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鉚釘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鉚釘菇
圖片來自GARDEN PHOTOS.COM

紅鉚釘菇學名Gomphidius roseus),稱玫瑰尖蓋(rosy spike-cap)或粉紅鉚釘(pink gomphidius),是一種擔子菌門真菌,隸屬於鉚釘菇屬(Gomphidius)。

生態習性

紅鉚釘菇並不常見,並且僅分佈於歐洲。而其類似物種亞紅鉚釘菇(Gomphidius subroseus)則除了歐洲,還分佈於北美洲

這種真菌主要在松樹林中出現,尤其是在歐洲赤松下,經常在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us)的附近出現,並且不時會隱藏在矮樹叢中。其子實體多在秋季發芽。

就如不少其他鉚釘菇科真菌一樣,紅鉚釘菇是外生菌根的,因此與宿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然而,現在有不少證據顯示,許多,甚至所有鉚釘菇科真菌都是寄生在牛肝菌上,並且每種鉚釘菇都會寄生在不同的牛肝菌上。紅鉚釘菇的宿主就是經常在其附近出現的乳牛肝菌。

食用價值

紅鉚釘菇並沒有毒,因此是可供食用的。儘管如此,其過淡的味道和差劣的質素令到人們很少將之用作食材。

分類和命名

紅鉚釘菇最早是由瑞典真菌學家埃利亞斯·馬格努斯·弗裡斯於1821年描述的,其學名為粘傘菌β粉紅Agaricus glutinosus β roseus)。

後來,真菌學家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和羅素於1838年將其學名改為現名[1]學名中的「Gomphidius」源自古希臘文詞彙「γομφος」(gomphos),意思是「楔形釘」。而「roseus」則源自拉丁文形容詞,意思是「粉紅色」。

形態特徵

紅鉚釘菇的菌蓋直徑能達5厘米(2英寸),呈珊瑚粉紅色,起初是凸面狀,但隨著年齡增加會變成扁平狀。[2]其顏色亦會隨著年齡增加逐漸變成紅磚色。與其他鉚釘菇一樣,這種真菌的表面是具粘性的。其菌蓋亦缺乏類似物種乳牛肝菌菌蓋上的黑斑。

菌柄高2.5–4.5厘米(1–1.6英寸),厚0.4–1厘米,並且有一個不明顯的菌環。其顏色為白色,並且有時候會染著粉紅色或葡萄酒色的色調。菌柄的底部則通常呈黃色。

紅鉚釘菇的菌肉呈白色,有時候亦會染著粉紅色,並且僅有淡淡的味道。[3]菌褶是自基部沿蕈柄向下生長的,呈灰色,而其孢子印則呈棕黑色。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 Mushrooms Demystified By David Arora - Ten Speed Press 1986 isbn=0-89815-169-4
  • The Young Specialist looks at Fungi By Hans Haas - Burke 1969 isbn= 0-222-79409-7
  • The Great Encyclopedia of Mushrooms By Jean-Louis Lamaison,Polese, Jean-Marie - Könemann 2005 isbn=3-8331-1239-5
  • Systema mycologicum, sistens fungorum ordines, genera et species huc usque cognitas [Taxonomical System for Mycology, consisting of an ordering of the fungi, genera and species, as currently understood], Vol. 1 By Elias Magnus Fries- 1821
  • Greek-English Lexicon, Abridged Edition By Liddell HJ, Scott R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UK 1980 isbn=0-19-910207-4
  • Cassell's Latin Dictionary By Simpson DP - Cassell Ltd. 1979 isbn=0-304-52257-0
  • Fungi of Northern Europe 1: Larger Fungi (Excluding Gill-Fungi) By Nilson S & Persson O – Penguin 1977 isbn=0-14-063005-8
  • Mushrooms By Roger Phillips - Pan MacMillan 2006 isbn = 0-330-44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