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納達齊牛錄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納達齊牛錄鄉,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地處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中部,東與扎庫齊牛錄鄉接壤,南與加尕斯台鄉相鄰,西與察布查爾鎮毗鄰,北與綽霍爾鄉、米糧泉回族鄉相鄰,行政區域總面積65.26平方千米。[1]

清代時期,為正藍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七鄉,隸屬於三區管轄;1984年11月,改納達齊牛錄鄉。截至2018年末,納達齊牛錄鄉戶籍人口為4699人。

2020年6月,納達齊牛錄鄉下轄1個社區、2個行政村。

2011年,納達齊牛錄鄉財政總收入700萬元,比上年增長1.9%。

2018年,納達齊牛錄鄉有工業企業4個。

中文名:納達齊牛錄鄉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中部

面 積:65.26 km²

下轄地區:1個社區、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納達齊牛錄村

電話區號:0999

郵政區碼:835300

著名景點:圖公祠關帝廟

車牌代碼:新F

人 口:4699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

清代時期,為正藍旗。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按授旗順序編立八個牛錄後,正藍旗被編為納達齊牛錄。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廢錫伯營制後,為七鄉,屬河南縣四區管轄。

「三區」革命時期,復為納達齊牛錄,屬錫伯烏合爾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七鄉,隸屬於三區管轄。

1954年,成立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後,三區分設為三、四兩區,屬四區管轄。

1958年撤區設社後,為新生大隊,屬火箭公社。

1966年,由火箭公社劃出併入縣農場,改稱前哨大隊。

1980年,析置納達齊牛錄公社。

1984年11月,改納達齊牛錄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納達齊牛錄鄉下轄2個行政村:納達齊牛錄村、清泉村;下設6個村民小組。

2020年6月,納達齊牛錄鄉下轄1個社區、2個行政村:工業渠路社區,納達齊牛錄村、清泉村,鄉人民政府駐納達齊牛錄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納達齊牛錄鄉地處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中部,東與扎庫齊牛錄鄉接壤,南與加尕斯台鄉相鄰,西與察布查爾鎮毗鄰,北與綽霍爾鄉、米糧泉回族鄉相鄰,行政區域總面積65.2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納達齊牛錄鄉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地形分為洪積—沖積傾斜平原和河流階地平原。

氣候

納達齊牛錄鄉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熱量豐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冬春長,夏秋短。多平均年氣溫7.9℃,無霜期年平均161天,年平均降水量206毫米。

自然災害

納達齊牛錄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倒春寒等。倒春寒主要發生在5—6月;冰雹災害年均發生1—2次,主要發生在7—8月。

人口

2011年末,納達齊牛錄鄉總人口496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29人,城鎮化率8.7%。另有流動人口519人。總人口中,男性2550人,占51%;女性2411人,占49%;18歲以下976人,占19.7%,19—35歲1497人,占30.2%;36—59歲1954人,占39.4%;60歲以上534人,占10.7%。總人口中,以錫伯族為主,達1871人,占39.7%;還有漢、維吾爾、哈薩克、回等民族,共3090人,占60.3%。2011年,人口出生率12.57‰,人口死亡率3.14‰,人口自然增長率9.4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人。

截至2018年末,納達齊牛錄鄉戶籍人口為469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納達齊牛錄鄉財政總收入700萬元,比上年增長1.9%。農民人均純收入8683元。

2018年,納達齊牛錄鄉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農業

納達齊牛錄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3045噸,人均2629.5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蔬菜等。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4085畝,產量613噸,可向社會提供600噸商品棉;蔬菜種植面積994畝,產量3095噸。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2089萬元。

截至2011年末,納達齊牛錄鄉累計造林10901畝,其中防護林85畝,經濟林1005.6畝,其他9810.4畝,林木覆蓋率10%,活立木蓄積量60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078萬畝。

商業

2011年末,納達齊牛錄鄉有商業網點37個,職工45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

金融業

2011年末,納達齊牛錄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0.5億元,比上年增長0.4%;人均儲蓄9383元;各項貸款餘額0.4億元,比上年增長5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