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菊黃化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翠菊黃化病
是一類寄生在植物韌皮部篩管細胞中的非螺旋形菌原體。是沒有細胞壁的近圓形至橢圓形細胞生物體。由於它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至今尚無法對其進一步分類和鑑定。對青黴素不敏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翠菊黃化病
拉丁學名:Aster yellows,Phytoplasma
為害作物:該植原體能為害100多種觀賞植物
分類屬性:稱翠菊植原體
症狀特點
翠菊感病後,於生長初期沿幼葉葉脈出現輕微黃化,而後葉片變為淡黃色,病葉向上直立,葉片和葉柄細長狹窄,嫩枝上往往腋芽增多,形成掃帚狀的叢枝。植株矮小、萎縮。花序顏色減退,花瓣通常變成淡黃綠色,花小或無花。
病原
翠菊黃化病是由類菌質體(MLO)侵染致病。 類菌質體主要是在各種多年生寄主上存活,如雛菊、車前、天人菊等。主要通過葉蟬、菟絲子等傳播。[1]
黃化病發病規律
翠菊黃化病是由類菌質體(簡稱MLO)侵染引起的。類菌質體主要是在雛菊、春白菊、大車前、飛蓬、天人菊和苦苣菜等各種多年生植物上存活和越冬,並主要通過葉蟬,從這些植物傳播到翠菊或其他寄主上侵染危害。此外,菟絲子也能傳毒,但種子不帶毒,汁液和土壤不傳毒。類菌質體從侵染翠菊到表現症狀,潛育期一般為8~9天,氣溫20℃時需18天,10℃以下時,則不顯症狀。7~8月份發病嚴重。
黃化病防治方法
①及時淘汰病株並銷毀,減少侵染源。注意清除翠菊栽植地周圍的雜草及其他野生寄主。
②雖然種子不帶病原物,但也應從無病健康的植株上採種作繁殖用f培育健壯的幼苗.提高抗病力。
③防治傳毒介體,用50%馬拉松1000倍液或二嗪農等殺蟲劑,防治傳毒葉蟬。要及時清除傳毒菟絲子,以控制病害發生。[2]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