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納米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香港納米樓有幾大
原圖錯結 來源出處HK01

納米樓意思是面積非常細小的住宅單位, 在香港近年納米樓成了本地住屋大趨勢,單位愈起愈細,連最新落成的公營房屋,也出現實用面積不超過 200 呎的「龍床盤」, 然而, 呎價卻比豪宅貴。

各地納米樓面積的比較

縱觀世界各地,不少國家或地區政府都有實施「最低居住空間標準」, 各地的納米樓是一人戶計算。

各國最低居住面積標準 :-

香港納米樓有幾大和奇則設計

香港政府對居住面積並沒有設任何規管限制,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在《香港物業報告》當中的分類,最細的住宅單位類別為 215 呎以下。 215呎便成為納米樓面積的指標, 過往十年落成的開放式單位,面積多介乎 220 至 260 呎之間。

不過香港住戶卻包括了情侶、夫妻等二人家庭,可歸類為二人戶。 近年,私樓最細的龍床盤,面積只得 120 餘呎; 而公營房屋住戶的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亦只得 124 呎。以此指標, 香港的納米樓可說冠絕全球,人均居住面積實際可能是納米盤的一半,即是 100 餘呎,大若一個車位的大小, 安放牀後,可活動空間就少之又少了。

納米樓採用開放式設計,無窗「黑廁」,開放式廚房,獨立洗手間連淋浴間, 室內空間不足的同時,單位卻備有露台、工作平台、特大空中花園、落地玻璃窗的設計。

納米樓成因

發展商稱樓價問題

發展商多將納米樓歸咎為樓價問題,由於香港樓價飛升,年輕人供不起中大碼單位的價錢,難以置業。有見及此,發展商為了向這班上車族提供價錢合適、而質素相當的新盤,只好將貨就價,縮細入場單位的面積,自然降低入場樓價,令更多年輕人可以擁有自己的物業,但卻造成納米樓的擁現。

政府稱增加建屋量行先

香港房屋供求失衡,納米樓數量於過去十年間暴增,政府對此的解說,是強調「當前的優先增加建屋量」,並指只有當土地緊絀情況有所改善時,才較有條件探討應否訂立人均居住面積標準的議題。 納米樓便成為提升房屋落成數量的副產品,加上政府亦無意介入發展商如何對納米樓的開則開。

條例放寬,開則更自由
1997 年,屋宇署放寬《建築物條例》,容許新落成住宅單位的洗手間不設窗戶,無窗「黑廁」頓成主流,是開放式單位的常備配置。2001 年,發展局為鼓勵環保建築,實施各項樓宇總樓面面積寬免措施,露台、環保平台(工作平台)、玻璃幕牆、特大窗台等「環保設計」,可獲豁免計算在發展總樓面面積,卻又可當建築面積發售,結果變相鼓吹了一個又一個「廟細燈籠大」、建築面積高,但室內空間狹小的納米樓,提高了賣價,成為發展商的生財工具。[2]

直至 2011 年,政府才立法規管,限制發水面積不超過 10%, 新盤須以「實用面積」而非「建築面積」發售。屋宇署又頒布《2011 年建築物消防安全守則》, 詳細訂下了開放式廚房的標準設計要求, 發展商只要跟足守則,便不必再就個別設計提交消防安全評估報告,開放式廚房的批則變得方便簡易得多, 增加了納米盤的利潤空間,促使納米樓遍地開花。

限呎限量政策
限呎限量條款下,個別地皮的住宅單位面積不可超出一定呎數,或不可超出一定數量,變相鼓勵發展商興建中小型單位甚至納米盤,大單位數量減少。

納米樓前景

研究顯示,不少納米單位業主在 3 年額外印花稅的轉售限期過後,便立即出售單位,甚至有10 年樓齡內的累積轉手率達 8 成,已轉手的單位平均持貨期只得 3.48 年,可見納米樓的市場,充斥大量投資者。又有研究發現,於 2013 年至 2018 年間,靠首置高成數按揭上車買 200 呎以下一手納米盤的買家只佔整體的 29.4%, 有足足 7 成多買家有能力付大筆首期置業。

以上只計算了樓換樓投資者,尚未計買納米樓作出租用途的業主,相信兩者相加後,佔據了納米樓市場需求的主要部分,顯示很多買家視納米樓為投資工具,而非自住居所。

2019 年按揭成數突然上調阻滯,似乎各界人士對納米樓的買賣熱情已被沖淡。

政府回應市民訴求

發展局在2021年12月30日公布2022年首季的賣地計劃,公布下一個季度有一幅屯門住宅用地以招標形式推出,預計提供2,020伙,同時將會落實加入「限呎」條款,規定單位最細面積為26平方米,即大約280平方呎。[3]

視頻

東張西望
上水迷你盤尚宜138呎戶 細絕新界北區新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