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絕對濕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絕對濕度是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絕對濕度,指的是每立方米濕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質量,即水蒸氣密度,單位為kg/m³ 。

濕度是表徵大氣中水蒸氣含量的一個物理參數,絕對濕度又是表徵濕度的多種方式之一。

在一定的氣壓和一定的溫度的條件下、單位體積的空氣中能夠含有的水蒸氣是有極限的,若該體積空氣中所含水蒸氣超過這個限度, 則水蒸氣會凝結而產生降水,而該體積空氣中實際含有水蒸氣的數值,用絕對濕度來表示。水蒸氣含量越多,則空氣的絕對濕度越高。

生態學

生態學是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於1866年定義的一個概念:生態學是研究有機體與其周圍環境(包括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

生態學已經創立了自己獨立研究的理論主體,即從生物個體與環境直接影響的小環境到生態系統不同層級的有機體與環境關係的理論。它們的研究方法經過描述——實驗——物質定量三個過程。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進了生態學理論的發展,60年代形成了系統生態學而成為系統生物學的第一個分支學科。如今,由於與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緊密相關而產生了多個生態學的研究熱點,如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研究、可持續發展研究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