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三葉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三葉草

中文學名: 紅三葉草
拉丁學名:Trifolium pratense
別 稱:紅車軸草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薔薇目
科:豆科Leguminosae
屬:車軸草屬

紅三葉草[1](紅三葉T.pratense)又名"紅車軸草"、"紅荷蘭翹搖",多年生草本。分布於歐洲及美國、新西蘭等。中國淮河以南亦有栽培。

形態特徵

紅三葉草花紫紅色,多數密集成頭狀。莢果小。種子腎形。喜溫暖濕潤氣候,不抗旱,適宜水分充足、酸性不大的土壤。莖、葉富含蛋白質和灰分,主要用作飼料或綠肥。可青飼或調製乾草。喜濕潤溫暖氣候,較耐旱、耐寒。適宜於排水良好、富含鈣質的粘性土壤生長。生長周期一般為2~6年,在溫暖條件下,常縮短為二年生或一年生。

  紅三葉為長日照作物,日照14小時以上才能開花結實。用作牲畜飼草栽培時,一般同禾本科牧草混播;用作綠肥或飼料時常單獨栽培。接種根瘤菌可明顯提高產量。春、秋均可播種,每公頃播種量15千克左右。條播行距20~40厘米,深1.5厘米左右。每年可刈割2~4次。莖葉柔軟,略帶苦味。鮮草約含粗蛋白質4.1%,粗脂肪1.1 %,粗纖維7.7%,無氮浸出物12.4%,灰分2.0%。每公頃鮮草產量可達30~60噸。

  多年生草本;莖匍匐,無毛。複葉有3小葉,小葉倒卵形或倒心形,長1.2—2.5厘米,寬1—2厘米,栽培的葉長可達5厘米,寬達3.8厘米,頂端圓或微凹,基部寬楔形,邊緣有細齒,表面無毛,背面微有毛;托葉橢圓形,頂端尖,抱莖。花序頭狀,有長總花梗,高出於葉;萼筒狀,萼齒三角形,較萼筒短;花冠白色或淡紅色。莢果倒卵狀橢圓形,有3—4種子;種子細小,近圓形,黃褐色。花期5月[2]

分布範圍

江蘇有栽培;東北、河北、華東及西南都有栽培。

生長特性

紅三葉草屬突根性多年生植物,如管理適當,可持續生長7年以上。能在20%透光率的條件下正常生長,適宜在果園種植。形成群體後具有較發達的側根和匍莖,與其他雜草相比有較強的競爭力。具有一定的耐寒和耐熱能力,對土壤pH值的適應範圍為4.5-8.5,南方北方皆能生長。在我國華北地區綠期可長達270天左右,開花草,花期長,葉形美觀,也是庭院綠化的良好草種。

植物種植

紅三葉草主根系較短(約20cm),但側限、鬚根發達,並生有根瘤固定氮素。據國內外專家測定,在達到一定覆蓋率的情況下,每666.7平方米紅三葉草可固定氮素20-26千克尿素,相當於施44-58尿素,四年生草園片全氮、有機質分別提高110.3%和159.8%,果園種植紅三葉草可大大降低乃至取代氮肥的投入。在紅三葉草的植被作用下,冬季地表溫度可增加5-7℃,土壤溫度相對穩定,有利於果樹正常的生理活動。生草後抑制了雜草生長,減少了鋤地用工。紅三葉草是畜禽的優質飼料,產草量高,可作為飼草發展畜牧業,增加肥料來源。

栽培技術

紅三葉種子細小,要求整地精細。整地時施入基肥,每畝施廄肥2500千克左右,並結合施磷肥每畝20~25千克,以利於提高紅三葉草的固氮能力。酸性土壤在整地時適當施用石灰,調整PH值到6,有利於根瘤形成。

用紅三葉根瘤菌劑拌種,可使根部儘快形成根瘤,提高固氮能力,增加產草量,尤其是第一次種紅三葉的土地,更有必要。在沒有根瘤菌劑的情況下,用種過紅三葉的土壤拌種也有一定效果。由於紅三葉根瘤的固氮作用,一般不用施氮肥

