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坎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羅坎鎮位於鎮雄縣城的西北面,素有「柑桔之鄉」稱號,是鎮雄威信兩縣入昭進滇赴川的重要通道,中心集鎮距鎮雄縣城87公里、威信縣城70公里。全鎮轄18個村(社區)委會347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81609人(2017年);有漢、苗、彝3個民族。[1]

中文名稱:羅坎鎮

別 名:柑桔之鄉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

電話區號:0870

郵政區碼:657211

地理位置:鎮雄縣西北部

面 積:221.29平方千米

人 口:81609人(2017年)

方 言:西南官話

著名景點:小溪壩

火車站:鎮雄站(在建)

車牌代碼:雲C

地標建築:北緯27°43',東經104°41'

知名產業:糧、煙、畜、柑桔

地方特產:柑橘

概況

羅坎鎮位於鎮雄縣城的西北面,素有「柑桔之鄉」稱號,是鎮雄威信兩縣入昭進滇赴川的重要通道,距縣城87公里,地處北緯27°43',東經104°41',東接鎮雄李子鄉,南連鎮雄鹽源鄉,西鄰彝良縣落旺鄉,北抵威信縣長安鄉。是鎮雄的西北大門。

全鎮有國土面積221.29平方千米,年降雨量780毫米,年平均日照1384小時,年平均氣溫14.9℃,氣溫最高39℃,最低0℃,海拔高差懸殊較大,最高海拔1720米,最低海拔630米,鎮政府所在地海拔1000米。境內立體氣候突出,是少見的乾熱河谷地區。

羅坎鎮屬白水江流域,白水江、小溪河從境內穿插而過,把羅坎同昭通北部經濟區的金沙江乃至長江流域連接在一起,歷史上羅坎在經濟文化上與四川及整個長江經濟帶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今天更是如此,羅坎的許多商品都直接從四川宜賓進入。百餘年來羅坎一直是周邊落旺、牛街、長安、鹽源、碗廠、李子「六鄉一鎮」的經濟貿易中心,商賈雲集,車水馬龍,很早就有「旱碼頭」的美譽。

