻,寒暑不斷,像一架機器很有規律地運轉。憑藉一輩子沒有離手的筆,憑藉文秘知識的長期積累,憑藉文學創作的興趣和實踐,幾年來又有80多篇文章在相關徵文活動中獲獎,《生態「女神」》、《又見油茶飄香》、《家雀》、《天藍更見夕陽美》、《促進綠色消費之我見》、《深化農村環境保護,夯實綠色發展基礎》等一批作品點綴了「綠色生產生活」,散文《思燕》還被收編於Cop15生物多樣性主題徵文集《守護多彩家園》中。

回首一生賡續綠色作家夢,儘管物質收穫並不多,精神享受卻不少,生活越來越精彩,以腦養老的效果日益顯現,連家中「老軍嫂」也經常評價:你看你,既像「老班長」,又像「新戰士」。我感到很欣慰,很自豪,能夠堅持在沒有硝煙的戰場繼續拼搏,希望有生之年用有限的心血將夕陽描繪得更紅、更美一些,為綠色中國夢增光添彩,正是我這個老兵圓夢的最大願望。[1]

作者簡介

曹國選,湖南人,系湖南省郴州市生態環境局退休幹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