貴州春、秋兩季均可播種,但多數地區以秋播為宜。秋播期9~10月,如播種過遲,當年植株矮小,不利于越冬,影響次年產量。高寒山區適宜春播,播種期4~5月。條播播種量一般每畝1千克;撒播每畝播種量2千克。但是,播種量的多少還應根據種子發芽率的高低和純淨度加以適當調整,發芽率低的應加大播種量。豆科種子硬實率較高,當年收的種子硬實率為15~20%,因而在播種前需進行種子處理。為使管理方便,採用條播方式為好,行距30厘米左右,留種地行距要適當加寬。

紅三葉苗期生長緩慢,要重視苗期清除雜草,否則易受雜草侵害而化苗。每次刈割後,結合中耕適當追肥,以利再生。

牧草混播:紅三葉以每畝0.5千克與禾本科牧草(如黑麥草、鴨茅、葦壯羊茅等)草種混合撤播,改良草山可成為優質高產的人工草場。

栽培特點

紅三葉草春夏秋季均可播種,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9-24℃。春季播種可在3月中下旬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播種。秋播一般從8月中旬開始至9月中下旬進行。秋季墒情好,雜草生長弱,有利於紅三葉草生長成坪,因此秋播更為適宜。播種前需將果樹行間雜草及雜物清除,翻耕20-30cm將地整平,墒情不足時,翻地前應灌水補墒。

播種方法:果樹行間可單播紅三葉,也可與黑麥草按1-2的比例混播。可撒播也可條播,條播時行距15cm左右。播種宜淺不宜深,一般覆土0.5-1.5cm。紅三葉草每666.7平方米用種量0.5-0.75千克。苗期應適時清除雜草,以利紅三葉草形成優勢群體。

水肥管理:紅三葉草屬豆科植物,自身具有固氮能力,但苗期根瘤菌尚未生成需補充少量氮肥,待形成群體後則只需補磷、鉀肥。苗期應保持土壤濕潤,生長期如遇長期乾旱也需適當澆水。

刈割:當株高20cm左右時進行刈割,一年可刈割4-6次。刈割時留茬不低於5cm,以利於再生。割下的草可作為飼草,也可就株間覆蓋。

收穫:貴陽地區秋播,次年4月中下旬到10月下旬均可收割,一年可收割5~6次,鮮草畝產可達7117.7千克,折合畝產粗蛋白質264.5千克。在水肥充足、管理良好的條件下,產量可望更高。紅三葉草開花期不一致,因而種子成熟也不整齊,當花序80%左右變成褐色,花梗乾枯,種子變硬,花序易脫落時為種子收穫適期。根據省畜牧獸醫研究所1983年試驗,在1.55畝土地面積上收種31.6千克,折合畝產紅三葉種子20.4千克。第二茬種子產量較高。

收穫利用

貴陽地區秋播,次年4月中下旬到10月下旬均可收割,一年可收割5~6次,鮮草畝產可達7117.7千克,折合畝產粗蛋白質264.5千克。在水肥充足、管理良好的條件下,產量可望更高。紅三葉草開花期不一致,因而種子成熟也不整齊,當花序80%左右變成褐色,花梗乾枯,種子變硬,花序易脫落時為種子收穫適期。根據省畜牧獸醫研究所1983年試驗,在1.55畝土地面積上收種31.6千克,折合畝產紅三葉種子20.4千克。第二茬種子產量較高。

紅三葉草質柔嫩,適口性好,為各種家畜喜食,乾物質消化率為61%~70%。紅三葉的利用,可刈割,也可放牧馬、牛、羊,打漿可餵豬,飼養效果很好。與禾本科牧草混播的紅三葉也可青貯,無論是窖貯、袋貯,水分含量應掌握在45~65%之間。放牧利用時,應控制牲畜採食量。為防止發生膨脹病,必須先餵些禾本科乾草,然後再飼餵三葉草。

紅三葉含揮髮油、香豆酸、水楊酸及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C等。香豆酸在植株枯敗後能產生敗壞翹搖素,有抗凝血的作用,可作抗凝血劑;製成軟膏,可作治療局部潰瘍用[3]

主要價值

為水土保持的良好植物,又為優良牧草,也可作綠肥;種子含油約11%;全草供藥用,有清熱、涼血的功效

植物效用

紅三葉草(紅三葉)是一種草本植物,屬於豆科植物(其中還包括豌豆和豆類)。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鈣、鉻、鎂、煙酸、磷、鉀、維生素B1和維生素C等。但最近最引起人們關注的是其異黃酮成分。這種天然植物成分可以作為人體抗氧化劑使用。抗氧化劑能夠抵禦炎症,並可以治療多種慢性疾病。紅三葉草中的異黃酮具有類似雌激素的影響,有能力附着在細胞雌激素受體上。

