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的溫暖和力量(文哲)
![]() |
《組織的溫暖和力量》是中國當代作家文哲寫的散文。
目錄
[隱藏]作品欣賞
組織的溫暖和力量
日前,筆者去南坪鎮二塘路集貿市場趕集,在市場出入口看到一位中年婦女在豎立的招牌下跪求施捨的場面,往返的顧客紛紛駐足觀望,只見看招牌文字的人較多,掏腰包捐款的人卻寥寥無幾。筆者從求助文字中看到其兒子罹患白血病已花光家庭所有積蓄,亟需藉助募捐渠道來解決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懷着淳樸厚道鄉下人本能的同情和憐憫之心,筆者把身上僅有的18元現金捐贈給了中年婦女並就近詢問,是否去當地民政局或慈善總會求助過,她搖搖頭予以否定。筆者當即建議,應在第一時間據實寫出書面申請書,經街道居委會和鎮政府簽字蓋章後從速轉呈區民政局和慈善總會,南岸區委區政府一定會及時予以救助。但如若僅憑個人一己之力在市場和街巷募捐,很可能收效甚微,因為現如今職業騙子以乞討方式公開行騙的事例屢見不鮮,人們早已對世間以可憐表象行詐騙之實的怪象習以為常,大家不會輕易上當受騙了。當今時代社會各界時興救急不救窮,如果不想枉費心血的話,最好的辦法還是趕快通過正常渠道向當地政府的民政部門或慈善總會求助吧。
俗話說,假作真時真亦假,聰明反被聰明誤。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大家庭中,一方有難八方援助,黨和政府一向關注民間疾苦,對突發性天災人禍等意外災難絕不會坐視不管,更不會袖手旁觀,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無比優越性的具體體現,筆者對此深信不疑。記得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筆者在遭遇突發變故致使自個兒一籌莫展時,是組織和班集體第一時間雪中送炭,幫我解決了燃眉之急,不僅給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還給我輸入無窮的精神力量。
雖然這是發生在三十年以前的陳年舊事,但歷久彌新難以忘懷,回顧往事恍如昨日曆歷在目:記得當時正值過完元旦公休日學生集中返校之際,筆者內穿中山裝外穿軍大衣,上衣口袋內裝有200元現金,順利搭乘垣曲通往運城的公共汽車,由於該趟車是下午趕往運城的末班車,車內擠滿學生類乘客,筆者準備在東城下車,以便抄近路步行到運城學院準時上晚自習。不料,在禹都市場站台又擠上來七八個很強勢的社會青年,他們在乘客下車時故意擠來擠去搞摩擦,司機和售票員也不敢招惹他們。筆者當時認為,自己是位身高一米八的男子漢,下車時硬擠出去應該不成問題。遺憾的是,雖然下車時還算順利,但在人群夾縫通行過程中不慎被扒手掏空了上衣口袋,從老家帶來的200元伙食費不翼而飛。回到學院宿舍後,筆者神情沮喪,連連自責。此時恰好班長原廣泰和團支書張紅軍剛剛返校也還在整理自帶行李,於是在他倆安慰下我們一道回教室上晚自習去了。當晚,由於在睡夢中遇見了已去世多年的老父親,禁不住失聲哭泣,無意中驚動了宿舍內的全體舍友,處於對弱者的同情和憐憫,大家紛紛給予勸慰。第二天早上,班長原廣泰和團支書張紅軍一起向輔導員李慎明老師反映和匯報了我在返校途中失盜的真實情況。富於愛心和責任感的李慎明老師當即決定,號召全班同學以捐贈飯票和菜票的方式及時彌補我的所有損失。一聲令下,同學們的愛心撫慰如同汩汩暖流向我匯聚,當天中午我就按時接收到了合計面值200多元的飯票和菜票,盛情難卻,我禁不住熱淚盈眶,連連向老師和同學們鞠躬致謝。我說有幸生於偉大的祖國,有緣生活在溫暖的集體大家庭中,組織和集體的溫暖與力量是我戰勝一切困難的堅強保障。
從那時開始,我就深切體會到,民間俗語常說的諸如人心齊、泰山移,獨腳難行、孤掌難鳴,水漲船高、柴多火旺,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一塊磚頭砌不成牆、一根木頭蓋不成房,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根竹竿容易彎、三根麻繩難扯斷等諺語或俗語,其中蘊含着共同的道理,那就是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組織的智慧和集體的力量威力無窮,個人永遠不要脫離組織和集體,一旦脫離組織和集體個人將一事無成。實踐也反覆證明,大凡脫離群眾一味地靠單打獨鬥闖天下且始終秉持個人英雄主義觀念者很難成就一番大事業。
嚴密的組織體系和強大的組織力量成為我黨我軍戰勝一切敵人和困難的重要法寶和獨特優勢。一個人無論本領有多強、官位有多高、權力有多大,同組織相比都如毫末。依靠組織的力量,我們才能真正為人民服務;依靠組織的力量,我們才能監督自己和他人,清白做事、乾淨做人。組織的力量是多方面的,它體現在先進的思想引領、科學的制度設計、嚴格的紀律約束等等。黨員是構成各級組織的基本要素,組織力量的強弱取決於個體素質的高低,只有使每個黨員素質更全面、更過硬,各級組織才會堅強有力。我們黨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這也是我們的傳家法寶和獨特優勢,用好了就能把群眾熱情充分激發出來,把集體的智慧有效匯聚起來,把組織的威力最大程度發揮出來。好作風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軟實力,會使組織具有強大的道德感召力和凝聚力,能使組織中的每個成員自覺見賢思齊,從而不斷增強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筆者以為,個人與集體的辯證關係是既相互依存又存在矛盾。依存關係是指個人離不開集體,而集體也需要每一個成員為其貢獻力量。矛盾關係是指在現代社會中,隨着個人意識的覺醒和自由意志的強調,個人與集體之間的矛盾逐漸凸顯。生活在集體中,我們能彼此關愛,感受集體的溫暖與力量,相互鼓勵,共同戰勝生活中的困難,相互支持,共同進步,在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榮辱與共。
