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粟粒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粟粒疹
圖片來自楊浩康 醫生網誌


粟粒疹是含有角蛋白(keratin)的小囊腫。粟粒疹在男女和所有年齡段都很常見。 它們通常成簇出現,常見於面部,尤其是眼瞼和臉頰,但也可能出現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它們是良性的,並且在皮膚表面上呈現為微小的珍珠白色細粒。[1]

由於粟粒疹是無害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治療。他們可能會逐漸自行消退。避免皮膚損傷或創傷可以減少形成新的粟粒疹。如果粟粒疹影響到儀容,使到患者覺得困擾,有不同的治療可以處理。醫生可能會使用無菌的針去除粟粒疹頂部,並取出內容物。電灼法或冷凍療法是其他治療選擇。對於大數量或影響大範圍的粟粒疹,可以使用局部異維A酸藥膏、激光、或醫學果酸來治療。

粟粒疹是一種良性的皮膚異常,外觀表現為1~2mm的黃色或白色小顆粒,有點類似白頭粉刺,不會癢也不會痛。通常長在額頭、臉頰和鼻子,嬰兒的粟粒疹還可能出現在頸部、腋下等皮膚皺摺處。嬰兒的粟粒疹成因多是由於汗腺尚未發達導致,在出生2~3個月間會反覆出現,但大多會自行消退。成人的粟粒腫可能與外傷、曬傷和老化有關。此外,容易長出汗管瘤的人也容易出現粟粒疹。

有經驗的醫師只要觀察病人的外觀就能診斷粟粒疹,需要做皮膚活檢的狀況不多。嬰兒的粟粒疹不需治療,大多會在幾周內消失。成人的粟粒疹也不需特別治療,但對外觀有所介意的人可採冷凍、雷射或手術切除。


病因

► 原發性的粟粒疹可能與粉狀的化妝品或磨砂類的清潔用品有關,因為磨擦刺激汗毛開口。

► 續發性的粟粒疹則與皮膚受傷後癒合有關,常見的傷口為燙傷、擦傷和刀傷。


症狀

► 大小約為0.5mm到2mm,顏色為淡黃至白色的小突起。

► 數目為單個或成群出現,主要分布於眼睛四周的臉部皮膚。[2]


粟粒疹治療

粟粒疹
圖片來自 健康2.0

粟粒疹不需治療,如果對外觀介意的人可諮詢皮膚科醫師選擇合適的療法。通常比較表淺、可以看到白頭的粟粒腫,類似粉刺,可以直接用針挑掉,但要做好消毒工作;如果比較深層、看不到白頭,卻摸得出硬硬的顆粒,則必須在皮膚產生傷口,例如雷射打洞或用針在皮膚表面鑽一個小洞,再把它擠出來。其他治療方式還有雷射、冷凍或換膚等,嬰兒的粟粒疹完全不需治療,只要做好清潔數周內便會自行痊癒。


粟粒疹照護重點

1. 做好皮膚的清潔,避免感染發炎。

2. 切勿摳抓或擠壓疹子,以免發生感染。


粟粒疹進展

嬰兒粟粒疹與汗腺發育有關,因為新生兒的汗腺不發達,會使真皮上的角質產生囊狀滯留,隨著汗腺發育完全症狀也會隨之消失。

成人的粟粒疹大多與老化和皮膚受損有關,疹子的主要成分為角質層,少數粟粒疹可能會有鈣化現象,與嬰兒粟粒疹不同之處在於成人的粟粒疹大多不會自行消失,需透過治療改善。


粟粒疹併發症

粟粒疹大多不會有嚴重併發症,但若未做好皮膚清潔,可能會使病菌接觸到疹子進而引起發炎。


粟粒疹常見致病原因

粟粒疹的成因包括:

粟粒疹
圖片來自 Shendoow

1. 嬰兒多是由於汗腺尚未發育完全引起,研究指出約4成的新生兒長過粟粒疹

2. 曬傷

3. 燒燙傷

4. 皮膚外傷

5. 老化

6. 汗管瘤體質

7. 藥物或保養品副作用(少見)

8. 粟粒疹種類

9. 粟粒疹沒有種類之分。


粟粒疹好發族群

  • 孕婦
  • 長期站姿坐姿不良的人
  • 脊椎側彎病人
  • 長短腳的人
  • 常搬重物的工作者
  • 脊椎曾動過手術的人
  • 辦公室久坐族


粟粒疹預防重點

預防曬傷是可行的預防手段,因為曬傷可能加重粟粒腫的症狀。要注意的是防曬品的係數不是愈高愈好。防曬係數再高,效果的增加有限,甚至還會造成皮膚負擔。

因此要如何做好防曬呢?應該要用不躲太陽.不遮身體為前提,來定義如何防曬。倘若長達10個小時都處在豔陽下,最好可以選擇SPF40~50的防曬品;如果有遮陽設備、不是長時間曝曬時,可以選擇防曬係數SPF30的防曬產品。[3]


視頻

眼周顆粒爆炸多我該怎麼辦? 粟粒疹? 汗管瘤? 扁平疣?怎麼分?【京硯皮膚科診所】

陳年粟粒疹清除(Milia) - Tainan台南清粉刺最乾淨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粟粒疹,楊浩康 醫生網誌
  2. 粟粒疹,趙彥宇邱慧嫻皮膚科聯合診所
  3. 粟粒疹,康健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