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粽粑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粽粑葉

中文學名: 粽粑葉
別   稱:冬葉、粽葉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芭蕉目
科:竹芋科 屬:柊葉屬
種: 柊葉
分布區域: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採收時間:春、夏季
用   量:內服:煎湯,6-15g

粽粑葉[1],中藥名。為竹芋科植物柊葉Phrynium capitatum Willd.的全草。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痢疾、吐血、衄血、血崩、口腔潰爛、音啞、小便不利

粽粑葉在我國主要用於包粽子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淡,性微寒。

歸經

肺、胃、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功能主治

1、治感冒高熱、痢疾:粽粑根莖15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口腔潰爛、酒醉:粽粑葉柄15g,水煎服;或鮮全草搗爛取汁含漱或飲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3、治吐血、衄血、血崩:粽粑根莖15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4、治小便不利、音啞:粽粑9-15g。水煎服[2]。(《全國中草藥匯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鮮草搗爛取汁

採集加工

春、夏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形態特徵

株高1米,根莖塊狀。葉基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5-50厘米,寬10-22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急尖,兩面均無毛;葉柄長達60厘米;葉枕長3-7厘米,無毛。頭狀花序直徑5厘米,無柄,自葉鞘內生出;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3厘米,紫紅色,頂端初急尖,後呈纖維狀;每一苞片內有花3對,無柄;萼片線形,長近1厘米,被絹毛;花冠管較萼為短,紫堇色;裂片長圓狀倒卵形,深紅色;外輪退化雄蕊倒卵形,稍皺褶,淡紅色,內輪較短,淡黃色;子房被絹毛。果梨形,具3棱,長1厘米,栗色,光亮,外果皮質硬;種子3-2顆,具淺槽痕及小疣凸。花期:5-7[3]

生態環境

生於密林中陰濕處。

資源分布

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物性:喜溫暖潮濕氣候。宜選土層深厚、肥沃的陰濕地栽培。

栽培技術:用分株繁殖法。初春,從母株中挖掘部分新長出的粗壯植株作種苗,分成數蔸,每蔸留3-4個地上莖,煎去莖下部葉片,按行120×100cm挖穴,穴深約30cm,每穴栽1蔸,蓋土,壓緊。

田間管理:出苗後,及時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3次,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4]

視頻

平秋鎮粽粑葉加工:綠色資源變成脫貧產業

農村小伙山裡帶回來幾窩粽粑葉,趕緊到陰涼處栽起來

參考資料

  1. 粽粑葉,中醫百科
  2. 粽粑葉的功能主治,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粽粑葉的形態特徵,中藥大全
  4. 粽粑葉的栽培,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