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羆 |
羆(pí),熊的一種,也叫棕熊、馬熊或人熊,古稱羆。毛棕褐色,能爬樹游水。棕熊是陸地上體形第二大的食肉動物,在夏季進食之後,體重會增加一倍,成年棕熊可達600公斤,最大可以達到800公斤。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棕熊是分布最為廣泛的熊科動物,它們可在歐亞大陸和北美的很多地方被人們見到。主要棲息在山區的森林帶, 而且多在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棕熊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分布區域; 黑龍江, 吉林,甘肅,新疆,青海,四川,雲南,貴州,西藏
亞 目; 裂腳亞目
別 稱; 馬熊、人熊、、灰熊、羆
門; 脊索動物門
種; 棕熊
界; 動物界
目; 食肉目
科; 熊科
拉丁學名; Ursus arctos
綱; 哺乳綱
亞 科; 熊亞科
亞 綱; 真獸亞綱
屬; 熊屬
動物名; 棕熊 [brown bear],熊的一種,也叫馬熊或人熊,古稱羆。毛棕褐色,能爬樹游水。膽入藥
實際上人熊的學名,稱作"羆",與熊不同,"羆"遍體毛色黃白,不僅脖子長,後肢也比普通的黑瞎子較高,力大無窮,一人粗細的老樹說拔起來就能給拔起來,遇到人便人立而起窮追猛撲,而且姿態五官似人,性猛力強,可以掠取牛馬而食,所以叫做"人熊",山裡的獵人輕易不敢招惹人熊,更別說打主意去獵熊了,但人熊並非捉不得,只是要冒的風險極大,一個環節出了岔子就會把命搭上,因為人熊這種猛獸膘肥體壯,皮糙肉厚,即使彈丸洞胸穿腹,血流腸出,它尚且能夠掘出泥土松脂塞住傷口,繼而奮力傷人致命,所以即使槍法精湛,火器犀利,也絕難以力取之。
有言道:"逢強智取,遇弱活擒"。自古以來,有許多獵人們獵殺人熊的傳說,大多是以智取勝,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則,約略是說那人熊喜歡以千年大樹的樹洞為穴,空樹洞裡氣熱熏蒸,冰雪消融,人熊吃飽了就坐在其中,獵人們找到熊洞,就從樹洞處投入木塊,人熊性蠢,見有木塊落下,就會伸手接住,墊坐在屁股底下,隨着木塊越投越多,人熊便隨撿隨墊,越坐越高,待到人熊坐的位置與樹洞口平行的時候,獵人們瞅准機會,以開山大斧猛斬其頭,或從古樹的縫隙中以矛攢刺斃之。
以前屯子裡有個經驗豐富的獵手,他在山中遇到人熊渡河,便潛伏起來窺視,過河的是一隻巨大的母人熊,帶着兩隻小人熊,母人熊先把一隻崽子頂在頭上赴水渡河,游上岸後它怕小人熊亂跑,就用大石頭把熊崽子壓住,然後掉回去接另外一隻熊崽子,潛伏着的獵人趁此機會把被石頭壓住的小人熊捉走了,母人熊暴怒如雷,在河對岸把另一隻小熊崽子拉住兩條腿一撕兩半,其生性之既猛且蠢,由此可見一斑。
形態特徵
身長,頭-軀幹, 雄170-280cm 雌尾長:8-14cm。體重 ,通常雄:300kg~500kg 雌:150kg~300kg但體形大的個體並不少見,不少的雄性能達到600kg,而且過冬前的體重會比平時大得多。棕熊是陸地上體形第二大的食肉動物,在夏季進食之後,體重會增加一倍,成年棕熊可達600公斤,最大可以達到800公斤。
棕熊的體形健碩,肩背隆起,粗密的被毛有着不同的顏色,例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等。到了冬天被毛會進一步長長,最長能到10cm,到了夏季則重新變短,顏色較冬季的深。有些棕熊被毛的毛尖顏色偏淺,甚至近乎銀白,這讓它們的身上看上去披了一層銀灰,"。棕熊體型較大,公熊體重大約300kg~500kg;母熊則通常只有公熊的一半。棕熊前爪的爪尖最長能到15cm,不過比較粗鈍。棕熊的嗅覺極佳,是獵犬的幾倍,他們的視力也很好,在捕魚時能夠看清水中的魚類。棕熊的吻部比較寬,有42顆牙齒,其中包括兩顆大犬齒。和其他熊科動物一樣,它們也是跎型動物,並長有一條短尾巴。