長期適應了溫暖又和諧的大集體生活,大家對集體的溫暖和力量感同身受。集體溫暖與集體力量的區別是,前者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後者強調的是人們通過行動和努力實現共同的目標。集體溫暖是指一個群體中的成員彼此關心、幫助、支持、鼓勵、關愛,讓彼此感到溫暖和安慰,這種溫暖來自於每個人的善意和情感,讓人感到親近和被關注。而集體力量是指一個群體中的成員通過共同的行動和努力,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或者解決一個共同的問題。這種力量來自於群體中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努力,讓大家充分感受到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
提及三十年前的那個班集體,筆者就感覺心裡暖烘烘的。不可否認,在那個喧囂的市區里,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像是個奮飛的孤鳥。但一走進那個圈子,就仿佛找到了歸宿。同學們的眼神里總是帶着那麼點關切,老師的微笑就像陽光,能照亮大家心底里所有的陰霾。那個溫暖的集體啊,似乎真的具有神奇的力量。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笑,一起唱,有時候也免不了磕磕碰碰的,但那種真摯的手足之情確實讓大家體會到了組織和集體的溫暖與力量。在那裡,筆者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也找到了前行的動力和努力的方向。
溫暖,通常指的是一種情感上的關懷和支持,能夠給人帶來安全感和舒適感。它可以是言語上的安慰、身體上的接觸或是精神上的支持,能夠融化內心的防備,讓人願意敞開心扉。力量,則是指個人在面對挑戰時所展現出的能力和勇氣,可以是身體上的力量,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力量。溫暖不僅僅是一種物理上的接觸,更是一種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此外,溫暖還能照亮生活中的黑暗角落,帶來無限的力量和勇氣。在人際關係中,溫暖和力量是建立深厚連接的關鍵。溫暖能夠融化人心,讓人願意敞開心扉,而力量則是在困難時刻給予人支持和勇氣。這些品質能夠幫助人們在生活中建立持久的友誼和愛情,讓弱者感到被關心和支持。
個人力量是構成團隊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團隊力量則能將個人力量放大並整合,從而產生更大的能量。首先,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知識、技能、經驗等,這些都是構成個人力量的重要元素。這些元素可以被整合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從而推動團隊目標的實現。其次,團隊力量能夠將個人力量放大並整合。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交流和共享信息,能夠讓每個人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此外,團隊力量還能夠將個人的力量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力量,從而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和困難。然而,團隊力量並不是簡單的個人力量的疊加,團隊成員之間的差異和個性,能夠帶來多樣化的思考和行動方式,從而產生新的創意和解決方案。同時,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支持和鼓勵,也能夠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讓團隊更加穩定和持久。綜上所述,個人力量和團隊力量是相輔相成的。個人力量的發揮離不開團隊力量的支持,而團隊力量的實現也離不開個人力量的貢獻。只有將個人力量和團隊力量有效地整合起來,才能產生更大的能量,推動團隊目標的實現。
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係?筆者以為,首先,在集體生活中要做到角色清晰,明確自身在集體中的角色和作用,分清職責,掌握分寸,不爭權利,不推責任。其次,要做到愛護和尊重集體,要時刻考慮自身的行為、言論是否對集體有所影響,嚴格恪守言論自由的邊界。三是必須做到自覺融入團隊,清晰認識到每位成員都是集體和團隊中不可分割的一分子,大家緊緊圍繞共同目標,竭力支持並確保集體奮鬥目標和共同願景的如期實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