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瑟夫·施蒂格利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約瑟夫·施蒂格利茨 原圖鏈接圖片來源

約瑟夫·施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 ,1943年2月9日-)美國經濟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級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1] 哥倫比亞大學政策對話倡議組織(Initiative for Policy Dialogue)主席 。他於1979年獲得約翰·貝茨·克拉克獎(John Bates Clark Medal),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重要貢獻使得IPCC獲得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 。1993年至1997年,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及主席,1997年至1999年,任世界銀行資深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2011至2014年,任國際經濟學協會主席。

人物活動

2018年4月12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紐約哈佛俱樂部出席「2018高層峰會:新世界格局下的中美商務關係」。[2]


成長經歷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1943年出生於美國印第安那州一個叫做加里的小城, 此城以生產鋼鐵聞名,但除此之外,這個小城還誕生了兩位當代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一位是薩繆爾森,另一位就是斯蒂格利茨。

24歲時,本科畢業僅三年的斯蒂格利茨就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此後在劍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1969年,年僅26歲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魯大學聘為經濟學正教授,三年後他被選為計量經濟學會的會員,這是一個經濟學家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1979年,36歲的他獲得了美國經濟學會兩年一度的約翰·貝茨·克拉克獎,該獎項用於表彰對經濟學做出傑出貢獻的40歲以下經濟學家,1988年他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同年起在斯坦福大學任經濟學教授。1993年,斯蒂格利茨步入政界,成為克林頓政府的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並從1995年6月起任該委員會主席。1997年起,他又擔任了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自2000年至今,斯蒂格利茨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2001年,因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信息經濟學的創立做出的重大貢獻,斯蒂格利茨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林毅夫教授認為他應該早在1982年就獲得諾貝爾獎,因為他幾乎對經濟學的各個領域都作出了貢獻,而且還不僅限於經濟學領域,還包括另外一個重要領域——經濟政策。薩繆爾森在一封推薦信中說,「斯蒂格利茨是印第安納州加里市出來的最偉大的經濟學家。」顯然,偉大的薩繆爾森認為斯蒂格利茨比自己還要偉大。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頒獎典禮上特別說明,在當年的三位獲獎者中,斯蒂格利茨博士對不對稱信息經濟學理論的貢獻最大。斯蒂格利茨曾多次強調假如不考慮信息的不對稱性的話,那麼經濟學模型很可能是誤導性的。他的這一警示具有巨大的理論意義,因為就不對稱信息來說,不同的市場會有不同的特徵。這一結論同樣適用於公共管理的研究領域。可見斯蒂格利茨的一系列論著不僅是進一步探索信息經濟學理論的主要文獻,而且也是有關領域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礎。他的有趣的理論,用簡單的語言來表述,聽起來就和非經濟學的常識一樣。傳統的經濟學認為,在自由的不受管制的市場中,個人追求各自的利益會使整個社會的福利最大化。斯蒂格利茨認為現實世界並不是那麼回事,相反,他認為,因為市場參與者不能得到充分的信息,市場的功能是不完善的,常常對人們的利益造成損害。所以政府和其他機構必須巧妙地對市場進行干預,以使市場正常運作。

斯蒂格利茨博士在信息經濟學文獻中堪稱是被人們引用得最多的經濟學家,在更廣泛的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領域內也是如此 。他所倡導的一些前沿理論,如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已成為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標準工具。 他所著的《經濟學》在1993年首次出版後,一版再版,被全球公認為最經典的經濟學教材之一,成為繼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之後西方又一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濟學入門教科書。

斯蒂格利茨博士注重發展中國家的狀況,常立足於發展中國家的角度闡述問題。他曾尖銳地指責引導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有關國際機構漠視貧困人群的利益,在消除貧困,促進社會公正方面無所作為。對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消滅貧窮計劃」——自由貿易,斯蒂格利茨的觀點是,「與19世紀一樣,歐洲人和美國人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處衝破壁壘打開市場,卻阻礙第三世界的農產品進入他們的市場。鴉片戰爭中,西方用戰爭來推行他們的不平等貿易;今天,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組織使用的金融和財政手段幾乎一樣有效。」

