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經濟利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經濟利潤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名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經濟利潤是指廠商的收益與它的成本之差,後者包括從最有利的另外一種廠商資源的使用中可以獲得的收益。經濟利潤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給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淨資產與期初淨資產相減以後的差額。

經濟利潤的計算公式

經濟利潤,可以表示為投入資本的回報減去資本成本,再乘以資本額。即其計算公式為:經濟利潤=(投入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投入資本額。

投入資本回報率是指投資或使用資金與相關回報之間的比率。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率也稱綜合資金成本率,是指根據各種資金來源的構成及其資金成本率計算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率。

投入資本額指的是所有者在企業註冊資本的範圍內實際投入的資本,或出資人作為資本實際投入企業的資金數額。

經濟利潤的主要來源

企業經濟利潤的主要來源主要有三個:創新、風險、不完全競爭。

風險是指某種事件尤其是不利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當該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越大,則風險越大。由於大多數人傾向於迴避風險,在預期收益給定的情況下,人們比較願意接受較為穩定的收益。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決策效果是充滿風險的,因此為了促進人們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利潤對之進行補償。

創新是指廠商提供新產品、引入新的生產方法和新工藝、採用新原料、開闢新市場、建立新的銷售方式和組織等等,由此獲得了經濟利潤。

不完全競爭即一個市場上少數幾家廠商獨占了某種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這時壟斷者就可以通過限制產量,提高價格,獲得經濟利潤。

經濟利潤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經濟利潤是對廠商投資所承擔風險的必要補償;

高於正常水平的利潤是對成功革新的報償;

高於正常水平的利潤是產生於良好管理中的特別技能;

某些行業的個別廠商由於有效地支配市場,在一定時間內會賺取高於正常收益率的利潤;

存在着一個所有廠商都能賺取的長期均衡的正常利潤率;

不過,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某一具體行業的每一廠商可能賺取的利潤總是高於或低於這一正常水平。

經濟利潤的優缺點

經濟利潤的主要優點是它比會計利潤更富有解釋意義。即淨資產(或資本)是企業財富的某一時刻的儲存量,利潤是某一時期內從該項財富中流出的數額。只有超出儲存量的流出數額才可以視為利潤。經濟利潤的確定要求對每期期初和期末的全部或特定資產和負債進計價。

由於它不能提供關於企業特定經營活動的充分信息,因此,在會計實務中很少採用經濟利潤的概念,一般採用會計利潤概念。

會計利潤和經濟利潤的區別

定義不同:

會計利潤是指企業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會計利潤也就是賬面利潤,是公司在損益表中披露的利潤。

經濟利潤是總收入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經濟利潤,可以表示為投入資本的回報減去資本成本,再乘以資本額。

數值不同:

經濟利潤在數值上要小於會計利潤,經濟利潤=會計利潤-機會成本。在企業投入資本大於零時,經濟利潤永遠小於會計利潤。

衡量指標不同:

1、會計利潤作為傳統會計指標,主要考慮的是會計成本,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是企業從事某項經濟活動的花費,即企業購買或僱傭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可以從會計賬上查到。

2、經濟利潤作為現代公司制企業管理會計方法指標,考慮的是經濟成本,經濟學認為成本是為從事某項經濟活動的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之和,是企業所有者自己提供資本、自然資源和勞動的機會成本,是企業在經營某種產品生產時將時間、資產、貨幣等用於其他用途而損失的最大收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