不過雖然體型龐大,但棕熊通常都比較膽小,有時甚至一個普通人都能嚇走它們。然而,就是因此它們才更加危險,棕熊受到驚嚇時往往會發動瘋狂的攻擊,尤其是帶着小熊的母熊;另外捕獵,爭搶其他猛獸的食物時,或者交配季節的公熊都會比平時更加地,或者準確地說是遠富攻擊性。棕熊肩背上隆起的肌肉使它們的前臂十分有力,一隻成年的棕熊,前爪的揮擊可以擊碎野牛的脊背,而且可以連續揮出好幾下,足見其恐怖。而且筆者曾聽到過西藏的科考隊伍說過這麼一件趣事:分布在中國的,體型較其他棕熊亞種小的藏馬熊,有時會弄彎野外房屋的鋼筋,來偷取裡面科考隊的食物,足以想象其力量之大。另外,別看人家外表笨重,它們奔跑的速度可達到每小時56公里,由於耐力甚好,它們可以用這樣的速度連續奔跑個幾英里都沒問題。
由於人類的緣故,棕熊的數量急劇減少,甚至不少的亞種都已滅絕。
棕熊由於分布廣泛,亞種劃分存在着一定爭議性,本站暫時以 Wikipedia的亞種信息為準,採用11分法,列於下面。
U. a. arctos:指名亞種。歐洲棕熊
U. a. californicus:金熊/加州灰熊於1925年滅絕
U. a. crowtheri:阿特拉斯棕熊,非洲,於1870 年滅絕
U. a. horribilis:灰熊,加拿大和美國
U. a. isabellinus:喜馬拉雅棕熊、雪熊,尼泊爾、印度北部、中國
U. a. middendorffi:科迪亞克棕熊,阿拉斯加的科迪亞克島、阿弗格納克島和蘇伊克島
U. a. nelsoni:墨西哥灰熊 於1996 年滅絕 (見紅皮書)
U. a. pruinosus:藏馬熊、西藏藍熊。中國西部
U. a. yesoensis:北海道棕熊。日本
U. a. beringianus:西伯利亞棕熊。西伯利亞
U. a. syriacus:敘利亞棕熊。中東(滅絕,1932)
棕熊各亞種中,較為有名的當數科迪亞克棕熊。科迪亞克棕熊是棕熊中體型最大的亞種,它們巨大的身板足以和那些白色鄰居--北極熊相抗衡。一隻成年的科迪亞克大公熊站立起來能達到3米左右,體重超過680公斤,而這樣的大傢伙在那裡並非罕見。記錄中一隻最重的公熊體重重達1134公斤,這可憐的胖傢伙從科迪亞克島上被活捉後就直接送進了柏林動物園。
阿特拉斯棕熊原本是非洲唯一的熊科動物,它們曾居住在摩洛哥至利比亞的阿特拉斯山脈。自從羅馬帝國入侵北非後,它們就一直被人類作為娛樂狩獵目標而不斷捕殺,到了1870年代,最後一隻孤獨的阿特拉斯棕熊終於也倒在了獵人的獵槍下。
生態環境
主要棲息在山區的森林帶, 而且多在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 但青藏高原海拔4500-5000米的高山草原也能很好生活
致危因素:棲息地破壞,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因為貿易被捕獵,作為食物被捕獵,作為害獸被捕獵
國外分布:亞洲, 歐洲, 北美洲, 北非(阿特拉斯山脈,已滅絕)
分類地位:下屬分類:| 馬熊 Urus arctos pruinosus | 東北棕熊 Ursus arctos lasiotus
分布情況
棕熊是分布最為廣泛的熊科動物,它們可在歐亞大陸和北美的很多地方被人們見到。目前來說數量最為穩定的棕熊群體位於俄羅斯和北美。在歐洲,它們的群體如今被分割成互不相通的幾小塊,居於歐洲中部和西部。而在亞洲,由於對熊膽等各種器官的需求,它們的數量也大幅下滑。北美的棕熊主要位於北美洲的西北部地區,主要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在北美的棕熊過去的領地比現在更為廣闊,如今曾居於墨西哥的亞種墨西哥棕熊已被宣布滅絕了。而在中國的棕熊主要分布在新疆、青藏高原和東北山林地區,在這裡生活的棕熊,除了有指名亞種以外,還有珍稀的藏馬熊和喜馬拉雅棕熊。
