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巒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翠巒區,翠巒區(翠巒林業局)位於黑龍江省伊春市西部,小興安嶺南坡,北緯47°23′50″~47°59′10″、東經128°12′30″~128°44′50″。東接烏馬河林業局,南鄰鐵力林業局,西與綏稜林業局接壤,北同友好林業局隔山相望。總面積1560平方千米。總人口5萬人(2010年)。轄2個街道,2個林場、6個經營所:向陽街道、曙光街道、解放經營所、崑崙氣林場、開源河林場、麼河經營所、衝鋒經營所、翠巒河經營所、撫育河經營所、尖山河經營所。區政府駐曙光街道。
歷史沿革
翠巒區名源於駐地名,因過去森林茂密、山巒翠綠而得名。1928年國民政府廢道,隸屬三江省湯原縣。東北淪陷後,始有遊獵人員進山採集山果、藥材及狩獵,稱「伊松甸子」。1942年偽三江省修建南岔到伊松甸子鐵路,翌年修建火車站,取名翠巒站。1945年東北光復後,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第五區)。
1948年4月,成立翠巒流送作業所。1949年6月,成立翠巒林務所。1950年,改稱翠巒森工分局。1952年10月,劃歸伊春縣第四區管轄,翌年春設置翠巒鎮。1953年7月,改稱翠巒森林工業局。1956年10月,建立翠巒林管區。1957年伊春撤縣設市後,設立市轄翠巒區。1958年11月,翠巒森工局和林管區合併,4月改稱翠巒林業局,10月成立翠巒人民公社。
1964年8月,翠巒區人民委員會與翠巒林業局合併,實行「政企合一」[1]管理體制,隸屬伊春特區。1967年改隸伊春市,為市轄區;年7月14日,成立翠巒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1月,恢復翠巒林業局黨委。1980年9月22日,撤銷翠巒區革命委員會,恢復翠巒區人民政府至今。
1992年末,翠巒區位於伊春市境西部,東與烏馬河區相連,東南與鐵力市接壤,西南與慶安縣毗鄰,西與綏稜縣分界,北抵友好區。是伊翠鐵路的終點。全區總面積1560平方千米,總人口5.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08萬人;滿[2]、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轄翠中、翠東、鐵南、西山4個街道。區政府和翠巒林業局駐地翠巒街,距市區中心20千米。(本段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有改動)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翠巒區總人口49706人,其中:曙光街道12570人,向陽街道10998人,西山街道10318人,東升街道7074人,解放街道1158人,崑崙氣街道1034人,開源河街道749人,麼河街道1750人,衝鋒街道998人,翠巒河街道730人,撫育河街道817人,鉛鋅礦街道604人,尖山河街道906人。
2004年,全區轄兩個街道辦事處,22個居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