斯蒂格利茨博士提倡突出政府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認為獲得持續增長和長期效率的最佳方法是找到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適當平衡,使得世界經濟回到一個更加公平、更加穩定的增長進程中,使人人都受益。

如果追溯斯蒂格利茨這些思想的起源,可以先了解一下他的成長過程,他會提到他的父母和他生長的小城,在那裡,他的同學們——那些鋼鐵工人的子女們,使他了解到破產和解僱帶來的苦痛。他有一個勤奮的家庭,他的父親95歲才從保險代理人的崗位上退休,他的母親,在67歲時按規定從小學教師的崗位上退休後,又開始教人糾正閱讀,一直工作到84歲。斯蒂格利茨博士在大學的時候,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對社會活動也很感興趣。1963年,也就是大學三年級的時候,他成了學生會主席。那期間,美國民權運動正如火如荼,斯蒂格利茨博士在華盛頓參加了馬丁.路德.金博士領導的大遊行,那次遊行的高潮就是金博士名垂青史的演講《我有一個夢》。這些社會活動對於塑造他為人和善、天性樂觀的性格和他成名後的力倡公平、公正的市場思想應該說都具有很大影響。


過往職務

1964年,獲阿墨斯特學院學士學位。

1967年,在他24歲的那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此後他先後工作過的大學包括:耶魯大學(1970—1974年)、斯坦福大學(1974年—1976年)、牛津大學(1976—1979年)、普林斯頓大學(1979—1988年)、斯坦福大學(1988—2001年)、哥倫比亞大學(2001年至今)。

1970年,年僅26歲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魯大學聘為經濟學正教授。

1979年,他獲得了美國經濟學會兩年一度的約翰·貝茨·克拉克獎,該獎項用於表彰對經濟學作出傑出貢獻的40歲以下經濟學家。

1993年,開始成為克林頓總統經濟顧問團的主要成員。

1995年,6月起任克林頓總統經濟顧問團主席。在此期間,他是克林頓總統顧問班子的關鍵成員。

1997年,到2000年任世界銀行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

2000年起至今,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2001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校級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政策對話倡議組織(Initiative for Policy DIalogue)主席,兼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布魯克斯世界貧困研究所(BWPI)主席[3]。 2011至2014年,他是國際經濟協會的主席。


著作簡介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著作涉及面很廣,但卻始終如一地集中於競爭過程中不完全信息和昂貴的信息的作用。在若干篇開拓性的論文中,他證明了,經濟單位具有關於可供選擇的市場機會的完全信息這樣一種常見的假設並不象它看起來的那樣無害,這些論文總結在他與Stanford.J.格羅斯曼寫的《信息與競爭價格制度》(information and competitive price systems)(《美國經濟評論》,1976年第二期)中。一旦放棄這個假設--如果我們現實些的話就必須這樣--就不可能再證明完全競爭會使經濟福利最大化,甚至不可能證明完全競爭必然導致需求與供給的均衡;對於完全競爭適用的對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甚至更加適用。這些論文技巧高深,並且推廣了從保險市場分析獲得的結論。他們的觀點雖然還沒有滲入到基礎的教科書裡面,但是斯蒂格利茨在信息經濟學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包括注意交易成本、產權、不完全契約及不確定條件下決策分析的更廣泛思潮的一部分,而這已經開始影響大學教學。至2011年,一年級學生在基礎經濟學課程中所學的許多簡單真理在中級的和高級的課程中卻沒有講授。

斯蒂格利茨在雜誌上發表的文章甚豐,但他卻僅寫過兩本書:一本是與A.B.阿特金森合寫的《公共經濟學講義》《麥格勞-希爾圖書公司,1980年》,這是一部財政學方面的高級教科書;另一本是與D.M.G.紐伯里合寫的《商品價格穩定理論》(牛津大學出版社,1981年)。此外,他也同宇澤弘文(H.Uzawa)合編了一部書《現代經濟增長理論選續》(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1969年)。

2012年他出版了《不平等的代價》 。[4]


視頻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Joseph Stiglitz(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澳洲國立大學演講

視頻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重商主義註定失敗嗎


參考來源

  1. 英文個人簡介. 
  2. 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應尊重中國發展的權利. 
  3. Nobel Prize winners. 
  4. 斯蒂格利茨.不平等的代價(The Price of Inequality):諾頓,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