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

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紅河州腫瘤醫院(原雲錫職工醫院),國家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肺癌防治合作中心,雲南省腫瘤臨床醫學中心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分中心,雲南腫瘤綜合治療中心紅河(個舊)基地,紅河州腫瘤放射治療中心,紅河州腫瘤質量控制中心,紅河州腫瘤影像診斷中心,紅河州職業病治療中心,紅河州癌症中心,紅河州紅十字醫院。系雲南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雲南省腫瘤專科聯盟醫院,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專科聯盟醫院,紅河州腫瘤專科聯盟醫院主體單位,雲南省抗癌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東盟國家醫院合作聯盟首批成員單位,雲南省腫瘤醫院互聯網醫院成員單位。同時,是大理大學、楚雄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教學醫院;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紅河衛生職業學院實習醫院;雲南省助理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

2017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986649個,比上年增加3255個。其中:醫院31056個,比上年增加1916個。醫院中,公立醫院[1]12297個,比上年減少411個,民營醫院18759個,比上年增加2327個。2013-2017年中國公立醫院數量減少1099個,民營醫院增加7446個[2]

目錄

基本情況

醫院始建於1940年,於1975年3月9日,在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關懷下,在雲南省率先成立腫瘤科,並率先開展腫瘤放射治療。曾承擔和參加原國家衛生部及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對肺癌早診早治的科研工作,《雲錫礦工肺癌病因學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迄今為止雲南省醫療衛生單位唯一榮獲的國家級科技進步獎。2003年6月30日,醫院由雲南錫業公司移交紅河州人民政府管理,更名為「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成為「紅河州腫瘤防治研究中心」。曾榮獲「全國衛生先進單位」、「全國衛生文明先進集體」、「紅河州工人先鋒號」等榮譽稱號。

醫院占地面積2.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1萬平方米,編制床位800張,有35個臨床醫技科室,15個職能科室,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雲南省政府特殊津貼3人。擁有世界頂級影像設備東芝Aquilion one Vision 640層微量子電影CT、飛利浦 Ingenia II 3.0T全數字多源磁共振,以及DSA、SPECT、醫用雙光子直線加速器、鈥激光、電子內窺鏡、纖支鏡、彩超等先進診療設備850餘台(套)。在滇南地區首家建立核醫學科。在系統化、規範化的病理檢查、手術、放療、化療、介入、中醫藥及腫瘤生物治療等方面,均處於滇南地區領先水平。腫瘤學科建設躋身雲南省臨床重點專科,胸外科、乳腺外科、甲狀腺外科等在雲南省DRGS權威公示中名列前茅。作為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委員單位,擁有中國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礦工肺癌標本庫。擁有紅河州唯一的腫瘤生物治療中心,在雲南省居先、紅河州率先開展LAK 、CIK、DC-CIK等治療。擁有雲南省首批癌痛規範化治療示範病房,紅河州唯一腫瘤層流病房。在雲南省最早開展腫瘤MDT(多學科會診),率先開展「全胸腔鏡肺動脈干袖狀切除術」等。早期肺癌術後5年生存率達到90%以上;早中期乳腺癌綜合治療5年和10年生存率、鼻咽癌放療5年和10年生存率等,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已走出數十位全國、全省「抗癌明星」。

踐行總理囑託,築夢健康中國。醫院充分發揮國際國內知名專家教授及其創新團隊在紅河州腫瘤防治工作中的支持引領作用,先後建成嚴新民、劉春曉、龔樹生、錢浩、黃雲超、李文亮、向述天、張力元等專家教授工作站,以及國醫大師張震工作室。按照「學科立院、人才強院、科教興院、文化建院」的發展思路,牢記「精醫、重德、團結、奉獻」的院訓,勵精圖治,不忘初心,奮力前行,努力將醫院建設成為「立足紅河、面向雲南、輻射東南亞」的現代化腫瘤醫院。

視頻

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 相關視頻

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家風】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微視參賽作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