生活習性
棕熊是一種適應力比較強的動物,從荒漠邊緣至高山森林,甚至冰原地帶都能頑強生活。生活在北美的棕熊似乎更喜歡開闊地帶,例如苔原區域和高山草甸,在海岸線附近也常能見到它們的足跡。歐亞大陸上的棕熊則更喜歡居於茂密的森林之中,這樣白天就方便隱藏了。
同樣,棕熊也是雜食性動物。它們的食譜也一樣會隨着季節的不同發生變化。一般來說,植物性食物占了60-90%,這其中包括各種植物根莖、塊莖、草料、穀物及各種果實等等。其餘則為動物性食物,例如昆蟲、嚙齒類動物、有蹄類動物(例如麋鹿、馴鹿、駝鹿野牛等等)、魚和腐肉等等。有時機會適當它們甚至會殺死個頭比它們小的黑熊充飢。居住在海岸線周圍的棕熊每年在鮭魚產卵的季節還有機會撲進水裡享受一陣子營養豐富的鮭魚大餐。
棕熊也是奉行獨身至上的動物。它們都有各自的領地,且通常頗為廣闊,因為廣闊的領地可以讓它們衣食無憂,也能更容易地找到心上人。居住在內陸的棕熊領地很大,公熊的領地可能會有700-1000平方公里之巨,即便是成年母熊也有100-450平方公里需要巡視;而那些生活在島嶼海邊的傢伙們領地則要小不少,公熊通常只有133-219平方公里,母熊則是28-92平方公里。棕熊們領地相交的情況是較為常見的,公熊的領地有時就會和幾隻母熊相交錯。季節的變化會帶來食物種類和資源的變化,例如鮭魚產卵和漿果高產的豐收時節,這時它們可能會暫時步行幾百公里,遷移到食物最豐富的地方大嚼一番。這種時候棕熊們總是大群地聚集在一起,於是乎棕熊間不同的等級分別便一目了然。級別最高的是那些體型龐大的大公熊,而級別最低,威脅性最小的則是那些剛剛獨立不久的青年男女。帶着孩子的單身母親雖位列第二,但卻是相當具有危險性的,出於對幼子的愛護,這些母親們總是十分好鬥。
總的來說,棕熊們一般在晨昏時分外出活動,而大白天則躲在窩裡休息,不過也有些不安分的傢伙任何時候都可能四處溜達。棕熊的窩通常建在隱蔽得比較好的山坡上,或是大石頭底下,要麼是大樹的樹根間,它們有時會自己動手挖個窩,然後搜羅一些乾草之類的東西鋪進窩裡,把窩收拾得舒舒服服,這樣一個窩有時會一用好幾年。進入10月-12月,就意味着冬季的大睡時刻即將到來,不過這種冬季睡眠並非是人們過去所認為的冬眠。因為它們新陳代謝的速率並非像那些真正冬眠的動物那樣下降到很低,而且這些熟睡中的熊可能隨時都會醒來。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的棕熊都會參加冬季大睡行動的。例如那些居住在南邊的棕熊,氣候不那麼惡劣,冬季的食物也還算有所保障,它們大睡的時間可能很短暫,甚至無需這樣的長時間睡眠。棕熊們重新開始活躍的季節在第二年的3月-5月,但具體時間要取決於居住的地點、氣候等等因素。
棕熊是相當好鬥的動物,特別是在保護領地和食物的時候。為了保護食物,它們會趕走狼群和山獅,也會打跑侵入它們領地的其他熊。不過多數的打架鬥毆事件仍然集中在交配季節。母棕熊為了撫育孩子,通常每隔3-5年才會交配一次,為了讓母熊們儘早進入交配階段,公熊們會找機會殺死這些母熊的孩子,儘管勇敢的母親們在遭遇這些身型大它1.5倍甚至兩倍的傢伙的時候奮力搏鬥,但在幼子死亡事件中仍有45%是公熊們的作為。
繁殖習性
棕熊的婚配季節一般是在每年的5月-7月。母熊的孕期約有180-266天,屆時它們會產下1-3個寶寶,通常是兩個。小寶寶們剛出生的時候非常小,只有300克重,它們會和媽媽一起待到兩歲半至四歲半(結果引起了公熊們的怒氣),然後才會獨闖天下。孩子們通常要長到4-6歲才會性成熟,但要到生理成熟還要等到10-11歲的時候。在野外討生活的棕熊們壽命大約有20-30年,當然很多棕熊在它們生命的最初幾年就宣告結束。在圈養條件下,壽命最長的棕熊活到了50歲。
