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統計總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統計總體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名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統計總體是根據統計研究的任務目的所確定的研究事物的全體,是客觀存在的具有共同性質的個體所構成的整體。

統計總體的概念解釋

總體(population)是所研究的全部個體或數據的集合,其中的每一個個體也稱為元素(element,individual)。如,要研究北京市民對汽車限行措施的看法,總體便是全體北京市民對該問題的看法,每一個北京市民對該問題的看法便是構成該總體的個體,單個北京市民則是調查對象(object)。總體往往只有一個,一旦研究問題確定下來,總體也就確定了。所以說總體的特徵是唯一確定的,但是是未知。

描述總體特徵的概括性數字度量稱之為總體參數(parameter),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總體的某種特徵值。總體參數主要有總體均值μ、標準差σ、總體比例π等。

統計總體的特徵

統計總體具有三個特性,即同質性,大量性和變異性。

1、同質性。同質性是指一個總體的所有單位起碼在某一點上具有相同的性質,否則,某些或某個單位就不能被納入到一個總體中。換言之,總體是由具有某一共同性質的基本單位所組成;工業企業之所以成為總體,是因為每個工業企業都是從事工業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基本單位,具有相同的經濟職能。

2、大量性。這一特性是指統計總體應由許多個別單位組成,少數單位或個別事物不能構成總體。這是由統計方法和統計研究目的決定的。統計方法為統計研究目的服務,統計研究如果不進行大量觀察、分析和研究,就不能從普遍聯繫中發現數量的規律性。舉例說,要研究某市職工的工資水平,若只觀察少數幾個職工的工資就達不到目的,因為這少數幾個職工的工資可能偏高或偏低,不能代表該市全體職工的工資水平。如果觀察許多職工的工資,就可以降低或抵消偶然性的偏差,計算他們的平均工資,就可以反映該市職工工資的一般水平。職工工資差別越大,需要觀察的職工人數就越多;要提高觀察的職工工資的代表性,就要增加觀察的職工人數。由此可見,統計總體的大量性是相對的。

3、變異性。變異性是指構成總體的單位在同質性之外的其他方面要有差異,否則,就沒有必要進行統計分析了。例如,即使在嚴格控制的生產條件下,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其質量也會有差異,正是由於存在這樣的差異,才需要我們運用統計方法去尋找統計規律性。反之,如果各個總體單位要研究的特徵都沒有差異,那麼只要隨便抽取一個單位加以觀察即可知道整個總體的狀況,也就不需要統計了。

統計總體的分類

總體可以分為有限總體和無限總體。有限總體的範圍能夠明確確定,且元素的數目是有限的,稱為總體容量,一般用N表示;無限總體所包括的元素其數目是無限的。

統計總體與總體單位的關係

構成統計總體的個體單位稱總體單位。在一次特定範圍、目的的統計研究中,統計總體與總體單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義是確切的,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但是隨着統計研究任務、目的及範圍的變化,統計總體和總體單位可以相互轉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