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網絡瀏覽器
圖片來自搜狐網

網絡瀏覽器是個顯示網頁服務器或檔案系統內的文件,並讓用戶與此些文件互動的一種軟件。[1]它用來顯示在萬維網或局部局域網路等內的文字、影像及其他資訊。

網絡瀏覽器這些文字或影像,可以是連接其他網址的超連結,用戶可迅速及輕易地瀏覽各種資訊。網頁一般是超文本標記語言(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的格式。有些網頁是需使用特定的瀏覽器才能正確顯示。個人電腦上常見的網頁瀏覽器包括微軟的Internet Explorer和edge、Opera、Mozilla的Firefox、Maxthon和Safari,以及Google的Chrome。瀏覽器是最經常使用到的客戶端程序。萬維網是全球最大的連結文件網絡文庫。[2]

目錄

簡史

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是第一個使用超文本來分享資訊的人。他於1990年發明了首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在1991年3月,他把這發明介紹給了給他在CERN工作的朋友。從那時起,瀏覽器的發展就和網絡的發展聯繫在了一起。

當時,網頁瀏覽器被視為能夠處理CERN龐大電話簿的實用工具。在與用戶互動的前提下,網頁瀏覽器根據gopher和telnet協議,允許所有用戶能輕易地瀏覽別人所編寫的網站。可是,其後加插圖像進瀏覽器的舉動,使之成為了互聯網的「殺手級應用」。

NCSA Mosaic使互聯網得以迅速發展。它最初是一個只在Unix運行的圖像瀏覽器;很快便發展到在Apple Macintosh和Microsoft Windows亦能運行。1993年9月發表了1.0版本。NCSA中Mosaic項目的負責人Marc Andreesen辭職並建立了網景通訊公司。

網景公司在1994年10月發布了他們的旗艦產品網景導航者。但第二年Netscape的優勢就被削弱了。錯失了互聯網浪潮的微軟在這個時候匆促的購入了Spyglass公司的技術,改成Internet Explorer,掀起了軟件巨頭微軟和網景之間的瀏覽器大戰。這同時加快了萬維網發展。

這場戰爭把網絡帶到了千百萬普羅電腦用戶面前,但同時顯露了互聯網商業化如何妨礙統一標準的制定。微軟和網景都在他們的產品中加入了許多互不相容的HTML擴展代碼,試圖以這些特點來取勝。1998年,網景公司承認其市場占有率已無法挽回,這場戰爭便隨之而結束。微軟能取勝的其中一個因素是它把瀏覽器與其操作系統一併出售(OEM,原始設備製造);這亦使它面對反壟斷訴訟。

網景公司以開放源代碼迎戰,創造了Mozilla,但此舉未能挽回Netscape的市場占有率。在1998年底美國線上收購了網景公司。在發展初期,Mozilla計劃為著吸引開發者而掙扎;但至2002年,它已發展成一個穩定而強大的互聯網套件。Mozilla 1.0的出現被視為其里程碑。同年,衍生出Phoenix(後改名Firebird,最後又改為Firefox)。Firefox 1.0於2004年發表。及至2008年,Mozilla及其衍生產品約占20%網絡交通量。

Opera是一個靈巧的瀏覽器。它發布於1996年。它在手持電腦上十分流行。它在個人電腦網絡瀏覽器市場上的占有率則稍微較小。

Lynx瀏覽器仍然是Linux市場上十分流行的瀏覽器。它是全文字模式的瀏覽器,視覺上並不討好。還有一些有着進階功能的同類型瀏覽器,例如Links和它的分支ELinks。

Konqueror是一個由KDE開發的瀏覽器,KDE開發人員在開發KDE2時意識到一個良好的桌面環境必須搭配一個良好的網絡瀏覽器及檔案管理員,便投入不少力量開發了Konqueror,這個瀏覽器使用了自家開發的排版引擎KHTML,由於Konqueror是屬於KDE的一員,並只常見於Unix-like下的KDE桌面環境,所以Konqueror並未普及。

縱然Macintosh的瀏覽器市場被Internet Explorer和Firefox占據,但未來有可能會是蘋果電腦自行推出的Safari的世界。Safari是基於Konqueror這個開放源代碼瀏覽器的KHTML排版引擎而製成的。Safari是Mac OS X的默認瀏覽器。

2003年,微軟宣布不會再推出的獨立的Internet Explorer,但會變成視窗平台的一部分;同時也不會再推出任何Macintosh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不過,於2005年初,微軟卻改變了計劃,並宣布將會為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和快將發表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統推出Internet Explorer 7。

內核

Trident:Internet Explorer所使用

Gecko:Netscape6以後版本以及Firefox所使用

KHTML:KDE開發團隊所開發,主要由Konqueror所使用。

Presto:Opera7開始採用

WebCore:蘋果電腦修改KHTML而來,主要由Safari所使用。

chromium:由Google主導開發的瀏覽器內核,主要用於Chrome

功能

不同的瀏覽器有不同的功能,現時瀏覽器和網頁會有很多功能和技術是以往沒有的。如之前提到的,因為瀏覽器戰的出現,瀏覽器和萬維網得以迅速但混亂地擴展。

以下是較為人熟悉的功能列表:

支援標準

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和HTTPS

HTML(超文本連結標記語言),XHTML(可擴展的超文本標記語言)及XML(可擴展標記語言)

圖形檔案格式如GIF、PNG、JPEG、SVG

CSS(層疊樣式表)

JavaScript(動態網頁DHTML)

Cookie讓網站可以追蹤瀏覽者

電子證書

Macromedia Flash

Java applet

Favicons

無線應用協議

基本功能

書籤管理

下載管理

網頁內容快取

透過第三方插件(plugins)支援多媒體

附加功能

網址和表單資料自動完成

分頁瀏覽

禁止彈出式廣告

廣告過濾

手機瀏覽器

Opera Mini:支持WAP及萬維網瀏覽的免費瀏覽器,市場占有率較大。

Opera Mobile:收費的手機瀏覽器。

UCWEB:支持WAP及WEB網站的顯示,支持doc, pdf, ppt, xls, zip, rar, txt, html, eml等多種文件格式。

星際Gorilia手機瀏覽器

Fennec:Firefox Mobile。

ibis Browser DX :日本人開發的一款移動瀏覽器。

航海家瀏覽器(Tribe Voyager)

NetFront

Safari:Apple 推出的網絡瀏覽器, 有MAC版本, iPhone版本和Windows版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