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翟宏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翟宏斌
出生 1966年10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蘭州大學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二級教授
知名作品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外婆的澎湖灣
校園的早晨

翟宏斌,男,漢族,1966年10月出生,江蘇揚中人,現任蘭州大學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二級教授,2006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09年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981.9–1985.6: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應用化學專業,學士學位。1989.10–1995.6: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博士學位。 1996.2–1997.3: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藥學院藥物化學專業,博士後,導師:Albert H. Soloway。 1998.4–2000.3:美國加里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博士後,導師:Henry Rapoport。 2000.5–2010.3: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現代有機合成化學研究室室主任。 2004.5–2006.2:(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化學生物學流動項目主任。 2010.4–目前:蘭州大學"萃英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蘭州大學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副主編。[1]

簡介

翟宏斌教授主要學術成就和獲獎情況:在苦艾素首次仿生不對稱全合成(J. Am. Chem. Soc. 2005)實現之後,翟宏斌教授及其團隊圍繞天然產物全合成領域中若干國際熱門研究課題,近期完成了Merrilactone A、(-)-Jiadifenin 和(-)-Nakadomarin A 等一系列重要天然產物的簡潔高效全合成。所涉及天然產物分子通常兼具複雜環繫結構和重要生物活性,合成工作可望為創新藥物研發提供藥物先導化合物。近期代表性工作:具有複雜籠狀結構和神經營養活性的倍半萜Merrilactone A (Angew. Chem., Int. Ed. 2012)和(-)-Jiadifenin(Angew. Chem., Int. Ed. 2012)的全合成,發表後分別被Chin. J. Org. Chem.和Synfacts 作為亮點介紹,並受邀將為Synthesis 撰寫Feature Article。迄今發表論文50 余篇;申請中國專利2項均獲授權。[1]

基本情況

翟宏斌,男,1966年出生。江蘇揚中人。

專業技術職務:

研究員

工作單位:

蘭州大學 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經歷和工作履歷

學士:北京大學,1985

碩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科大學,1988

博士:俄亥俄州立大學,1995

博士後:俄亥俄州立大學,1996-1997

博士後:加里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1998-2000

研究員:上海有機化學研究現代有機合成研究室,2000-2011

研究員:蘭州大學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

現任蘭州大學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研究方向

(1)天然產物的不對稱選擇高效全合成(注重仿酶反應等現代合成有機化學最新成就的運用);

(2)新合成方法的開發;

(3)具治療作用的新穎雜環化合物的設計和合成.已開展的工作主要包括absinthin (苦艾素), aphanorphine, argemonine (薊罌粟鹼),madindoline和scirpene等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的全合成和治療神經系統疾病藥物的設計與合成。

科研情況

(2000-)

(1) 天然產物的合成研究 本課題組致力於使用簡潔、高效、實用的合成路線和方法,對一些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產物的全合成進行研究和探索。目標分子類型包括生物鹼、萜類、雜環化合物等。

(2) 新穎實用的合成方法的探索 本組側重於研究在現代有機合成中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合成方法,譬如自由基反應和金屬參與的高效環合反應等,並將這些新穎實用的合成方法逐步運用於本組的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中。

(3) 針對人類重要疾病的新穎雜環化合物的設計與合成 設計一系列可望用於治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綜合症等神經系統類疾病的、具有剛性構象的尼古丁(或煙鹼)類似物;並針對其結構特點進行有益的合成研究探索。

(1989-2000)

(1) 合成可望用於治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綜合症等神經系統類疾病的、具剛性構象的二環[3.2.1]和二環[4.2.1]尼古丁類似物。

(2) 合成可望用於治療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Cardenolide類藥物,並研究將該其轉化為水溶性的前體藥以提高藥效。

(3) 合成一系列具水溶性且與DNA和RNA結合的芳香疊氮化合物,可望用於消滅血液製品中HIV和HCV等病毒。

(4) 合成溴代吲哚氧基磷酸酯類抗癌藥物。

(5) 優化一系列雜環化合物的生產工藝。

SELECTED PUBLICATIONS (2002-)

1. Zhang, W.; Luo, S.; Fang, F.; Chen, Q.; Hu, H.; Jia, X.; Zhai, H.* "The Total Synthesis of Absinthin"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8.

2. Luo, S.; Zhao, J.; Zhai, H.* "A Fast Assembly of Pentacyclic Benz[f]indolo[2,3-a]quinolizidine Core by Tandem Intermolecular Formal Aza-[3 + 3] Cycloaddition/Pictet-Spengler Cyclization: A Formal Synthesis of (±)-Tangutorine" J. Org. Chem. 2004, 69, 4548.

3. Luo, S; Fang, F.; Zhao, M.; Zhai, H.* "A One-Pot Assembly of 4-Allyl-3-pyridinecarboxaldehyde. A New Synthesis of 1-Methyl-1,2,3,3a,4,8b-hexahydropyrrolo[3,2-f]pyrindine, an Annulated Nicotine Analogue" Tetrahedron 2004, 60, 5353.

4. Zhai, H.*; Luo, S.; Ye. C.; Ma, Y. "A Facile Asymmetric Route to (–)-Aphanorphine" J. Org. Chem. 2003, 68, 8268.

5. Hu, H.; Zhai, H.* "A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1R,4S)-1-Methyl-8-methoxy-3-(4-toluenesulfonyl)-2,3,4,5-tetrahydro-1,4-methano-3-benzazepine. A Formal Synthesis of (–)-Aphanorphine" Synlett 2003, 2129.

6. Zhao, J.; Yang, X.; Jia, X.; Luo, S.; Zhai, H.* "Novel Total Syntheses of (±)-Oxerine Using an Intramolecular Heck Reaction as a Key Step" Tetrahedron 2003, 59, 9379.

7. Yang, X.; Luo, S.; Hua, C.; Zhai, H.* "Efficient Synthesis of Beetle Aggregation Pheromone Frontalin and Its Analogues" Tetrahedron 2003, 59, 8551.

8. Zhai, H.*; Chen, Q.; Zhao, J.; Luo, S.; Jia, X. "A New Synthesis of Tanikolide" Tetrahedron Lett. 2003, 44, 2893.

9. Zhao, J.; Jia, X.; Zhai, H.* "A New Mild Regioselective Bromination of Arylamines" Tetrahedron Lett. 2003, 44, 9371.

10. Zhai, H.*; Liu, P.; Luo, S.; Fang, F.; Zhao, M. "A Facile Synthesis of cis-1-Methyl-1,2,3,3a,4,8b-hexahydropyrrolo[3,2-f]pyrindine, an Annulated Nicotine Analog" Org. Lett. 2002, 4, 438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