瀕危現狀
由於人類"孜孜不倦"地努力,棕熊目前也屬於受危動物,它們的數量在20世紀初下降得極為厲害。目前全世界只有15萬-20萬隻棕熊。伐木業、採礦業的興起,以及公路建設等等人類活動都讓它們的棲息地逐漸縮小,另外人們還將它們當做害獸或僅作為娛樂目的而獵殺。在我們亞洲,它們更被當做藥用動物被進一步迫害,而在西方,尤其是古代,更是因為在宗教中,熊被視為魔鬼的化身而遭大肆捕殺。為了保護這些倒霉的大傢伙,CITES目前將喜馬拉雅棕熊列為附錄 I,同時列入附錄I的還有中國、不丹、墨西哥(如果還有的話)、蒙古的種群。其餘棕熊則列入附錄 II。IUCN紅皮書將其列為"瀕危"。中國目前將境內棕熊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一北美種群現狀
曾幾何時,棕熊在北美洲數量眾多,它們到處遊蕩的足跡遍及美洲大陸,從北冰洋到墨西哥中部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長期以來,棕熊是美國落磯山脈一望無際的曠野的象徵。威廉·豪納迪是著名的自然資源保護論者和紐約動物園協會的創辦人,他曾在1913年說過,"落磯山脈如果沒有一隻棕熊,或甚至連一頭熊都沒有,那就只是半座山了,一切會顯得那麼的稀鬆平常、毫無野性。
除了人類,棕熊在野生狀態下可以說沒有天敵。由於棕熊需要較大空間覓食和生活,其活動範圍可以大到500平方英里(相當於1,300平方公里)。但是,伴隨着人類定居點範圍的不斷擴大和延伸,棕熊的自然生境受到極大限制,從而威脅到它們的生存。隨着大批歐洲殖民者來到美洲,棕熊的數量開始銳減。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棕熊的數量從最初的100,000隻減少到目前的10,000隻。
出於商業開發、居住和休閒等目的,人們把道路修進了森林地帶和平原地區,迫使棕熊不得不向山上遷移。由於棕熊的覓食空間縮小,迫使它們進入人類居住的空間,而在這裡棕熊被認為威脅着家畜的安全。人們常常把棕熊當作戰利品加以獵殺,偷獵者則相信熊掌和熊膽具有神奇的藥效。
截止1975年,人類擴張活動造成棕熊自然生境的99%遭到破壞,棕熊終於成為一種瀕危動物。
有人曾嘗試讓棕熊重新回到野生狀態,這一做法成功地增加了棕熊的數量,但卻受到頗多批評。最初進行以上嘗試是在美國,卻遭到了來自木材業、州政府及家畜協會和狩獵協會的阻力。
作為熊類中分布最廣的動物,棕熊在亞洲和歐洲的山川和平原地區也有活動。在這些地區,棕熊的命運也處於危險之中。俄羅斯聯邦現有將近100000隻在野生狀態下生活的棕熊,占到全世界棕熊總數的一半以上。意大利和希臘只有不到100隻棕熊。然而,據估計,棕熊在黎巴嫩和巴基斯坦已經絕種。
為了保護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及地球上的動物,目前正在開展一項全球性行動。為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了全世界涉及面最大的生物養護協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瀕危物種公約》)。這一政府間國際公約旨在確保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不會威脅到野生動植物的生存。根據《瀕危物種公約》,棕熊受到嚴格保護,嚴禁為獵取熊掌、熊膽或戰利品而非法偷獵棕熊。
迄今為止,已有160個國家的政府通過了《瀕危物種公約》。該公約為35000個動植物種提供程度不一的保護。公約自1975年生效以來,尚未有一個受保護的物種絕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