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納米比亞共和國國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納米比亞國旗

中文名稱:納米比亞國旗

外文名稱:

所屬國家:納米比亞共和國

產生:

長寬之比:3:2

正式形成時間:1990年3月21日

納米比亞共和國國旗,旗面呈長方形。一條白邊紅色寬帶從左下角斜貫至右上角,將旗面分為上藍、下綠兩個對稱、相等的直角三角形。藍色三角形上繪有放射光芒的金色太陽。[1]

國旗含義

納米比亞國旗啟用於1990年3月21日。旗面為左上方和右下方為藍色和綠色兩個相等的直角三角形,一條兩側有白色細邊的紅色寬帶從左下角斜貫至右上角。旗面左上角有一個放射12首光芒的金色太陽。太陽象徵生命和能力金黃色代表溫暖和該國的平原沙漠;藍色象徵天空大西洋海洋資源水及其重要性;紅色象徵人民的英雄主義,表達納米比亞人民決心建設一個人人平等、美好的未來;綠色代表該國的植物和農業;白色象徵和平與統一[2]

國徽

納米比亞國徽是在中央上繪有一面國旗圖案的盾微,盾微底部的黃色代表遼闊的納米布沙漠;沙漠下面嵌有一條白色飾帶,上面刻着國家的憲法原則:「團結、自由、公正」。盾徽上方展翅的魚鷹代表水資源,鷹爪下繪有國家主要的礦產資源鑽石;兩側分別立着兩隻納米比亞特有的非洲直角羚羊,是豐富的自然資源的縮影。

國花

千年蘭

國鳥

紅胸黑鵙

納米比亞共和國簡介

[3] 納米比亞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Namibia)位於非洲西南部,北靠安哥拉和贊比亞,東連博茨瓦納,南接南非。海拔高度為1000-2000米,乾旱少雨,屬亞熱帶、半沙漠性氣候。該國分為13個行政區和50個地方政府,首都溫得和克(Windhoek)。

15-18世紀,荷蘭、葡萄牙、英國等殖民者先後入侵。1890年被德國占領。1960年西南非洲人民組織成立,開始進行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1966年聯合國大會根據西南非洲人民的決定將西南非洲更名為納米比亞。1978年實現獨立。

納米比亞地廣人稀,礦產資源豐富,礦業、漁業、畜牧業為三大傳統支柱產業,製造業不發達。

歷史沿革

在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納米比亞當地居民從事漁獵,並出現種植業。

15世紀,荷蘭、西班牙、英國等殖民者接踵而至。

1884年,德國占領沿海一帶,1890年占領全境。

1915年7月南非出兵占領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

1920年12月17日,國際聯盟「委託」南非統治該地。南非1949年吞併該地。

1960年4月,西南非洲人民組織成立,並於1966年8月26日領導人民開始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鬥爭。

1967年5月聯大特別會議決定成立西南非洲理事會(後改稱聯合國納米比亞理事會)作為該地行政當局,負責結束南非的非法占領。

1968年6月12日聯合國大會將「 西南非洲 」更名為「納米比亞」。

1978年9月29日,聯合國通過435號決議,要求終止南非統治,通過聯合國監督下的公民投票實現納米比亞獨立。

1989 年11月 在聯合國監督下進行制憲議會選舉,西南非洲人民組織獲勝執政。

1990年2月,薩姆·努喬馬當選為首屆國家元首。

1990年3月21日,納米比亞正式宣布獨立 ,定國名為納米比亞共和國。同時也標誌着殖民時代的終結。

1990年4月,被接收為聯合國第160個成員國。

首都

溫得和克(Windhoek)為納米比亞的首都,全國第一大城市。位於中部高原上,南緯22°34′,東經17°06′。海拔1645米。人口31.6萬。年最高氣溫30℃,最低氣溫7℃。地處乾旱地區,周圍丘陵阻擋旱風侵襲,氣候涼爽。年均降水量為370毫米。霍屯督族和赫雷羅族最早定居此地。

位置境域

納米比亞地處非洲南部,北與安哥拉、贊比亞接壤,東、南鄰博茨瓦納和南非。國土面積824,269平方公里,居非洲第15位,世界第34位。南北長約1300公里,南窄北寬,東西寬480-930公里,海岸線長1600公里。全境處於南非高原西部,大部分海拔1000米以上。

氣候

納米比亞屬亞熱帶乾旱、半乾旱氣候,年均300天為晴天,是撒哈拉以南最乾旱的國家之一。年均降雨量為270mm,年降雨量地區差別比較大,從沿海的不足50mm、中部地區的350mm到東北部的700mm不等,除最南部在冬季(6-9月)降雨外,全國70%的降雨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3月。

因地勢較高,氣溫略低於世界上同緯度的其他地區,終年溫和,晝夜溫差較大。一年分四季:9月初春,12月入夏,3月秋來,6月冬至。內地夏季白天平均氣溫20-34°C,偏遠的北部和南部地區氣溫經常高於40°C。內地冬季白天平均氣溫18-25°C,夜間氣溫經常低於0°C,並常有地霧。沿海地區受本格拉寒流影響,氣溫常年保持在15-25°C,夜間常有濃霧。

