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縱隔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縱隔炎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隨着社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縱隔炎症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主要累及結締組織,可影響鄰近器官,或由鄰近部位的病變所引起。縱隔感染可表現為急性或慢性過程。非感染性炎症可能主要與異常的免疫反應有關,臨床上以慢性纖維化性縱隔炎最為常見。

縱隔炎是指縱隔內的細菌感染,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縱隔炎多形成膿腫,病情嚴重。

病因

1.急性縱隔炎

本病病因多為繼發性。常見的有貫通性胸部外傷、食管或氣管破裂、咽下異物造成食管穿孔、食管手術後吻合口瘺、食道鏡檢查外傷穿孔和食管癌潰瘍外穿等。常在嘔吐時發生,偶因鄰近組織如食管後腔、肺、胸膜腔淋巴結、心包膜等的感染灶的直接蔓延而引起。

2.慢性縱隔炎

常為結核、組織胞質菌病、放線菌、結節病、梅毒、外傷後縱隔出血以及藥物中毒等因素引起,可引起縱隔纖維化。也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部分患者的病因不明。

臨床表現

急性縱隔炎可有相關的病史,典型表現為起病急,有寒戰、高熱,胸骨後劇烈疼痛,可放射至頸部、耳後或整個胸部和兩側肩胛之間。查體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有明顯全身中毒症狀,胸骨有壓痛,縱隔濁音界擴大,發現縱隔摩擦音及與心音同步的碎裂音等;還可因縱隔結構受壓出現氣管移位、頸靜脈怒張等症狀。

慢性縱隔炎病程隱匿,早期在肉芽腫性縱隔炎時,大多無明顯症狀,發展到縱隔纖維化後,常因縱隔結構受侵或受壓產生症狀,累及上腔靜脈、食管、氣管、支氣管、肺大血管或縱隔內神經等,產生上腔靜脈梗阻、吞咽困難、呼吸困難、肺動脈高壓、肺靜脈高壓、聲音嘶啞、膈肌麻痹、Hornor′s征等。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周圍血象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多。

2.其他檢查

X線示兩側縱隔陰影增寬,上縱隔明顯,因炎症累及周圍胸膜,致使兩側輪廓較模糊。側位胸片示胸骨後密度增加,氣管、主動脈弓的輪廓模糊。形成膿腫時,可於縱隔的一側或雙側見突出的膿腫陰影,氣管、食管受壓移位。也可出現縱隔氣腫、膿腫、液平、胸腔液氣胸等徵象。食管碘油或有機碘液造影可見食管穿孔部位、食管-支氣管瘺或食管胸膜瘺。

診斷與鑑別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結合輔助檢查,可做出診斷。

慢性縱隔炎應與中央型或縱隔型肺癌、縱隔惡性腫瘤鑑別。

1.縱隔感染

早期診斷對減少縱隔感染的死亡率至關重要。急性縱隔感染多有明確起因,需要注意常規X線檢查可能無特徵性改變。臨床表現提示可能存在縱隔感染時應當及時行CT檢查。CT能分辨不同階段的組織壞死,有助於判斷感染累及的範圍,並可用於隨訪病情變化。縱隔引流出膿性液體則可確診。可以通過經頸部縱隔鏡或劍突下徑路取得標本進行細菌學診斷。急性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的診斷標準為:存在口咽部感染或者縱隔感染、口咽部感染和縱隔感染間存在直接聯繫。

2.慢性纖維性縱隔炎

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及CT檢查做出診斷。慢性纖維化性縱隔炎在胸部平片上的改變往往不易察覺,可以僅有非特異性的縱隔增寬或者解剖標誌的移位,右側縱隔更加明顯,部分可見縱隔或肺門的鈣化。上腔靜脈阻塞時可見雙側上縱隔增寬。中心氣道阻塞時可見受累肺段或肺葉不張。肺動脈受累是該側肺紋理減少。肺靜脈阻塞側可見肺高壓徵象。出現肺梗死可表現為外周楔形高密度影。局限性慢性纖維化縱隔炎的CT表現為縱隔內局限性軟組織影,可伴有鈣化,主要分布在右主支氣管、隆脊、肺門。瀰漫性慢性纖維化縱隔炎表現為瀰漫性浸潤性軟組織影,大多無鈣化或為散在鈣化點。增強CT可以判斷血管狹窄和血栓形成等改變。MRI應用較少,對碘造影劑過敏的患者可以採用,多用於術後評價管腔通暢性。食管吞鋇能夠發現受累部位呈環形長段狹窄。在受累器官有臨床表現時,若影像學檢查在相應部位發現纖維組織增生,則診斷更為可靠。PET可用於評價病灶纖維增生的活躍程度,可用於療效評價和隨訪。剖胸探查後結合病理可最後診斷。

鑑別診斷:主要和縱隔腫瘤相鑑別,尤其是淋巴瘤。肺癌、轉移性癌、縱隔肉瘤、組織胞漿菌病、淋巴結結核、縱隔肉芽腫、結節性硬化、胸膜纖維化性腫瘤、促纖維化性惡性間皮瘤、纖維瘤病等也在鑑別之列。細針穿刺活檢結果往往不能提供準確的最終診斷,在使用縱隔鏡、胸腔鏡或剖胸活檢術中應當儘可能行多處活檢,以免遺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