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水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水鎮隸屬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因境內有紅水河而得名,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明清設堡立縣,至民國建鄉而治,屹今已逾四百多年。位於騰格里沙漠南緣,景電二期灌區中部。轄區總面積320平方公里,轄15個村,18381人,耕地面積48660畝。[1]

中文名稱: 紅水鎮

外文名稱: Hongshui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甘肅景泰縣

電話區號: 0943

方 言: 蘭銀官話景泰片區

車牌代碼: 甘D

轄區總面積: 3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 48660畝

簡介

紅水鎮政府坐落於泰安村,下轄謝家梁、曾家井、小山、界碑、城華、宋家莊、共建、羊城、泰安、昌林、永樂、清河、紅沙峴、靖安、大嘴子共15個村民委員會,92個村民小組,4190戶人家,18155口人,有漢族、回族、藏族、土族、東鄉族、撒拉族等6個民族。有耕地20567畝,其中水地14487畝,旱地6080畝。

概況

紅水鎮位於景泰縣西北部,地處長嶺山北麓。面積300.60平方千米,人口5457戶、18600人(2008年末)。轄1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泰安村。甘武鐵路、海(原)古(浪)公路過境。境內昌林山為自然保護區。

沿革

1990年設四個山鄉、紅水鄉,分別距縣城50千米、60千米。1996年,四個山鄉面積100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轄城華、宋家莊、中和、羊城、長安、福安、共建、蓮花、謝家梁、劉家窯、曾家井、西壩、永豐、三灣、小山子、窯洞梁、泰源、景會、界碑19個行政村;紅水鄉面積275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紅沙峴、大沙河、昌林、松林、雙和、清河、大嘴子、黑石嶺、拓糧、三道溝、龍井11個行政村。2005年1月,撤銷紅水鄉,併入四個山鎮,合併後的四個山鎮更名為紅水鎮,鎮政府駐地設在泰安村。

地域優勢

紅水地域優勢明顯。因地處甘、寧、蒙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地區,輻射三省三縣六鄉鎮,是景泰縣的西北門戶,25公里半徑內居住着7萬多人,是區域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五流合一"之地,形成了這一地區的物資交流中心、農副產品集散中心、信息網絡中心、科技文衛中心、休閒娛樂中心。

資源豐富

紅水資源豐富。有煤炭、石膏、鐵礦石等多種礦產,尤以煤炭為最,境內煤炭企業星羅棋布,年產量約在50萬噸以上,以低灰塵、高熱卡、質優價廉等特點遠銷省內外,廣泛用於煉焦、發電等行業。

自然資源較為豐富,長嶺山區產食用菌及多種藥材,礦產有煤炭、石灰石、石膏、陶土等,尤以煤炭為最,境內煤炭企業星羅棋布,年產量約在50萬噸以上,以低灰塵、高熱卡、質優價廉等特點遠銷甘肅省內外,廣泛用於煉焦、發電等行業。2000年,工農業總產值2190.1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421萬元,農業總產值769.1萬元;糧食總產量517.8萬千克,農民人均純收入1700元,財政收入60萬元。農作物播種面積16487畝。其中:洋芋種植2165畝,產值217萬元,蜜瓜種植1673畝,產值176萬元。

