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紫竹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紫竹

中文學名:紫竹根

別   稱:烏竹黑竹水竹子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屬:剛竹屬

種:紫竹

紫竹根,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ex Lindl.) Munro的根莖。

我國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在湖南南部與廣西交界處尚可見有野生的紫竹林。

具有祛風除濕,活血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熱痹,筋骨酸痛,經閉,症瘕,狂犬咬傷。[1]

形態特徵

紫竹,又名:烏竹(《汝南圃史》),黑竹(《草木便方》),水竹子。

稈高3~5米,亦有高至7~10米者,直徑2~4厘米,圓筒形,或分枝只節間具縱長溝槽,幼時綠色而於籜環下具白粉,以後則漸變為棕紫色乃至棕黑色;

稈環隆起;籜鞘綠褐色或綠紅褐色,具細長縱脈,無毛或其上部疏生小刺毛及紫色細斑,頂端兩側具有深紫色之籜耳,耳上有紫色鬚毛;

籜葉短小,綠色,有皺摺。

主枝一般呈黑色或淡墨色,或具黑斑。

葉2~3片生於小枝頂端;

葉鞘長2~3厘米,無毛或具微毛,鞘口幼時具灰褐色繸毛數枚。

葉舌背面具微毛,葉片甚薄,細長披針形,長6~10厘米,寬10~1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狹窄,收縮為長1.5~3毫米之葉柄,上面綠色,無毛,下面微帶白色,具微毛,尤以基部為甚,葉緣有小鋸齒或一邊平滑。

小穗叢扇形,常2~4枚聚生於後小枝之頂端,基部托以4~6枚苞片,小穗叢中有被微毛的膜質鱗片,小穗含3~4花,細長形,長14~20毫米,其頂生花常退化;

穎1~2片(在頂生小穗則缺如);

外稃(第一花者)遍體生有微毛,先端銳尖;

內稃,遍生微毛,先端有2齒裂;

鱗被3片,卵形,常大小不等;花葯灰白色,成熟後垂至花外,子房呈圓錐形,平滑,有光澤,具柄;

花柱1,頂端生有柱頭3枚。

筍期4~5月。

花期7月。

生境分布

通常栽培於庭院。

性味

辛淡,平。

①《草木便方》:"辛,平。"

②《陸川本草》:"甘,涼。"

③《重慶草藥》:"味辛淡,性平,無毒。"

紫竹根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破瘀,解毒。治風濕痹痛,經閉,症瘕,狂犬咬傷。[2]

①《草木便方》:"除風濕,通關節。治腰腳筋骨酸痛,風癲狗咬。"

②《重慶草藥》:"行氣破積,清肝經風熱。治氣血積滯,包塊,停症,停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

附方

①治瘋狗咬傷毒發,心腹絞痛,心無依賴,亂抓亂咬;或被咬銜衣,感觸毒氣,知覺畏風畏鑼聲:真紋黨紅柴胡甘草羌活獨活前胡生薑茯苓各三錢,枳殼(炒)、撫芎桔梗各二錢,生地榆一兩,紫竹根一大握,用水濃煎溫服。煎藥時需大罐多水,俾能透煎濃汁為妙。設被好犬咬,於未發之先,亦用此方,再加烏藥一兩,煎濃拌飯與食,孕婦亦可服。(《梅氏驗方新編》)

②治狂犬病:黑竹根二兩,白花柴胡一兩,搜山虎一兩。熬水服。(《重慶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紫竹根,中醫館
  2. 紫竹根,寶芝林中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