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簪花仕女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簪花仕女圖》是周昉繪製的一幅仕女圖,描繪的是唐代宮廷中的嬪妃,分「戲犬」、「慢步」、「看花」、「採花」四個部分。它現在雖然是一幅長卷,但因其畫心由三段畫絹拼接而成的,所以可能本是屏風畫。

描述

此畫上共有仕女五人、女侍一人,此外還有猧子狗、白鶴辛夷花。六位女子均著低胸長裳、頭插步搖,「圓臉、蛾眉、長項、削肩」,除去仕女之外均有簪花。畫上有宋高宗「紹興」印、賈似道「悅生」印、安岐印等。

創作背景

安史之亂以後,當代統治階級為了粉飾太平,提倡所謂「文治」,也止好吻合了當時人民歷經戰亂、渴望安寧社會的生活的心情,宴遊的風氣從此大開,奢侈之風成為天寶以後統治者崇尚的對象,到了貞元年間,這種風氣就更為突出。杜牧當時這樣描述:至於貞元末,風流悠綺靡。周昉的《簪花仕女圖》[1]正是這個時期的典型代表,畫家如實的描繪了在奢靡風氣支配下的唐代宮廷仕女嬉遊生活的典型環境。

最早著錄此卷的是清安岐《墨緣匯觀》,認為是唐周昉所繪,其後《石渠寶笈·續編》及《石渠隨筆》皆沿用該觀點,俱著錄為《周昉仕女圖》,然近代研究亦有持異議者。

1972年,對此圖進行重新裝裱時,有人發現此圖系後拼接而成,較明顯者為左數第二個比例較小的仕女為後嵌入,而白鶴與畫左小狗亦為剪裁而來,有研究者據此認為其原為屏風畫。

作品創作的時代問題也存在爭議。學術界主要有三種觀點:唐代說、五代南唐說和宋代說[2]

真偽

此畫直到宋朝為止不見於歷史記錄。宋高宗為其第一位有跡可循的藏主,此畫為其紹興內府藏品,他還讓人重裱過此畫。它在元明兩代再次失蹤,清代出現在安岐手中,並由安岐定周昉真跡,《石渠寶笈》亦定其為周昉真跡。1958年謝稚柳對其真偽提出疑議,認為畫中女子裝束與唐朝風格有出入,應該是南唐時期的作品。但1980年徐書城提出唐末存在「寬服大袖、高髻、簪花」等習俗,因此《簪花仕女圖》的確是唐畫。此外楊仁愷等也持與徐書城相似的觀點。

視頻

簪花仕女圖 相關視頻

趣味講解《簪花仕女圖》
工筆人物·簪花仕女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