自然資源

納米比亞礦產資源豐富,素有「戰略金屬儲備庫」之稱,主要礦藏有鑽石、鈾、銅、銀等,其中,鑽石生產馳名世界。採礦業是其經濟的主要支柱,90%的礦產品用於出口,礦業所創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近20%。

納米比亞漁業資源豐富,捕魚量位居世界十大產魚國之列,主要生產鱈魚、沙丁魚等,其中90%供出口。納米比亞政府把農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農牧業已成為該國支柱產業之一。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和小米等。納米比亞畜牧業較發達,收入占農牧業總收入的88%。除礦業、漁業和農牧業三大支柱產業外,納米比亞旅遊業發展迅速,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左右。1997年,納米比亞成為世界旅遊組織成員。2005年12月,納米比亞成為中國公民自費旅遊目的地。

旅遊

旅遊業較發達,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左右。海灘、自然保護區等旅遊景點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地區,其中北部的艾淘沙公園聞名世界。1997年,納成為世界旅遊組織成員。隨着旅遊業的逐步發展,赴納國際遊客逐年遞增,2011年共有102.7萬外國遊客赴納觀光。2011年1月,納政府宣布將納海岸線長達1570公里、面積10.7萬平方公里的整個沿海地區建設為納米布--骷髏沿海國家公園,從而使該地區成為全球第八和非洲第一大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埃托沙

埃托沙公園位於納米比亞北部,面積約2.3萬平方公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著名的野生動物園。早在1907年,當時的德國總督宣布該園為動物保護區,此後公園面積不斷變化,1956年達近10萬平方公里,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動物園。獨立後,納十分重視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將可持續利用野生資源寫入憲法。全國約15,5%的土地被列為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各種珍稀和瀕危動物因此得以保護。1999年,納環境與旅遊部成立「納野生動物娛樂有限公司」,時所有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實行企業化管理,以更好地開發、利用和保護野生資源。作為納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的埃托沙公園,納政府一直付該園實行專業化管理,採取各種措施保護園內動物和環境,並嚴格控制園內旅館的數量和規模,因而使公園至今仍保持着原始風貌。納政府已為該園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波帕瀑布景觀

英文名稱:Popa Falls,由於卡凡古(Kavango River)河水在進入博茨瓦納和奧卡萬戈三角洲的途中流經波帕瀑布,流速極快,水流沖刷地層是底層陷落而形成高僅2-4公尺,但寬卻長達1.2公里的波帕瀑布。波帕瀑布由此得名。然而名字為波帕瀑布其實是不太準確的,因為它只是非洲南部第三長河奧卡萬多河段上一系列的急流。稱不上瀑布。但是波帕瀑布及其周圍的風景是很美麗的。

波帕瀑布還是mahango國家動物園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在此地觀賞帶許多鳥類,如:鸚鵡、雨燕、犀鳥、黑山雀、短趾畫眉、貓頭鷹等。還可以觀賞此地的各種濕地植物,其中兩棲、爬行動物類主要有青蛙、龜、蜥蜴、 壁虎和蛇等。

習俗

納米比亞居民絕大多數屬於班圖語系的非洲土著黑人,風俗習慣既帶有非洲土著人的突出特點,又具有歐洲人的鮮明色彩。

納米比亞人注重禮貌,講究禮儀,認為得體的稱謂是知識、文化和修養的體現。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納米比亞人十分注重見面理解,講究社會交往活動的着裝,流行「尊老敬長」、「女士優先」的風氣。

同中國的關係

1990年3月22日,納米比亞同中國建交。建交以來,兩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的友好合作關係持續、穩步、順利發展,在政治、經濟、教育、衛生等方面的合作不斷深化和擴大,雙方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與配合十分密切。

2014年4月8日,納米比亞總理根哥布訪問中國,並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根哥布表示,中國長期以來為納米比亞提供了寶貴支持和幫助,是納米比亞的老朋友、好朋友。納方正努力加快國家建設,希望深化對華友好合作關係。納方願為中國企業投資創造良好條件。

中納建交以來,中國完成了打井、經濟住房、揚水站和兒童活動中心、地方議會大廈、總統官邸等援助項目。中國正在援建的項目有青年職業培訓中心、水產養殖中心等。

2012年,中納貿易額為6.78億美元,同比增長33.7%,其中中國出口4.39億美元,同比增長55.5%;進口2.39億美元,同比增長6.4%。中國主要向納出口機電產品、紡織品、家具等,進口天然鈾、礦產品(鉛、錳、銅礦砂)等。

兩國政府簽有文化、教育合作協定。我國派遣了多名教授和講師赴納米比亞任教。自1994年以來,我國共接受納米比亞獎學金留學生142名。截至2010年,我國共為納培訓各類人員460名。我國在納米比亞派有醫療隊,共派遣8批44人次,在納有中國醫療專家4人。我國於2005年12月宣布納米比亞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國。中納還簽署了引渡條約和司法協助條約。迄今,兩國共有9對友好省(市)。

中國在納米比亞擁有幾個大型的基礎設施發展項目和資源開採項目,中國在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附近還有一個衛星跟蹤站。文章還提及,中國在重要的會議中決定,為滿足中國的安全和發展利益,符合現有國際地位,要強化國防力量。

納米比亞國防部發言人莫尼卡-舍亞(Monica Sheya)中校確認說,已看到相關報道,「相信此事正在較高級別進行商討,一旦做出決定,國防部將通知國民;目前只能說這麼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