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化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土化作用》是中國地質學裡的一個名詞術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名詞解釋
紅土化作用名詞解釋:---炎熱潮濕的熱帶亞熱帶氣候,化學和生物風化作用劇烈,地形平坦,富鐵貧硅的鋁硅酸鹽岩石(霞石正長岩、玄武岩等)分解,鹼金屬和鹼土金屬不易帶出風化殼,溶液呈鹼性反應,SiO2溶解於鹼性介質並被地下水帶走,剩下的Al2O3mH2O膠體(帶正電荷)與Fe2O3pH2O膠體(帶正電荷)不能相互結合,而分別凝聚形成Al的氫氧化物和Fe的氧化物、氫氧化物,構成紅土。
地質學
地質學是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主要研究對象為地球的固體硬殼---地殼或岩石圈。作為研究地球及其演變的一門自然科學,地質學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並列為自然科學五大基礎學科。
地球自形成以來,經歷了約46億年的演化過程,進行過錯綜複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同時還受天文變化的影響,所以各個層圈均在不斷演變。約在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生命現象,於是生物成為一種地質營力。最晚在距今200~300萬年前,開始有人類出現。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一直在努力適應和改變周圍的環境。利用堅硬岩石作為用具和工具,從礦石中提取銅、鐵等金屬,對人類社會的歷史產生過劃時代的影響。
參考文獻
- ↑ 經典古文100篇(34) 淮南子·覽冥訓,搜狐,2019-04-15
- ↑ 「天圓地方」的漢字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搜狐,201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