黨政領導

近年來,紅水鎮黨委、政府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按照「抓項目,促產業,興城鎮,重勞務,富農民,建新村」的發展思路,採取「築巢引鳳」、「放水養魚」、「借地生財」的方法。以建設特色產業示範小城鎮為目標,基礎設施、鄉鎮企業、產業開發、市場體系建設一齊抓,優惠政策,優質服務,優良環境一齊上,不斷加快紅水發展步伐。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主要體現在:形成了三個萬畝基地,一是以曾家井村為中心的萬畝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二是以羊城村為中心的萬畝精品沙漠洋芋基地;三是以紅砂峴村為中心的萬畝啤酒大麥基地。建成了六個示範點:一是以泰安村為中心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二是以城華為中心的千畝枸杞示範點;三是以羊城村為中心的中低產田改造示範點;四是以紅砂峴村、謝家梁村、曾家井村等三村為中心的能源建設示範點;五是以清河村為中心的千頭奶牛養殖示範點;六是以界碑村為中心的玉米制種示範點。沙漠系列農產品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之路,沙漠洋芋、沙漠枸杞等沙漠系列農產品以味美、色亮遠銷廣州、深圳、上海、北京、昆明、西安等地,深受外來客商的青睞。退耕還林還出生態建設新天地:全鎮累積造林面積4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6%。項目建設激活一池春水:先後與浙江、河南、寧夏、內蒙古等外省區客商合作,投資8335.8萬元,建成工業項目4個,農業開發及服務項目7個,林業治沙項目3個,鎮區開發項目4個。以投資激活民資,以民資繁榮鎮區。鎮區地處泰安村,是一個集商貿、住宿、娛樂一體化的小城鎮,現已建成中學、小學、幼兒園、衛生院、汽車站等一批基礎服務基礎設施。

經濟發展

紅水鎮黨委、政府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按照「抓項目,促產業,興城鎮,重勞務,富農民,建新村」的發展思路,採取「築巢引鳳」、「放水養魚」、「借地生財」的方法。以建設特色產業示範小城鎮為目標,基礎設施、鄉鎮企業、產業開發、市場體系建設一齊抓,優惠政策,優質服務,優良環境一齊上,不斷加快紅水發展步伐。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建成了六個示範點,一是以泰安村為中心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二是以城華為中心的千畝枸杞示範點;三是以羊城村為中心的中低產田改造示範點;四是以紅砂峴村、謝家梁村、曾家井村等三村為中心的能源建設示範點;五是以清河村為中心的千頭奶牛養殖示範點;六是以界碑村為中心的玉米制種示範點。沙漠系列農產品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之路,沙漠洋芋、沙漠枸杞等沙漠系列農產品以味美、色亮遠銷廣州、深圳、上海、北京、昆明、西安等地,深受外來客商的青睞。紅水鎮累積造林面積4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6%。

項目建設激活一池春水,先後與浙江、河南、寧夏、內蒙古等外省區客商合作,投資8335.8萬元,建成工業項目4個,農業開發及服務項目7個,林業治沙項目3個,鎮區開發項目4個。以投資激活民資,以民資繁榮鎮區。3、鄉鎮企業穩步發展,1991—2000年,鄉鎮企業由5戶發展到43戶,年總產值由1991年的30萬元增加到2000年的850.5萬元,年淨增82萬元,年均獲利潤63.5萬元,上繳稅金33.3萬元,形成以煤炭、石英石、石膏等開採業為主,農副產品加工、建材建築業為輔的發展格局。

基礎設施

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得到改善。建鄉始,由於風沙侵襲,大量土地無法耕種,許多渠道被填平埋沒,農業生產困難重重。群眾堅持不懈地同風沙災害作鬥爭,減輕了對農業生產的危害。植樹造林6587畝,鋪壓草障386畝,翻土壓沙4100畝,襯膜造田1054畝,新打機井2眼。鎮區地處泰安村,是一個集商貿、住宿、娛樂一體化的小城鎮,現已建成中學、小學、幼兒園、衛生院、汽車站等一批基礎服務基礎設施;鎮區內實施了「兩縱九橫一環」主幹街道「三化」工程;電信、移動、聯通、郵政等通訊企業相繼營業;鎮區內餐飲業初具規模,共有25家賓館和餐廳營業,可同時容納1000多人就餐。鎮區內建有農貿市場2個,商業街4條,個體工商戶320家,標準化商業鋪面10600平方米,集體企業8家,其中,糧油購銷企業5家,年收購能力已超過1.5萬噸。

