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翹鼻麻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翹鼻麻鴨

中文學名:翹鼻麻鴨
拉丁學名:Tadorna tadorna
別 稱:冠鴨、白鴨、翹鼻鴨、掘穴鴨、潦鴨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雁形目
科:鴨科
屬:麻鴨屬
種: 翹鼻麻鴨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英文名稱: Common Shelduck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翹鼻麻鴨(學名:Tadorna tadorna)是大型鴨類,體長52-63厘米,體重0.6-1.7千克,體形比赤麻鴨略小。體羽大都白色,頭和上頸黑色,具綠色光澤;嘴向上翹,紅色;繁殖期雄鳥上嘴基部有一紅色瘤狀物。自背至胸有一條寬的栗色環帶。肩羽和尾羽末端黑色,腹中央有一條寬的黑色縱帶,其餘體羽白色。飛翔時翼上和翼下之白色覆羽,綠色翼鏡,黑色的頭、飛羽和腹部縱帶、棕栗色的胸環和鮮紅色的嘴和腳形成鮮明對照。

主要在淡水湖泊、河流、鹽池、鹽田及海灣等處等濕地活動。冬天時隨潮汐漲落,在未封凍的河口可見。冬季常數十至上百隻結群活動。翹鼻麻鴨食性很雜。繁殖區從挪威海岸、瑞典、英國、法國、歐洲中部、地中海、黑海和裏海沿岸以及中亞,往東一直到東西伯利亞、蒙古。越冬在歐洲南部、非洲北部、伊朗、印度、朝鮮、日本、中南半島、中國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地區。

外形特徵

翹鼻麻鴨雄鳥頭和上頸黑褐色,具綠色光澤;下頸、背、腰、尾覆羽和尾羽全白色,尾羽具黑色橫斑。肩羽和初級飛羽黑褐色,次級飛羽外翈金屬綠色,在翅上形成明顯的綠色翼鏡;三級飛羽外翈栗色,翅上覆羽白色;由上背至胸有一條寬闊的栗色環帶;胸部栗色環帶中間有一條黑褐色縱帶向後經腹部一直延伸至肛周;尾下覆羽棕白色,其餘下體白色。嘴赤紅色,上嘴基部在繁殖季節有一突出的紅色皮質瘤。

雌鳥羽色較雄鳥略淡。頭和頸不具綠色金屬光澤,前額有一小的白色斑點,棕栗色胸帶窄而色淺,腹部黑色縱帶亦不甚清晰,嘴基無皮質肉瘤。虹膜棕褐色或褐色,嘴赤紅色或紫紅色,腳肉紅色或粉紅色,爪黑色[1]

生活習性

遷徙3月初開始離開越冬地遷往北方繁殖地,到達中國東北繁殖地的時間在4月初至4月中旬,到達西北繁殖地的時間在4月末至5月初。秋季9月末開始離開繁殖地前往越冬地, 10月末至11月初到達南方越冬地。遷徙時多成家族群和小群,遷徙路線主要沿海岸與河流進行,沿途不斷停息和覓食,特別是遼寧省雙台子河口地區,每年春秋兩季遷徙期間,都有數千隻翹鼻麻鴨遷經此地和在此地停息較長時間。

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蟲、昆蟲幼蟲、藻類、軟體動物、蝸牛、牡蠣、海螺螄、沙蠶、水蛭、蜥蜴、蝗蟲、甲殼類、陸棲昆蟲、小魚和魚卵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植物葉片、嫩芽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

習性:喜歡成群生活,特別是冬季,常集成數十隻至數百隻的大群,繁殖期間則成對生活。飛行疾速,兩翅扇動較快。善游泳和潛水,亦善行走,能在地上輕快的奔跑。性機警,常不斷地伸頸四處觀望,距人百米外即起飛。

生境

棲息於江河、湖泊、河口、水塘及其附近的草原、荒地、沼澤、沙灘、農田和平原疏林等各類生境中,尤喜平原上的湖泊地帶。主要在內陸淡水生活,有時也見於海邊沙灘和鹹水湖區及遠離水域的開闊草原上。

繁殖

翹鼻麻鴨2齡時性成熟。通常在越冬地時對即已形成,但也有在遷徙途中和到達繁殖地後才形成對。交配在水中,有時也在陸地上進行,繁殖期5-7月。營巢于海岸和湖邊沙丘或石壁間,有時也在開闊草原上天然洞穴或狐、兔等動物的廢棄洞穴中營巢。洞穴有的深達4m。巢呈盤狀,多以禾本科植物、芨芨草、鳥骨和魚骨構成,內墊以大量絨羽。巢高8cm,深6cm,內徑17.5cm,外徑26cm。在繁殖期間,雌雄成對活動,經常形影不離。孵卵期間,雄鴨在巢穴附近忠實地守候着孵卵的雌鴨,只是在猛魯撲下時,它才驚叫着躲入巢穴,決不會丟下雌鴨棄巢而逃,可真為相敬如賓。每窩產卵7-12枚,通常8-10枚,卵為橢圓形,淺黃色或奶白色,大小為62-70mm×42-51mm。重69-78g。通常1天1枚,產完最後一枚卵後即開始孵卵,由雌鳥單獨逃承擔,雌鳥每天離巢外出覓食時,常用絨羽將卵蓋住,即使在比較深的洞中孵卵也不例外。在孵卵的最後兩天,雌鳥不離巢,孵卵期27-29天。雛鳥早成性,孵出後不久便能活動,同時獨自從巢中走出來,在親鳥的帶領下進入水中活動。一個多月後雛鳥即具飛翔能力,但仍與親鳥一起生活,直到第二年春天[2]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 中國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甘肅、青海和新疆。

世界分布: 繁殖區從挪威海岸、瑞典、英國、法國、歐洲中部、地中海、黑海和裏海沿岸以及中亞,往東一直到東西伯利亞、蒙古。越冬在歐洲南部、非洲北部、伊朗、印度、朝鮮、日本、中南半島、我國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地區。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翹鼻麻鴨在中國的種群數量一直是很豐富的,是中國主要狩獵對象之一。但有關它們的種群數量過去未作過專門調查。據國際水禽研究局1990年組織的亞洲水鳥調查,中國共有19188隻,日本475隻,韓國177隻,孟加拉國359隻,印度656隻,巴基斯坦416隻,總計在亞洲地區約25000隻。在歐洲為13萬隻。世界總的種群數量約15萬隻。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3]

視頻

翹鼻麻鴨-覓食

翹鼻麻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