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紀念何其芳(廖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紀念何其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紀念何其芳》中國當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紀念何其芳

何其芳是我國二十世紀著名詩人、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學者,曾長期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和書記處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評論》主編,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12年2月5日出生萬縣涼風割草壩,1977年7月24日在北京病逝。1996年,萬州區人民政府在城郊太白岩修建何其芳墓園和陳列館。其夫人牟決鳴1920年生於浙江黃岩,2019年去世後與何其芳合葬。故居現在甘寧鎮新農村3社54號,由當地鄉紳始建於清嘉慶年間,距今約200年,磚木結構,尚未開放,急需修繕。江南新區命名有何其芳公園。

早年生活在一個守舊的殷實大家庭,1929年到上海入中國公學預科學習,閱讀大量新詩;1931年入讀北京大學哲學系,1935年畢業後在天津南開中學、山東萊陽鄉村師範學校(現魯東大學)任教,1936年出版詩歌集《漢園集》(與卞之琳、李廣田合著),1937年以散文集《畫夢錄》獲《大公報》文藝獎;1938年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同年與學員牟決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結為伉儷,後任魯藝文學系主任和朱德同志秘書,為革命文藝做了大量拓荒工作,寫出抒情散文《我歌唱延安》和代表詩作《生活是多麼廣闊》《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1944年至1947年兩次被派往重慶,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從事文化工作,歷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員、宣傳部副部長和《新華日報》社副社長等職;1948年至1953年在延安馬列學院任教,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新中國成立後,除創作《我們最偉大的節日》等作品外,主要從事文學批評、文學理論研究(紅學)及教學工作,同時擔任文學界重要領導。

他為人真誠,平易寬厚,勤勉好學,積極向上,努力進取,追求光明和理想,對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忠心耿耿,高度負責。。他做學問搞研究注重思想方法,廣泛應用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發展我國文學評論事業,推進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建設和中國文學史研究作出巨大貢獻。《文學藝術的春天》《勝利的戰鬥的二十年》《論<紅樓夢>》《論阿Q》《關於詩歌形式問題的爭論》等專著和論文充滿真知灼見,影響深遠。2012年4月6日至8日,重慶三峽學院、萬州何其芳研究會等聯合舉辦「紀念何其芳百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張炯、楊槐、何西來、呂進、何三雅等逾百名專家教授出席或致賀信,收到論文70餘篇,無不盛讚他的文學活動和著作。

1976年4月25日19時,何其芳回到久別的故鄉,5月11日2時又乘船離開。這是生前最後一次回家,停留半個月期間,住萬縣地委招待所,常有醫生測量血壓。但他抑制不住喜悅,整天忙於探親會友,看書寫作搞翻譯,甚至童心大發後,去長江邊撿卵石。我那時才十歲,在農村讀小學,聽老師說起此事,頗以這老鄉為榮,萌發了文學興趣。2000年5月,藍棣之主編的《何其芳全集》(八卷本)在河北人民出版社首版,僅印1500套,我有幸購藏一套。今又拜讀,深為懷念,故作本文,聊表敬意。 [1]

作者簡介

廖春波,重慶仲裁委國際仲裁員,萬州區司法局二級調研員、公職律師,自由譯者,愛好文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