黨委政府團結和帶領全鎮各族人民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立足鎮情,科學規劃,發展特色經濟,在絕不放鬆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在全鎮實施「六個一」工程,即在全鎮發展以柑桔為主的水果1萬畝,以杉為主的用材林1萬畝,以蠶桑、竹子、苦丁茶為主的經濟林1萬畝,以核桃、板栗為主的乾果1萬畝,以土雞為主的家禽10萬隻,力爭勞處輸出產值達1000萬元,另外利用江邊河谷地區氣候較熱的特點,在小溪壩大力發展熱帶水產養殖,新種植棉花300餘畝,繼續發展種植花生4000畝,紅苕4000畝,油菜5000畝,地瓜1000畝,處處圍繞「綠色」下功夫,依託鎮情在特色上作文章。實施生態農業發展戰略,建設山川秀美綠化工程,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羅坎現階段的鎮情,可歸納為「區位特殊、地位重要、基礎薄弱、潛力巨大。」所謂區位特殊,主要表現在:一是地處川滇兩省、鎮、彝、威三縣結合部,是洛旺、廟溝、鹽源、碗廠、五德、木卓等三縣七鄉(鎮)28萬餘人區域市場的中心。二是地處鳳大、鎮鳳、柿鳳3條二級公路的匯集地,是鎮雄入川赴昭、連接內昆、通達昆水,貫通巧威的黃金碼頭。三是地處昭通「十一五」旅遊產業規劃的「大山包—黃連河—豆沙關—牛街古鎮—小溪壩—扎西」紅色旅遊精品線的關節點,是鎮雄休閒旅遊開發最具潛力的鄉鎮。地位重要,主要表現在:一是全鎮國土面積221.29平方千米,居全縣之首。轄17個村347個村民組,是全縣行政村最多的鄉鎮。人口數居全縣第三。可以說,羅坎鎮在全縣具有重要的地位。二是屬全縣水能資源儲量最富集的鄉鎮。三是屬全縣二級公路覆蓋面最廣的鄉鎮。鳳大、鎮鳳、柿鳳3條二級路建成通車後,羅坎將有7村57個村民組通二級公路,直接受益。基礎薄弱,主要表現在:一是以農村水電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目前,全鎮水利化程度還很低,農業生產逢旱必災,至今還有3萬餘人飲水無保障或飲水不安全,有近200公里的村組公路等級低、路況差,通達能力弱,有2個村至今未通公路,集鎮過境路狹窄破爛,集鎮配套設施不足。農村電網差,農網改造覆蓋率不到10%。二是農村經濟基礎薄弱。2009年末,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403元,低於全國、全省、全市、全縣平均水平。三是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發展能力弱。人均耕地僅為0.89畝,人均經濟水平低,部分群眾生育觀念落後,仍存在越生越窮、越窮越生的現象。四是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欠賬大,發展任務艱巨。五是基層基礎工作薄弱,部分黨支部有人不管事、有章不理事、無錢難辦事、黨員無事乾的情況依然存在。所謂潛力巨大,主要表現在:一是隨着「一鎮連三縣」及1小時經濟圈的交通優勢及區位優勢的凸現,必將使羅坎成為鎮、彝、威三縣、周邊鄉鎮28萬餘人以及內昆、昆水、巧威經濟帶人才、商品、資本、技術、先進思想及各種生產要素的匯集地,從而帶動商業貿易、農副產品開發、生物資源、水能資源、旅遊資源、煤炭資源等的開發和飲食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二是便捷的交通、特殊的區位、豐富的資源、宜居的氣候、良好的生態、錦繡的山河、厚重的人文底蘊以及沿路、沿邊、沿江的優勢,完全可把羅坎打造成鎮雄獨具特色的山地商貿旅遊中心城鎮及新農村示範樣板。目前,以「兩心兩帶三軸四組團」為總體結構的新老集鎮規劃已完成,是昭通「十二五」40個重點建設的特色鄉鎮之一。三是以柑桔、蠶桑、油菜、紅苕、花生、水產養殖、竹木、反季節蔬菜為主的優勢特色產業已初具規模,通過結構升級和品牌開發,產業和增值空間將不斷拓展。四是羅坎地處鹽源、洛旺、廟溝等周邊七鄉(鎮)的腹心,可以把羅坎建成輻射周邊的菜油、苕粉加工基地和反季節蔬菜種植基地。五是羅坎煤炭、水能資源豐富,隨着四級電站的開發和煤炭資源的開發,完全可把羅坎建成鎮雄重要的煤炭、水電輸出基地。六是羅坎有近3萬勞動力,通過培訓提高素質,完全可把人口資源劣勢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引導富餘勞動力在集鎮居住就業、外出務工就業、回鄉發展產業,為羅坎跨越發展提供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技能支持,釋放巨大的發展能量。

2009年,羅坎鎮黨委、政府擬定了「12345」的發展思路,即抓住一個中心,即「解放思想、科學發展」這個中心;實施兩大戰略,即「科教興鎮」及「人口、資源、環境協調進步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三大建設,即「水電路改造和集鎮建管開發等基礎的建設」、「招商引資硬軟環境建設」及「基層組織和黨的建設」;主攻四個重點,即「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基礎教育和勞動力基本技能培訓」、「新農村建設和扶貧攻堅」、「安全生產與社會穩定」;培育五大優勢產業,即「在穩定糧煙種植的基礎上,培育以油菜、花生、紅苕、柑桔、蠶桑、反季節蔬菜、養殖、竹木種植為主的優勢農業產業」、「培育以油菜、花生、紅苕深加工為主的農特產品加工業」、「培育以小溪壩、落尾壩等河谷風光地帶為依託的休閒旅遊產業」、「培育發展水電和煤炭產業」、「培育以提高轉移為主的勞務輸出產業」。

自然資源

羅坎鎮資源豐富。全鎮立體氣候特徵突出,物產豐富,水能資源富集。柑桔萬畝,聲名遠播;油菜萬畝飄香,黃遍山川;花生、紅苕、向日葵全縣獨有。白水江、白水河穿而過,是全縣水能資源最富集的鄉鎮;有全縣第三大煤田。

水力資源

全鎮水力資源主要集中在白水江和白水河。白水江水能理論儲量1.764萬千瓦,實際可開發1.704萬千瓦。現在正在着手開發白水江四級梯級電站。白水河水能理論儲量6783千瓦,實際可開發5800千瓦,已開發利用55千瓦。

