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羊毛圍巾(張曉風散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羊毛圍巾》是中國台灣作家張曉風寫的一篇散文。

作品欣賞

所有的巾都是溫柔的,像汗巾、絲巾和羊毛圍巾。

巾不用剪裁,巾沒有形象,巾甚至沒有尺碼,巾是一種溫柔得不會堅持自我形象的東西,它被捏在手裡,包在頭上、或繞在脖子上,巾是如此輕柔溫暖,令人心疼。

巾也總是美麗的,那種母性的美麗,或抽紗或繡花,或泥金或描銀,或是織棉,或是鈎紗,巾總是美得那麼細膩嫻雅。

而這個世界是越來越容不下溫柔和美麗了,羅勃泰勒死了,史都華格蘭傑老了,費雯麗消失了,取代的查理士布朗遜,是〇〇七,是冷硬的珍芳達和費唐娜薇。

惟有圍巾仍舊維持着一份古典的溫柔,一份美。

我有一條淺褐色的馬海羊毛圍巾,是新春去了殼的大麥仁的顏色,錯覺上幾乎嗅得到鼓皮的干香。

即使在不怎麼冷的日子,我也喜歡圍上它,它是一條不起眼的圍巾,但它的撫觸輕暖,有如南風中的琴弦,把世界遺留在惻惻輕寒中,我的項間自有一圈暖意。

忽有一天,我慣行的山徑上走,滿山的蘆葦柔軟地舒開,怎樣的年年葦色啊!這才發現蘆葦和我的羊毛圍巾有着相同的色調和觸覺,秋山寂清,秋容空寥,秋天也正自搭着一條葦巾吧,從山巔繞到低谷,從低谷拖到水湄,一條古舊溫婉的圍巾啊!

以你的兩臂合抱我,我的圍巾,在更冷的日子你將護住我的兩耳焐着我的發,你照着我的形象而委曲地重疊你自己,從左側環護我,從右側縈繞我,你是柔韌而忠心的護城河,你在我的堅強梗硬里縱容我,讓我也有小小的柔弱,小小的無依,甚至小小的撒嬌作痴,你在我意氣風發飄然上舉幾乎要破軀而去的時候,靜靜地伸手挽住我,使我忽然意味到人間的溫情,你使我怦然間軟化下來,死心踏地留在人間。如山,留在茫茫撲撲的蘆葦里。

巾真的是溫柔的,人間所有的巾,以我的那一條。[1]

作者簡介

張曉風,筆名曉風,桑科,可叵,1941年生於浙江金華。八歲後赴台,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它處,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作品富有人道精神,並蘊含愛國懷鄉情感。其作品曾獲台灣中山文藝獎、編劇金鼎獎、香港基督教文學獎、台灣文藝散文獎等。 [2]

張曉風的散文作品既有慨嘆人生的虛無,亦不沉溺於文字的晦澀,其字裡行間自有一股索然不磨的英偉之氣、俠士之風,而又不乏女子雅致、淒婉的纖細柔情。張曉風的文章里,有獨立山頂悲千古的英雄少年,也有站在氤氳梅香中的梅妃,還有在紅地待毯那端默默堅寧的少女……在她的作品中能讀到漢代的史傳、唐朝的詩歌、宋代的散文、元朝的戲曲。她的行文善用知性來提升感性,視野上亦將小我拓展至大我。她有一雙透視平常的慧眼,將瑣碎平凡的生活,品出美麗、典雅、溫柔。 同時在戲劇領域也頗有貢獻。[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