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樓夢平兒的結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平兒的結局 平兒是紅樓夢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關於平兒的結局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紅樓夢平兒最後結局是什麼介紹

平兒,王熙鳳的陪房丫頭,賈璉之妾。她是個極聰明、極清俊的女孩兒。雖是鳳姐的心腹,要幫著鳳姐料理事務,但她為人很好,心地善良,常背著王熙鳳做些好事。在無名氏續寫的後40回中,王熙鳳死後,王仁和賈環等要把巧姐賣給藩王作使女,是平兒陪伴巧姐逃出大觀園。賈璉把平兒扶了正。

平兒是《紅樓夢》中王熙鳳的陪房丫頭,賈璉之通房丫頭。她是個極聰明、極清俊的女孩兒(第44回寶玉之語)。雖是鳳姐的心腹,要幫着鳳姐料理事務,但她為人很好,心地善良,常背着王熙鳳做些好事。在程高本紅樓夢的結局中,王熙鳳病死後,王仁(巧姐的舅舅)和賈環(巧姐的叔叔)等要把巧姐賣給藩王作使女,是平兒陪伴巧姐逃出大觀園。後來,賈璉把平兒扶了正。而按照前80回的線索與脂批來看,平兒最後被扶正問題不大。 她是王熙鳳最得力的心腹助手。聰慧、幹練、心地善良,又善於處世應變,以賈璉之俗,鳳姐之威,竟能體貼周旋。

賈璉和多姑娘私通,平兒從枕套中抖出一綹青絲,但她向鳳姐隱瞞了事情真相,避免了一場風波。鳳姐有病,探春代理家政,平兒陪侍。那些管家媳婦見探春年輕,又是庶出,以為她辦事沒有經驗,想欺負她,連得她生身母親趙姨娘也來惹是生非。碰到此類事情,平兒竟能應付自如,處置得體。探春改革弊端,平兒總是最先表示支持,接着又說出一番早就該改而竟未改的道理來,此舉於公是相信探春的能力能為大觀園興利除弊,於私也為了轉移平日眾人對鳳姐的積怨。引得寶釵過來摸平兒的臉笑道:「你張開嘴,我瞧瞧你的牙齒舌頭是什麼做的。從早起來到這會子,你說這些話,一套一個樣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沒見你說奶奶才短想不到,也並沒有三姑娘說一句,你就說一句是;橫豎三姑娘一套話出,你就有一套話進去;總是三姑娘想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個不可辦的原故……他這遠愁近慮,不亢不卑,她奶奶便不是和咱們好,聽他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的變好了,不和也變和了。」(第56回)

平兒面對王熙鳳的管家之俗事和威儀,以及賈二爺的淫威,並沒有任何的懼怕,而是在王和賈中間起一個和事者的作用,也可以說起一個平衡的作用。後兩句是說糊塗的讀者猶如村婦般不知世事,她們卑賤的眼睛怎能分辨得出平兒的高潔之處呢。後一句話正應了前面的「俏也不爭春」。「平」者,屏也,平兒默默地緩和着王熙鳳和賈璉、王熙鳳和賈府眾仆、賈府各方勢力之間的矛盾。

平兒是《紅樓夢》中的重要女性之一。她的名字應該列在「金陵十二釵」的副冊里。這是因為,她不僅是管家奶奶王熙鳳的陪嫁丫頭,成為當權者的「心腹」;更重要的是她在當權者默允之下做了通房大丫頭,名分上是「丫鬟」,實際就是賈璉的小妾。

縱觀百廿回《紅樓夢》,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筆墨來描寫平兒的故事。儘管我們找不出什麼大喜大悲的動人情節,但只要稍微留心就會發現,有關她的行事、品格卻貫穿小說的始終,給讀者留下一個完整的印象。如她的名字四次被寫入回目之中----即第21回「俏平兒軟語救賈璉」、第44回「喜出望外平兒理妝」、第52回「俏平兒情掩蝦須鐲」、第61回「判冤決獄平兒行權」。從這些回目可以看出,作者顯然在有意突出平兒是一個特殊人物。

《紅樓夢》對重要人物的描寫,常常採用「陪襯」法、「映襯」法。如賈母,用劉姥姥來「映襯」;賈政以賈赦來「陪襯」。王熙鳳的「陪襯」人物就是平兒,如同綠葉托襯着一朵紅花,使紅花更「紅」,而綠葉在紅花映照下又顯出幾分俏麗。作者在回目中兩次運用了「俏平兒」這個詞,顯然是花費了一番心思的。

從形容舉止來看,平兒外表的描寫文字實在是很少很少,不及襲人、晴雯等大丫頭的描寫,甚至連鴛鴦、紫鵑等人物也不如。例如,小說第6回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是平兒初次亮相的描寫,作者通過劉姥姥的眼睛對平兒的形容舉止,僅作了如下的介紹:

劉姥姥見平兒遍身綾羅、插金帶銀,花容玉貌的,便當是鳳姐兒了。才要稱姑奶奶,忽見周瑞家的稱他是平姑娘,又見平兒趕着周瑞家的稱周大娘,方知只不過是個有些體面的丫頭了。

所謂「遍身綾羅、插金帶銀,花容玉貌的」,可以說適合《紅樓夢》中所描寫的眾多女兒。試想,《紅樓夢》正副冊的十二釵中哪一個不是「遍身綾羅、插金帶銀」的,哪一個又不是「花容玉貌的」?何止平兒一人!

其後,第21回是描寫「俏平兒軟語救賈璉」,該當寫一寫這位平姑娘之「俏」了。可是,滿紙只寫了一句「賈璉見他嬌俏動情,便摟着求歡,被平兒奪手跑了。」到了第44回,全書過了三分之一,在「喜出望外平兒理妝」時似乎應該大肆渲染一番平兒之「俏」了,可又沒有。這一回也只寫了一句「平兒依言妝飾,果然鮮艷異常,且又甜香滿頰。」寥寥數筆,一帶而過,讓人難以看出平姑娘之「俏」來。至於第52回「俏平兒情掩蝦須鐲」,作者的筆墨是着在「情掩」上,對平兒的形容竟是不着一筆。如此一來,讀者不禁要問:平兒之俏究竟「俏」在何處呢?

這個疑惑,恐怕不少人都有過,我亦如此。不過,當我多讀幾遍《紅樓夢》之後,體會略有幾分不同了。我想作者的意圖是要寫平兒的氣質之俏、心靈之俏,而不在其外表之俏。因為小說中的有關平兒的描寫都集中在她的行事上,通過諸多行事讓讀者感受到平兒的可愛、可敬,又有幾分令人同情。[1]

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