社會事業

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纍纍,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鎮政府通過創建文明小城鎮、文明村戶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形成了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計劃生育工作認真貫徹中央《決定》精神,落實全員責任制,抓硬件,促軟件,鞏固和提高了優質服務水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向縱深發展,教育衛生事業穩步推進;民政扶貧和社會保障工作力度加大,農村特困人口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村級基層組織得到加強,各村普遍實行了村務公開;鎮政府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鎮,民主法制建設和廉政建設得到加強。90年代,共引進農業先進科技項目8項,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基礎教育不斷加強,中小學12所,在校學生1410人,教職工47人。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人口自增率下降為9.18‰;衛生事業持續發展,有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8人,病床6張,有村醫療站13處,醫務人員19人,個體診所2處。建有電視轉播站1處,覆蓋率達到100%。

主要優勢

草場廣闊,發展畜牧業條件優越:紅水鎮長嶺山區有廣闊的草場,特別是昌林、松林等林緣的二陰山區水草豐茂,可適度發展規模養殖牛羊。90年代,由于山區群眾多遷移灌區,山區近萬畝的旱地效益不高,多已棄耕。在實施西部大開發中,紅水鎮把退耕還林(草)作為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工作,合理髮展畜牧業,爭取國家投資,發揮二陰山區適宜種植甘草等中藥材的優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農業科技示範園區:2000年,清河村百畝梨園種植示範。在宜林沙化地栽植梨樹100畝,戶均約1畝。梨園苗木成活率達到80%以上。1996年,在大咀子、雙和等村試種蜜瓜。由於沙漠氣候顯著,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所產蜜瓜含糖量高、個大、皮薄、肉厚、瓤甜,倍受顧客青睞,畝產值可達1200—3000元。2000年蜜瓜種植在規模上由1999年的400畝增加到1567畝,面積最大的村達到近600畝,占總播面積的50%;在區域布局上,由原來的大咀子、雙和兩村輻射到紅水鎮10個村;品種由單一到多樣,引進武威金蘋果公司的鬱金香、珍珠香、新紅蜜、銀兔、早黃30、抗病蜜寶王、紅寶石及酒泉農科所的優質白蘭瓜8個品種。

萬畝農業科技示範區:2000年,紅水鎮完成規範化間套復帶11414畝,占總播面積的79%,形成總四支以紅興、清河、雙和、大咀子為重點,總乾渠以昌林、紅硯、三道溝等村為重點的兩個5000畝的科技示範園區,地膜早熟洋芋種植4285畝,蜜瓜種植2064畝,枸杞子栽植148畝。

城鎮發展

小城鎮建設突飛猛進。一是完成了鎮區「兩縱九橫一環」總長13.5公里的路面平整和街道綠化;二是完成了總造價126萬元,鎮區中心「兩縱三橫」6公里主幹街道的硬化鋪油工程;三是投資5.4萬元,架通了鎮區中心街1.86公里的亮化設施;四是完成了總造價182萬元,建築面積3474平方米的紅水中學綜合教學樓工程;五是完成了投資28萬元,占地面積6761平方米,建築面積276平方米的紅水中心汽車站建設工程;六是完成了投資30萬元,建築面積500平方米的紅水衛生院門診部建設工程;七是完成了總造價9.1萬元,建築面積198平方米的鎮計生服務所擴建工程;八是完成了投資7萬元,建築面積120平方公里的標準化司法所建設工程;九是自籌資金5.8萬元,維修了鎮政府辦公設施;十是深入開展「非公有制經濟服務年」活動,非公有經濟總量穩步擴張,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個體工商業戶達到305家,新增18家,標準化商業鋪面9500平方米。

鄉鎮榮譽

紅水鎮的巨大變化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艱苦奮鬥,在鎮黨委、鎮政府一班人精誠團結帶領下,紅水鎮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後獲得白銀市政府命名的「村民自治示範鄉鎮」、「聯村聯戶」先進黨組織,並連續多年被市縣命名為「綜合治理先進單位」、「一級無毒鄉鎮」、「計劃生育先進集體」和「景泰縣雙擁模範鎮」。

視頻

景泰全播報 紅水鎮舉行春節社火匯演活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