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精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精氣

來自山海國學 的圖片

精氣,生命的本源。《易·繫辭上》:"精所耿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孔穎達疏:"雲精氣為物者,謂陰陽精靈之氣,氤氳積聚而為萬物也。"《管子·內業》認為"精氣"(有時亦單稱"精")"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是世界的本原。後來的思想家一般都把精氣看作一種構成人生命和精神的東西。東漢王充說:"人之所以生者,精氣也。"(《論衡·論死》)清戴震說:"知覺者,其精氣之秀也。"(《原善·緒言下》)。

精也稱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生長發育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故〈素問·金匱真言論〉中說:"夫精者,生之本也。"腎藏精,是腎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兩部分。先天之精寶物即是人體的基本物質。

"先天之精",即先天而有,與生俱來,是稟受父母的生殖之精。它是構成胚胎髮育的原始物質,具有生殖、繁衍後代的基本功能,並決定着每個人的體質、生理、發育,在一定程度上還決定着壽命的長短。在出生離開母體後,這精就藏於腎,成為腎精的一部分,它是代代相傳、繁殖、生育的物質基礎。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精氣

外文名稱; Jingqi

起源地; 中國

基本介紹

中國先秦哲學中的重要範疇,指最細微的物質存在。<老子>論道時曾說"其中有精,其精甚真",但未加說明。<周易·繫辭>有"精氣為物"的話,亦無詳說。關於精氣的較詳學說見於<管子>。<管子·內業>把精視為最細微的氣,說"精也者氣之精者也";認為精氣是生命的來源,也是聖人智慧的來源,說:"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穀,上為列星","藏於胸中,謂之聖人"。從《內業》全篇看,"下生五穀"的精可說是廣義的精;"藏於胸中"的精,可說是狹義的精。《內業》又說:"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這裡的精與形有別,也是狹義的精。《管子》的精氣學說是一種接近原子論的唯物主義思想(見原子唯物論),但它認為人的精神作用是天地之間的精氣來到胸中的結果,沒有把精神看作形體的作用,為形神二元論留了餘地,表現出理論的不徹底性。

<莊子·秋水>說:"夫精,小之微也"。"夫精粗者,期於有形者也"。把精解為細微之義,認為它屬於有形之列。這種解釋也是把精氣視為細微的物質存在。

解釋

指生殖之精。《素問·上古天真論》:"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泄,陰陽和,故能有子。"《素問·上古天真論》:"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構成生命和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和功能體現。《素問·生氣通天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絕,精氣乃絕。"

水谷之精微。《素問·奇病論》:"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素問·經脈別論》:"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

指五臟之氣。《素問·宣明五氣篇》:"五精所並,精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

精和氣的合稱。《素問·調經論》:"人有精氣津液,四支九竅,五臟十六部,三百六十五節,乃生百病。"《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太史奏道:'神人下降,必主幀祥,王何不請其漦而藏之?漦乃龍之精氣,藏之必主獲福。'" 指日月星辰。《素問·五運行大論》:"虛者,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

精陽之氣。《素問·奇病論》:"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顛疾也。"王冰注:"精氣,謂精陽之氣也。"

指正氣。《素問·通評虛實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素問·調經論》:"按摩勿釋,出針視之,曰我將深之,適人必革,精氣自伏,邪氣散亂。"

又,指精神。①《素問·五藏別論篇》:"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林億等《新校正》雲:"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經》、《太素》'精氣'作'精神'。"時賢胡天雄《素問補識》雲:"其實古代精、氣、神三字是通用的,精氣、精神可以互用。'精神內守'即'精氣內守','精神乃治'即'精氣乃治'。《三十六難》'謂精神之所舍'即'謂精氣之所舍'。《史·扁鵲傳》'精神不能止邪氣'即'精氣不能止邪氣。'"②《素問·上古天真論》:"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王冰次注:"精氣內持,故其氣從,邪不能為害。"《素問補識》:"天雄按:王注精神為精氣,與邪氣為對待,與《史記·扁鵲傳》'精神不能止邪氣',精邪對舉同。《內經》中凡精神即精氣。"[1]

參考文獻

  1. 精氣,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