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德語:Ulrich Friedrich Wilhelm Joachim von Ribbentrop,1893年4月30日-1946年10月16日)。德國外交部長。德國二戰投降後被英軍拘捕。1946年10月1日,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15天後受刑而死[1]。
生平
里賓特洛甫出生於德意志帝國萊茵州的韋塞爾,父親理夏德·烏爾里希·弗里德里希·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Richard Ulrich Friedrich Joachim Ribbentrop)是一名軍官,而母親則是約翰娜·索菲·赫特維希(Johanne Sophie Hertwig)。里賓特洛甫小時候一直接受非正規的教育,直到他十多歲後才到德國與瑞士的私立學校念書。里賓特洛甫的父親於1908年從軍中撤職,原因是他曾發表德皇威廉二世是同性戀的詆毀言論,里賓特洛甫家中也因此缺乏了經濟來源。里賓特洛甫藉由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法語,先後在法國格勒諾布爾和英國倫敦住過一段時間,接着在1910年前往加拿大,他先在蒙特利爾史丹利街(Stanley Street)的莫爾森銀行(Molson)工作,接着換到重建魁北克橋的一家工程公司,之後又換到曾修路連接蒙克頓和溫尼伯的加拿大國家跨洲鐵路公司(National Transcontinental Railway),還曾在紐約與波士頓當過記者。之后里賓特洛甫雖然曾因結核而返德休養,但後又回到加拿大,於渥太華經營一個小公司,進口德國酒與香檳來銷售。1914年2月,里賓特洛甫參加舉辦于波士頓的埃利斯紀念杯比賽,與渥太華著名的明托(Minto)溜冰隊競爭。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里賓特洛甫離開加拿大返回德國參戰,留下了他罹患肺結核的弟弟歐塔·里賓特洛甫於加拿大,之後遭英國拘捕(1918年去世)。1914年8月15日經由霍博肯開往鹿特丹的荷蘭-美國船波茨坦號回到歐洲,到了1914年秋天,他終於回到祖國,並加入第125輕騎兵團。里賓特洛甫後晉升為中尉,並獲得一級鐵十字勳章。起初他服役於東線,後到西線作戰。1918年,里賓特洛甫以參謀身份派駐奧斯曼帝國的君士坦丁堡。里賓特洛甫於一戰外駐土耳其期間,與另一位軍官弗朗茨·馮·帕彭成為好友與認識了漢斯·馮·塞克特將軍。德國戰敗後,作為塞克特將軍的副官參加巴黎和會,對於當時德國簽下凡爾賽條約[2]的屈辱場景,印象非常深刻。
早期政治生涯
1928年,里賓特洛甫經人介紹給希特勒,希特勒記述他為「能以別人買法國香檳的價格買下德國香檳的男人」,以及為一個能與外國聯繫的商人,之后里賓特洛甫在妻子的催促下於1932年5月1日加入了納粹黨。1933年1月,弗朗茨·馮·帕彭與奧斯卡·馮·興登堡(Oskar von Hindenburg,興登堡總統之子)一些朋友與希特勒協商,取代掉總理庫爾特·馮·施萊謝爾。
這場會談的結果是使得希特勒於1933年1月30日透過任命成為總理,而提供自家作為秘密會談場所、納粹黨黨員和身為帕彭好友的里賓特洛甫就因此受到希特勒的愛戴。因為里賓特洛甫是納粹黨的一名新黨員,並不受到黨內老成員的歡迎,戈培爾還在日記中將他寫為:「馮·里賓特洛甫的名字是買來的,錢是藉由婚姻娶來的、仕途則是騙來的」為了彌補在黨中影響力不足的問題,里賓特洛甫開始將納粹主義也逐漸融入他的生活中,高調的提倡反猶主義,成為一名狂熱的納粹份子。他之後部分憑藉著對於德國外國家的知識而成為希特勒的外交顧問,但大部分是因為對希特勒的諂媚與奉承之詞才有此地位。專職的外交部人員會將國外實際情況告訴希特勒,而里賓特洛甫則總是告訴希特勒所想聽到的。特別是里賓特洛甫會紀錄下希特勒對一些事物的想法與觀點,再提出與其相似的發言,藉此使希特勒認為自己是一名忠於國家社會主義的外交官。里賓特洛甫也發現希特勒常以極端、偏激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他也因此常將自己的意見轉為此方向。
里賓特洛甫是希特勒的崇拜者之一,他的情緒很大一部分取於希特勒的好惡。1933年,里賓特洛甫獲得黨衛隊上校的頭銜,一時間裡他還與黨衛隊全國領袖海因里希·希姆萊友好,但最後彼此還是成為了敵人,主要是因為對於黨衛隊堅持自己的外交獨立性,而非倚靠里賓特洛甫。
視頻
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納粹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在任內做了哪些事?他結局如何? ,搜狐,2020-03-11
- ↑ 重新認識凡爾賽條約 對當下有怎樣的啟示?,新民周刊,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