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納特·漢姆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納特·漢姆森 Knut Pedersen克努特· 哈姆孫 Knut Hamsun的化名,(1859年8月4日 - 1952年2月19日)出生於挪威洛姆一個裁縫家庭中。挪威小說家,戲劇家,詩人[1]

1920年,以《大地的成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在世紀之交的新浪漫主義起義中,他將小說從過度的自然主義傾向中解救出來。[2]

漢姆森在第二次大戰,挪威被佔領期間為德國人提供了支持。戰爭結束後,他被以叛徒的身份入獄,但鑑於他的年齡,對他的指控被撤銷。但是,他並必須支付罰款,這使他在財務上陷入了困境。

1952年,在格里姆斯塔德老人院逝世。[3]

早期

漢姆森來自農民,他的童年大部分時間都在Nordland縣偏遠的Hamarøy度過,幾乎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

九歲時便離家到一個叔叔家幹活餬口。但是沈重的體力勞動和粗暴的懲罰,把漢姆森逼上流浪之途。他到鞋店當學徒,在小鋪做店員,乃至當小販、修路工。

漢姆森十八歲開始寫作,那時他是挪威北部Bodø的一名製鞋匠的學徒。

為了生計,還兩度去美國,在芝加哥,北達科他州和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擔任各種主要的兼職工作。

在接下來的十年中,顛沛流離的生活,及各種各樣的工作,使漢姆森飽嘗飢寒交迫的痛楚。

漢姆森在三十歲成名。

饑餓中的成名

成名作是《饑餓》,寫一個小鎮青年憑投稿生活的窘況。漢姆森將饑餓中產生的下意識、幻覺、變態,寫得極為細膩生動。[4]

強烈的諷刺意味明顯偏離了當時典型的挪威小說的社會現實主義。但清新的觀點和激動的抒情風格,對歐洲作家產生了惻動人心的影響。甫一問世,即震驚世界文壇,使 克努特·哈姆孫一夜之間名聞全歐,奠立了他在文壇地地位。[5]

攻擊挪威偶像

漢姆森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演講,這表明他對奧古斯特·斯特林伯格( August Strindberg)的痴迷,並攻擊了亨里克•易卜生( Henrik Ibsen)和列夫·托爾斯泰( Leo Tolstoy)等偶像,隨後他創作了一系列作品,一直持續到他去世。

承認他是大師

漢姆森與納粹的合作嚴重損害了他的聲譽。

但是在他去世後,他的作品有了至關重要的引響,他的意識流和內心獨白手法,以及新的翻譯使它們再次受到國際讀者的歡迎。

1949年,90歲時發表《雜草叢生的道路》上,這部分是回憶錄,部分是自衛。但最重要的是,它是充滿活力的自然和季節印象的寶庫。他刻意的非理性主義以及任性的、自發的、印象派的風格在整個歐洲都有廣泛的影響。

馬克西姆·高爾基(Maxim Gorky),托馬斯·曼(Thomas Mann)和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等作家都承認他是大師。

著作

三部曲

漢姆森寫了不少以流浪"貧窮為題材小說。如

《秋天的星空下》

《奏啞弦的流浪者》

《最後的喜悅》。

=中文翻譯的作品

1929年,邱韻鋒/譯,《魏都麗姑娘》,上海:現代書局。

1930年,章鐵民/譯,《餓》,上海:水沫書店。

1933年,施蟄存/譯,《戀愛三昧》,上海:大光書局。

1934年,葉樹芳/編述,《饑餓》,上海:中學生書店。

1935年,顧一樵/譯,《牧羊神》,上海:商務印書館。

1946年,羅塞/譯,《挪威最佳小說選》,上海:雲海出版社。

1987年,裴顯亞/譯,《愛的奴隸》,長沙市:湖南人民。

2001年,林洪亮等人/譯,《大地碩果‧畜牧神》,北京:灕江出版社。

2009年,不著譯者,《漢姆生全集》4冊,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0年,余傑/譯,《神秘的人》,新星出版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