臨床作用

紅三葉草在過去一直被用作利尿劑,祛除肺部痰液和治療感染。它還有治療癌症(特別是前列腺癌和肺癌)的作用,因為能夠刺激改善免疫系統。它還包含一種叫做香豆素的物質,可以作為血液稀釋劑使用。這種血液稀釋劑能夠有效減少血栓和改善血液循環

一些研究發現,紅三葉草的異黃酮可以避免絕經期前後女性的骨損失。此外,它還被用來治療不孕不育和慢性流產,這兩者都與雌激素水平低有關。這種草藥還有預防心臟病,提高好膽固醇水平的功效。此外,牛皮癬、腎臟疾病、炎症性腸病障礙、肝臟疾病和免疫系統削弱等疾病也可以受益於該植物的異黃酮成分。但應該引起注意的是,雌激素過剩引起的乳腺癌等疾病患者不應消費紅三葉草。

在中草藥,紅三葉草通常用來治療呼吸系統問題(如哮喘和支氣管炎),皮膚疾病(如濕疹和牛皮癬),以及婦女的健康問題(如更年期,月經症狀)。

紅三葉草的好處

1)更年期症狀

一個小一些研究表明,紅三葉草可能有助於緩解更年期症狀。在2002年發表一份報告,例如,發現,女性每天服用補充了紅三葉在潮熱44 16周後減少百分之。

然而,在2007年發布的研究綜述的結論是,沒有證據表明,植物雌激素治療(包括紅三葉草),可以有效緩解更年期症狀。

2)骨質流失

紅三葉可以預防骨質流失,根據2004年的177個婦女研究(年齡49至65歲)。結果表明,婦女誰紅三葉草花了一年的每日補充顯着降低骨質密度的損失誰比那些服用安慰劑。

了解有關保護骨骼健康。

3)癌症

初步研究表明,紅三葉草可能有助於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在2009年的前列腺癌細胞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導致前列腺特異抗原(一種蛋白在前列腺癌的男性發現高濃度)降低紅三葉治療[4]

ps.紅三葉草是安全嗎?

雖然紅三葉草似乎是短期使用安全,長期使用可能與增加了的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婦女懷孕哺乳期與激素敏感癌症的人,應避免紅三葉草。

紅三葉草也可能增加血液稀釋藥物的影響。

畜牧價值

紅三葉草為豆科三葉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營養豐富、蛋白含量高、草質柔軟適口性好等特點,各種家畜均喜食。據測定紅三葉草初花期乾物質中粗蛋白質含量為17.1%,粗脂肪3.6%,粗纖維21.5%,無氨浸出物47.6%,粗灰分10.2%。在用紅三葉草和苜蓿飼餵動物的試驗中,紅三葉草對蛋白質的利用率要明顯高於紫花苜蓿,減少了飼養動物的生產成本。

紅三葉草種植歷史悠久,用於發展畜牧業早於紫花苜蓿,在中南、北方都是廣泛種植的草種之一。每千克紅三葉草含乾物質量為22%,可代謝能9. 8MJ,可消化粗蛋白135g。與紫花苜蓿一樣,紅三葉草的適口性非常好,可代謝能接近10MJ。紅三葉草第一個收穫年份的乾物質產量為13. 5t/hm2,第二年為11. 1t/hm2。土壤pH值為6或6以上,且具有充足的濕度時,紅三葉草的產量高。紅三葉草具有較高的固氮能力,因而有機耕作體系的產量即使沒有傳統耕作體系高也相差不多。每公頃紅三葉草可固定245kg氮。

相關新發現

一項令人激動的新研究發現,紅三葉草可以防止味精等食品添加劑對身體健康的破壞。據報道,紅三葉草的異黃酮保護神經細胞不受到暴露於穀氨酸的影響,已知穀氨酸會導致細胞損傷。

這種草藥有乾燥形式,可以作為完美的茶飲料消費。此外,還有酊或膠囊的紅三葉草提取物形式。建議的服用量是每天40-160 毫克。由於這種草藥具有雌激素和血液稀釋特性,在使用前最好首先諮詢醫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