礦產資源

全鎮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鎮雄縣第三大煤田即在羅坎鎮;羅坎鎮境內還有零星分布的硫鐵礦、磷、鹵泉;麻地村還有一定儲量的銅礦。

植物資源

全鎮的植物資源主要有柑桔、油菜、花生、紅苕、蠶桑等。柑桔主要分布在鳳翥、羅坎、桐坪三村,品種除傳統的紅桔外,還有血橙、青稼等十多個品種,以口味酸甜適中享譽周邊地區,遠銷昆明、宜賓等地。油菜、花生主要分布在泡瓜、發達、坳田、茶蔚、落尾、大廟等村,花生年產量約450噸,油菜年產量約140噸。另外,鎮境內河谷地區生長有慈竹、鳳翥等村生長有楠竹,還有紅豆杉等珍稀植物。

文化

「雙流幾曲浴丹蒼,冠翅居然鳳欲翔。莫漫吹笙明月夜,便教飛去白雲鄉。」這是清代羅坎鳳翥舉人王廷桂的傳世佳作。這既是對羅坎豐厚的人文歷史的高度概括,也是對羅坎毓秀山川的真實寫照。

羅坎鎮地處川滇兩省、鎮彝威三縣結合部,是鎮雄縣西北部地區入川入滇的重要通道,被稱作鎮雄縣的「西北門」。

全鎮地形地貌屬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抬升過渡帶,東南高西北低,溝壑縱橫,最高點海拔1729米,最低點海拔630米,立體氣候特徵突出,降雨少,積溫高,屬於典型的乾熱河谷季風氣候,是「全縣穀物先登場,一年四季着單衣」的宜人居住區。

全鎮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境內山峰林立、溝壑縱橫、地表崎嶇,由於水流劇烈的下切作用,地形切割強度和密度大,河谷深狹,山坡陡立,分水嶺幾乎成魚鰭狀,全鎮17個村地形都是從河邊延伸到山頂,海拔高差500至1000米。正因為如此,方始形成「三聖岩前兩合江,鳳凰飛來歇中央」之類別具一格的地形地貌,也才形成「羅關漁唱」的景勝。附:羅關漁唱:州志記載:「羅坎關白水江頭,漁人上下,泊舟於此,歌弄晚風,蕩漾春雲,浩渺秋月,煙波流音,青山作答,有水天之趣。」知州呂心哲填《漁父家風》詞:「浮家向幕亦云還,網掛溪邊。漁弟漁兄眾唱和,聲度蓼花灘。笛孔,扣船舷,酒須乾,縱然散去,酸腐夢迷離也在江天。」

羅坎鎮地處川滇兩省、鎮彝威三縣結合部,古有「羅漢關」、「旱碼頭」之譽。因此,川滇兩省商賈來往頻繁,川文化影響較大,教育文化發端較早,人文較為豐厚。

一是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有朋自遠方來,羅坎人入必躬自捧茶,奉上清涼可口的苦丁茶、紅橙橙的蜜桔;會為你準備豐盛的晚餐,晚餐上有三道必備菜餚:炸花生、炒臘肉和清燉雞,讓你頓生賓至如歸之感。

二是文化發達,人才輩出。羅坎鎮文化較為發達,文人才子較多,常填詞作賦,吟詩作對,佳作較多。如「雙流幾曲浴丹蒼,冠翅居然鳳欲翔。莫漫吹笙明月夜,便教飛去白雲鄉。」是清代羅坎鳳翥舉人王廷桂的傳世佳作;「三聖岩前兩合江,鳳凰飛來歇中央。洛航粉壁高萬丈,黃桷樹上老龍王。」出自桐坪羅秀才手筆。這些美妙詩文,不得不讓人感嘆羅坎人的藝術才能。之外,羅坎鎮苗族文化比較發達,篝火笙歌,讓人陶醉;發達茶埂坡人文也比較豐厚。

三是勤勞純樸,艱苦創業。羅坎人用自已的雙手、戰天鬥地的精神和氣魄,於1972年至1976年間,建成長37.4公里,渠寬深各1.5米的白水大堰,大堰有隧洞198個,其中最長的隧道960米,6個村2萬多人口5千多畝土地受益,當時是全省第二大、全市第一大水利工程,堪稱羅坎的「紅旗渠」。祖祖輩輩以來,羅坎人民就是用勤勞的雙手,精心建設着自己的幸福家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