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頭村
圖片來自王慶華

紅頭村,為隸屬台東縣蘭嶼鄉的一個行政區,位於蘭嶼南側,東與東清村、西與椰油村相鄰。 飛魚傳說的起源—紅頭部落imorod,位在蘭嶼的東南方,傳統的地界是自現在的核廢廠至紅頭溪,與漁人部落為鄰。背山面海,坡度較其他部落大。紅頭溪為主要灌溉水的來源,部落後方及右邊到青青草原是主要耕作地,植地瓜和芋頭等主食。八代灣和小蘭嶼是部落主要海洋漁獵範圍,部落灘頭為重要祭典場所。部落前方小八代灣處是祖先長眠之地。現今人口約有80%的達悟人和20%的漢人混居從事商業行為。因距港口與機場近,所以對外開放性較高,移入的人口也較多。部落內的蘭嶼鄉衛生所為守護蘭嶼人健康的唯一單位,唯一的郵局也在此部落,而爭議最大得核能廢料貯存場也在紅頭部落傳統界線的末端。[1]

目錄

特點

村中有兩個部落,分別為紅頭部落(Imaorod)和漁人部落(Iratay)。在紅頭部落的八代灣,為飛魚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每年蘭嶼第一個舉行招魚祭的地方。自日治時期,許多的設施都設置於此,包含警察派出所、學校、衛生所(現今蘭嶼別館[2])、軍營、浮浪人收容所(戰後為蘭指部[3])、神道教寺廟等。目前,蘭嶼唯一的蘭嶼機場、衛生所、郵局、鄉公所也位於此村。


紅頭部落

達悟族人稱紅頭部落為「Imaorod」,意指人口眾多。根據傳說,當地天神將石頭和竹子中,投下人間,石頭落在Jikomaimoron山頂上,竹子則落在山腳下,後來石頭與竹子分別蹦出一位男孩。之後兩人的生殖器與膝蓋相互摩擦,各自從左右膝蓋生出一男一女,他們相互結為夫妻並生下後代,卻都是瞎子,最後,他們相互交換,終於有健全的後代[4]

外來者稱呼

  • 1877年,蘭嶼被併入台灣府恆春縣,命名紅頭部落為白石社[5]
  • 1897年,日治時期至此調查的陸軍少校菊池河田剛,以調查隊員姓氏命名紅頭部落為佐野村[5]
  • 1904年,改以達悟語記音片假名。
  • 1947年,戰後稱其紅頭部落。

景點

  • 八代灣
  • 蘭嶼文物館

參考資料

  1. 紅頭部落,蘭色大們,2020
  2. 蘭嶼社區發展旅遊規劃及社區培力計畫 (PDF).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2010-12. 
  3. 放逐孤島的他者:蘭嶼、農場、管訓隊與外省老兵的生命史 (PDF). 台東縣政府. 2007. 
  4. 紅頭部落 Imaorod.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5. 5.0 5.1 黃清琦. 蘭嶼部落「被命名」的經過. 2016-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