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沙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美麗沙鰍 |
![]() |
美麗沙鰍,學名Botia pulchra (Wu, 1939),為鰍科沙鰍屬的一種魚類,是中國的特有物種。體長,側扁。頭尖長,甚側扁。吻尖,吻長與眼後頭長相等。眼小,頭長為眼徑的10倍以上。眼下刺分叉。須3對。頦部有1對肉質紐狀突。體鱗極小,頰部無鱗。側線完全。顱頂無囪門。尾柄長高相等。尾鰭又形。體側橫紋變化大,寬度間隔不等。
簡介
體長為體高的4.4~6.0(平均5.2)倍,為頭長的3.3~3.8(3.5)倍,為尾柄長的7.0~7.8(7.4)倍,為尾柄高的7.4~8.0(7.7)倍。頭長為吻長的2.1~2.3(2.2)倍,為眼徑的9.6~11.9(10.2)倍,為眼間距的5.1~6.7(6.0)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0.9~1.0倍。
體長而側扁。尾柄長約等於尾柄高。頭長大於體高。吻長約等於眼後頭長。眼小,側上位,位於頭的中部;眼間距約等於眼徑的2倍。眼下刺分叉,末端超過眼後緣。顱頂囪門缺如。口下位,馬蹄形。頦下有1對紐狀突起。須短,3對,其中吻須2對,聚生於吻端,口角須1對,末端不達到眼前緣。
背鰭前距為體長的56~58%。腹鰭起點位於背鰭第二根分枝鰭條下方,末端不達或近達肛門。肛門至腹鰭基的距離為腹鰭基至臀鰭起點距離的73~83%。尾鰭深分叉,上下葉等長。
側線完全,平直。頰部無鱗。鰾相當特化,前空部分為骨囊所包,後室縮小,其長約為前室之半。脊椎骨4十29~31。
體背部紫黑色,腹部棕黃色,體上具7~17條不規則的分枝或不分枝的棕黃色橫條紋,其寬度約為紫黑色帶紋的1/3,有些條紋延伸至腹部與另一側的條紋相連。自鰓孔上角經過眼上緣至吻端各具1條棕黑色條紋。頭背中央每側也各具1條棕黃色縱條紋或缺如。頭側面具蠕蟲形棕黃色斑紋。背鰭、臀鰭的基部及鰭間各具1條紫黑色帶紋。尾鰭具2~3條不規則斜行帶紋;偶鰭鰭間具不甚明顯的黑色帶紋。
評價
生活習性
小型底層魚類,棲息在底質為砂石的流水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珠江、九龍江等水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