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梅盆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梅盆景深受很多花友的喜愛。紅梅亦稱宮粉梅,花冠粉紅色,碟形,重瓣,栽培品種較多,屬薔薇科櫻屬,落葉小喬木;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亦較耐寒;土壤以肥沃疏鬆,腐殖質豐富的沙質壤土為佳,土質粘重,排水不良之地,易爛根致死。故植梅宜選擇向陽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

梅樁盆景具有色彩美、形態美和風韻美,色、香、味均佳。南宋詩人楊萬里詠梅詩云:「初來也覺香破鼻,傾之無香亦無味,虛凝黃昏花欲睡,不知被花熏得醉。」這是對梅花幽香的描寫。[1]

選枝

紅梅通常採用嫁接法繁殖,因實生苗往往不易傳遞母本的優良性狀。嫁接分枝接與芽接兩種,枝接於春季2-3月或於秋季10-11月進行,砧木用梅的實生苗或用桃、李、杏的實生苗,桃砧極易成活,但壽命較短。接穗選用優良品種健壯枝條的中部,長5-6厘米,保留2-3個芽,切接或劈接均可。接穗插入砧木,兩者的形成層要密接,接穗必須插至砧木切口的底部,不要留有空隙。然後用塑料薄膜條左右均衡用力綁縛,再用薄膜條從下向上纏住砧木切口,使接合處不會淋進雨水。

嫁接部位好向北背蔭,只露出接穗頭的切口,其它全部覆土。切接成活後,隨着芽的生長,砧芽也萌發,應及早抹芽。芽接於8月上中旬進行,接芽選取當年新梢中部的芽,尖梢或基部的芽都不宜使用。芽穗宜留葉柄,去葉片。操作方法是手捏接穗的基部,從接芽下面1厘米處向上削切,芽穗宜稍帶木質部,芽位於芽穗中央,為防止接芽乾燥,可放於濕毛巾上。在砧木距地面3-5厘米處,接於直立部位,以陽光不能直射的北側為宜。

刀稍帶木質部豎切2厘米,第二刀將切削的部分留下1B3-1B2截斷,將接芽插入削切部位,砧木與接芽的形成層必須密接,再用塑料薄膜條從芽的下面以均勻強度左右綁縛,不要包住接芽,但削切接口不要留空隙,以防止雨水淋入。芽接後約10-15天,成活則葉柄呈黃色脫落,不成活則葉柄呈黑色,芽接成活後的翌年春季,當芽伸長前解去綁縛的塑料薄膜條,從接合處以上1厘米剪斷砧木,並隨時抹去砧芽。蘇州地區製作梅樁,用果梅老根與優良品種的觀賞梅進行靠接,亦能接活。安徽省徽州等地採用壓條法繁殖,效果也很好。

上盆過程

  • 選盆:紅梅宜用紫砂陶盆或釉陶盆,一般不宜太淺,斜乾式、曲乾式多用中深的馬槽盆或圓盆、方盆、六角盆等;懸崖式則多用千筒盆。
  • 用土:紅梅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透水、富含腐殖質的壤土為好。盆栽常用經凍酥的摻拌30-40%礱糠灰的塘泥土作為培養土。
  • 栽種:紅梅宜在11-12月進行為好,開花後亦可。一般宜斜栽,便於造型時取勢。栽前可進行一次整形修剪。上盆時盆底可放置基肥。

整姿技術

梅花盆景的造型多在春季花謝後進行,方法以修剪為主,蟠扎為輔,修剪時可將直而無姿的枝條剪去,保留形態優美、曲折有致的枝條,對於幼樹或需要保留的直枝可用蟠扎的方法,使其彎曲,以達到 「疏影橫斜,古雅清奇」的藝術效果。

  • 加工:紅梅的造型多採用「粗扎細剪」,主幹達到1厘米直徑即可攀扎,側枝也可粗扎一下,用棕絲、金屬絲均可,其餘均採取修剪造型。對於每年新生的花枝,根據造型需要,也可用棕絲攀扎一下。主幹及大枝的加工宜在冬季,新枝的加工則宜在秋季9月份,注意不要碰傷芽。
  • 樹形:對於紅梅的形態,古人有過很多品評標準。如「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斜橫疏瘦,與老枝奇怪者為貴」。「梅有四貴: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合不貴開」。「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等等,我國的紅梅盆景正是遵循上述原則進行造型的。一般來說主幹宜斜橫,枝葉宜疏展,但也不是一味稀疏,要做到疏中有密,疏密得當,方富有畫意。
  • 修剪:花謝後進行一次修剪,剪掉病蟲枝、過密枝及其他造型不需要的枝條,將老枝短截,每個枝條僅留2至3個芽,以促發新枝,當新生枝長到20厘米時進行一次摘心。幼樹每1至2年,老樹2至3年翻盆一次,可在春季花謝後進行,盆土宜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並摻入少量的骨粉或在盆的下部放幾塊動物的蹄甲做基肥。

注意事項

接穗插入砧木,兩者的形成層要密接,接穗必須插至砧木切口的底部,不要留有空隙。然後用塑料薄膜條左右均衡用力綁縛,再用薄膜條從下向上纏住砧木切口,使接合處不會淋進雨水。[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