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碧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細碧岩 |
細碧岩(spilite)是一種隱晶質、富鈉貧鈣、含鈉質斜長石的基性火山岩。細碧岩一詞由A.布龍尼亞於1827年提出,用以描述無斑或少斑、高鈉富次生礦物的噴出岩。灰綠色,常具間粒結構、輝綠結構、凝灰結構和枕狀構造。礦物成分複雜,變化大。
簡介
斑晶礦物主要為鈉長石和輝石,基質由綠泥石、陽起石、方解石、綠簾石、葡萄石、石髓等組成。常與角斑岩、石英角斑岩一起組成海底火山噴出岩系。水化和碳酸鹽化普遍。一般不含橄欖石或已變成蛇紋石假象。常伴有黃鐵礦和黃銅礦的富集層。通常認為它產於地槽區,是地槽早期海相火山作用的產物,常與角斑岩或石英角斑岩共生,組成細碧角斑岩建造。有人認為地下深處存在一種細碧角斑岩岩漿,在海底噴發後直接冷凝而成;有些學者認為,它不一定是原生的,也不一定出現在地槽區,而是由海底噴發的玄武岩受到海水中鈉質的交代作用而發生鈉長石化、水化和碳酸鹽化的結果。最後結論尚有待於進一步探索。
評價
細碧岩的結構構造與玄武岩的相仿,但以填間結構、間粒結構和塊狀構造為常見。細碧岩常以海底熔岩流的形式產出。與水接觸的熔岩的前峰或表層因淬冷作用,其中的鈉長石和(或)輝石微晶,呈骸晶結構(縱切面呈燕尾狀,),鐵鈦氧化物呈樹枝狀結構;同時可能出現枕狀構造, 它的形態指示岩流頂面(枕狀體向上突起和彎曲)和底面(向枕狀體中心內凹或向下呈楔形)。枕狀構造主要形成於水下斜坡,而不是在平坦的海底或窪地、洞穴中。細碧岩也可以具氣孔構造、杏仁構造以及火山碎屑結構,但其數量和發育程底低於玄武岩。細碧岩還可形成小侵入體。細碧岩一般與角斑岩、石英角斑岩以及相應成分火山碎屑岩共生,稱為細碧-角斑岩系;也可以與橄欖岩、輝石岩以及輝長質雜岩等組成蛇綠岩套(見蛇綠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