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締頭萬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締頭萬城(Tétouan)就是伊斯蘭時期的一座特別重要的城池,是連接摩洛哥和安大路西亞的主要通道。在經過西班牙的再次征服之後,這個城市由遭受到西班牙人洗劫的難民所重新建設。這個地方在建築和藝術上都很出色,深受安大路西亞的影響。締頭萬城雖然是摩洛哥最小的阿拉伯人聚居區之一,但無疑也是最完整的,而且沒有受到後來外部影響的的地方。

中文名 締頭萬城

外文名 The Medina of TéTouan(Formerly knownas Titawin)

定 義 斯蘭時期的一座特別重要的城池

地 位 連接摩洛哥和安大路西亞主要通道

批准標準

199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締頭萬城建造於摩洛哥歷史上的一個非常時期,當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城市都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占領時,締頭萬城充當了避難所的角色,儘管許多考古遺蹟表明,對這一地點的占領可追溯到前史階段或伊斯蘭時期,締頭萬成在休達解體後的中世紀末期仍然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1286年,蘇丹阿布在摩洛哥城內建立起一個要塞,以封鎖休達城,該城在14世紀初期開始擴展,但卻在一個世紀以後毀滅在西班牙人手中,15世紀後葉,來自安達路西斯的難民重建了這座城市。

建造歷史

締頭萬城建造於摩洛哥歷史上的一個非常時期,當地中海沿岸的所有 城市都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占領時,締頭萬城充當了避難所的角色。由於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因而成了連接兩個文明和兩個大陸的紐帶。儘管許多考古遺蹟表明,對這一地點的占領可追溯到前史階段或伊斯蘭時期,締頭萬成在休達解體後的中世紀末期仍然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1286年,蘇丹阿布在摩洛哥城內建立起一個要塞,以封鎖休達城。該城在14世紀初期開始擴展,但卻在一個世紀以後毀滅在西班牙人手中。15世紀後葉,來自安達路西斯的難民重建了這座城市[1] 。摩洛哥城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出現在16世紀中葉,那時,它的西南部已經延伸到麥地那城。後來,被西班牙驅逐而來的穆斯林又將麥地那城進一步向西北方向擴展。麥地那現在的版圖完成於18世紀中葉。那時,統治者在城內修建了許多堡壘。

重要建築

從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此處即有人居住。到青銅時代之初( 約前3000),這裡開始向城市過渡,出現護城的堡壘、街道、神廟和稠密的房屋。此後受到埃及文化的強烈影響,湧入埃及的各種產品並成為埃及在地中海東岸獲取木材的重要港口。青銅時代晚期,腓尼基人發明了文字,便刻有已知最早的腓尼基銘文埃赫倫石棺。約公元前1000年後,締頭萬城的地位逐漸為西頓和推羅取代。以後該城先後附屬於亞述和波斯。公元前332年,城市被亞歷山大占領後迅速希臘化。在羅馬時代,它依然保持繁榮,並興建了羅馬式的露天劇院、浴場和神殿。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勢力到達締頭萬城,城市衰落。1103年,十字軍占領該城,並建立城堡。1189年,又為埃及阿尤布王朝薩拉丁王所攻占。

古城布局

締頭萬城的城牆底部厚1.2米,地基以上厚0.6米,長達5000米。城牆之外還可以發現許多防禦措施,例如西南角的星形堡壘[2] 。總共有七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大門通向城市內部。 麥地那城內街道呈十字形交錯,並與不同的大門連接,通向旅店、澡堂或公共浴室、清真寺等宗教場所,也通向商人和工匠區。狹窄的小巷從大街開始,直通到私人住宅。數不清的過道、涼棚和走廊使得締頭萬城的布局更加豐富。麥地那城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級降低,這構成了本城的一大特色。沒有一座建築的高度超過三層,只有尖塔高過了大部分建築,這使得整個城市具有一種伊斯蘭教的氣氛。許多工匠作坊以及傑出的建築物都完好的保存下來,使得這個地方在建築和藝術上獨具特色,深受安大路西亞的影響。締頭萬城雖然是摩洛哥最小的阿拉伯人聚居區之一,但無疑也是最完整的,而且沒有受到後來來自外部的干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