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玲誰堪伯仲間(吳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玲誰堪伯仲間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紅玲誰堪伯仲間》中國當代作家吳瑕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紅玲誰堪伯仲間

紅,蕭紅;玲,張愛玲。把此二人放在一起對比,一則她倆都是我所喜愛的作家;且都是民國時期的才女,遭際曲折命運多舛。蕭紅生於一九一一年,張愛玲生於一九二零年,一英年早逝——僅活三十一歲;一老年孤獨——七十四歲病逝於洛杉磯一座公寓。

蕭紅出生於東北黑龍江呼蘭河小鎮的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呼蘭河不大,封閉,落後,民風淳樸而又愚昧麻木。他們世世代代過着一層不變的刻板生活。最熱鬧的事也不過是放河燈,唱大戲,上娘娘廟。童年的蕭紅是寂寞的,她唯一親近的人是慈祥善良童心未泯的祖父。她和祖父在後花園裡種菜玩耍,年年種着大黃瓜、小倭瓜。正房前面的草房子裡住着漏粉的一群人,後花園住着磨倌。院子是荒涼的,日子是寂寞的。死水一般的生活偶爾激起浪花,無非是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來了,小團圓媳婦病了,跳大神的驅鬼了,黑乎乎的小團圓媳婦死了。

呼蘭河是個小城鎮,蕭紅對東北風土人情是極為熟悉的。她雖然於十九歲就離開故土,開始了輾轉飄零的一生,奔北平,走上海,赴日本,下香港。但無論走得多遠,她魂牽夢縈的還是故鄉。那變幻多姿的火燒雲,一會變出一匹馬來,一會變出一隻狗來;大片的菜田,冬天凍得僵硬的土地,春天解凍的冰塊苦悶而奔放地推擠着往下流;似乎風裡發散着牛糞和草混雜後發酵的濃烈氣味。

跟蕭紅不同,張愛玲出身於大上海,系出名門。祖父張佩綸為清末名臣,祖母是清末重臣李鴻章之長女。但到了張父這一代家道中落,已經有些遺老的氣息了。張家屬於那種帶有濃郁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其母與姑姑都是新式人物,曾奔赴歐洲遊學,思想先進,特立獨行。張愛玲從小受到很好的教育。她愛寫作,懂古詩,喜《紅樓》,善繪畫,練鋼琴,習英語。既有深厚的古文化修養,又深受西方文學之薰陶,尤鍾愛默生。

張愛玲童年發生的兩件事對她影響很大:一是父母離異,二是父親再婚後,一次她與繼母口角,被父親暴打一頓並禁閉半年,最終她在保姆的幫助下成功逃離。這兩件事在她心中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不能說她後來對人生冰冷和蒼涼的感受不與此有關。

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童年的經歷影響人的一生。童年寂寞的蕭紅寂寞了一生,童年冰冷的張愛玲冰冷了一世。

如果用花比喻,蕭紅是驛外斷橋邊的一株梅花;張愛玲是任是無情也動人的牡丹;如果用畫作比,蕭紅是一軸水墨丹青,張愛玲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蕭紅是呼蘭河三月漫天飄飛的楊絮,張愛玲是大上海上空璀璨的禮花;蕭紅是樟木箱子裡家織的棉襪,張愛玲是紫檀木匣子裡光瑩瑩的翡翠鐲子。

讀蕭紅的文章,有一種感覺——風行水上,雪落無痕。這在她的代表作《呼蘭河傳》里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沒有驚險曲折的故事情節,沒有貫穿全文的主人公,完全打破了傳統小說的表現形式。很散,很懶,很隨意。像風,吹到哪兒是哪兒;像雲,飄到哪兒是哪兒;像水,流到哪兒是哪兒。但所到之處,花兒,草兒,蟲子,都活了,都有了生命。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了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

像一個剛睡醒的小姑娘,睜開惺忪的睡眼,伸着懶腰,隨隨意意看向窗外,看到春風怎樣把大地喚醒,看到黃瓜怎麼開出黃色的小花,看到螞蚱怎麼撐着長腿彈跳,看到山雀怎麼鑽向天空,又像個小流星似的墜落下來……完全是那麼隨意地一瞥,春天就進入眼睛裡了,就住進心裡去了。

至於以一顆童心看到的人與事,也是信手拈來,不事雕琢。祖父在教孫女念唐詩,有二叔在喃喃自語,馮歪嘴子在推着磨,漏粉的走上屋頂采蘑菇,老胡家在跳大神。放河燈了,趕娘娘廟會了,唱野台子戲了。歲月靜靜地流着,太陽升起了,又落下了,第二天又升起,又落下。日子流水一般過去了,今天與明天沒有什麼不同,今年與明年沒有什麼兩樣。蕭紅是寂寞的,日子跟白紙一樣蒼白。

[1]

作者簡介

吳瑕,河南商城人。喜讀書,愛寫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