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策勒村事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策勒村事件
圖片來自easyatm

策勒村事件(又稱為安集延布哈拉事件俄僑事件)是指1912年6月23日在中華民國新疆省策勒村(今策勒縣)發生的以維吾爾人為主體反對俄羅斯帝國在新疆擴張的一次糾紛。事件導致中方3人死亡1人受傷,俄方29人死亡,最終以中方人員受到處理而告終。

起因

俄國駐喀什噶爾領館委派至策勒村的阿克薩哈爾是自稱安集延人的色依提·阿吉一些來源稱其其實為和闐人。另外也有來源稱他為賽義德。色依提16歲時隨商人前往俄國,並在俄國的宗教學校學習並畢業,後加入俄籍。在被派往于闐後與策勒村阿卜列孜·哈日之女結婚後便在策勒村居住了下來。色依提在于闐、策勒村通過免稅、受俄國保護等特權發展俄僑超過260戶,這些人將自己的出生地修改為俄屬奧什州安集延等地。

1912年2月,策勒村面臨着缺水的自然條件,色依提占有水利,提出只要加入俄籍,便有任用渠水的權利,同時不用再繳納糧稅。而不願意加入俄籍的人如穆罕買提·托乎提等三人被吊打以及監禁15天,另外,如果不是加入俄籍的人,如果用水灌溉田地則需要繳納一半的農作物才能使用。賈依麻勒、吾卡特等村因為沒有人加入俄籍,色依提拒絕供水導致這些地方的秧苗枯死。面對色依提的行為,策勒村人蘇皮爾格首先站出來反對,並公開宣告:「不准沙俄分裂策勒」。蘇皮爾格等人將色依提告上于闐縣衙,色依提被扣押。然而,貝倫斯此時前往于闐並使用其領事裁判權將色依提帶回和田。5月,喀什領館因「證據不齊」將色依提釋放。6月16日,色依提試圖讓每個人都支付20兩至25兩來購買俄國國籍的證明,對仍不願意加入俄籍者進行威逼,打傷托和奈莊百戶長牙合買提等。蘇皮爾格前往和闐道控告色依提「結集殷實戶民,通令買票投俄」。此時喀什地區已經被喀什哥老會控制,哥老會派出駐葉爾羌參將熊高升和趙大勝前往當地查辦色依提案。6月21日,色依提在其府邸召集百名俄籍居民並將他們全副武裝並懸掛俄國國旗。熊高升派翻譯巴加維丁別克5次傳喚色依提,色依提都置之不理,並持槍宣稱要和漢吏以及控告他的蘇皮爾格決一死戰。

經過

6月23日,熊高升及5名士兵前往策勒村,並三次傳訊色依提,色依提依然置之不理。熊高升及策勒村村民前往色依提府邸,三四百名村民「呼聲若雷 , 奮勇爭先」。在眾人到達色依提住所之後,熊派軍士周樹棠等人傳訊色依提,色依提開槍拘捕打死周樹棠等兩名哥老會成員以及一名群眾,還有一人受傷。此舉激怒了當地居民,當地居民聯合熊高升叫來的支援,焚燒了色依提的府邸,色依提易服後乘夜逃走,而被召集的俄籍人員則有28至29人死亡。俄文檔對此事件的描述為熊高升、趙大勝本試圖阻止前往色依提宅的居民並派周樹棠勸色依提離開,然而色依提將周擊斃,色依提住處起火,幾十俄僑葬生於火中,色依提逃匿。

結果

1913年1月,楊纘緒到喀什噶爾就任提督並接替王炳堃與俄國會談。2月21日,「策勒村案」在喀什開庭審理,索柯夫親自陪審。最終達成《中俄策勒村協定》,《協定》規定:中方向俄方賠償7.10406萬兩(合計9.10126萬盧布),喀什道尹王炳堃、和田知事唐允中被免職,熊高升被判處12年徒刑,趙大勝被判處6年苦役,其他哥老會成員押解迪化,40名中國穆斯林被判刑4至10年並押送至大阿圖什礦場,在領事館的監督下服刑。

袁世凱責令新疆總督楊增新嚴懲兇手,授予俄國駐華公使庫朋斯齊「中華民國一等嘉禾勳章[1] 」,授予俄國駐喀什噶爾副領事喀根斯、領事館翻譯斐多羅「中華民國五等嘉禾勳章」,表彰他們在辦理策勒村案時的功勞。

事件的發生,也鼓舞了當地村民,村民取消了當地阿克薩哈爾和俄籍學校。俄國對喀什增兵500,以至俄國駐喀什噶爾地區軍隊人數達840人。俄國喀什噶爾派遣軍總司令巴布洛夫上校曾承認索柯夫總領事是想要把新疆變成他自己任總督的屬於俄羅斯帝國的一個省,如果不是1911年秋在南疆過分的挑釁行為,事件可能就不會發生。

紀念館

距離策勒縣以西2公里的策勒鄉有國家2A級旅遊景區「策勒人文生態旅遊園」,「策勒村事件紀念館」是旅遊園核心景點之一。館內陳設有部分實物以及記載着蘇皮爾格以及熊高升的事跡以及「策勒村事件」的經過。館區南側是蘇普爾格紀念館,西側則是司馬義·艾買提故居。

背景

1909年,索柯夫(Sokov)前往喀什噶爾擔任第三任俄國駐喀什噶爾總領事。索柯夫上任後,由於俄國政策的改變,俄國政府與中國政府的摩擦逐漸增多,俄國方面從中國運往俄國的貨物均需完整的繳稅,如果是中國商人運送的貨物則一律被阻攔。中國政府方面也有禁止向俄國人進行土地、房屋的貿易,禁止中國婦女嫁給俄國人。除了官方層面互相爭對,民間的糾紛也與日俱增,1910年,袁鴻佑在第二次司牙孜上有超過2800件案件結案,其中將近百起索柯夫認為對俄國人利益有害的訴訟中,袁鴻佑也未嘗給予足夠的合作。1910年6月,曾擔任俄國駐上海和瀋陽領事的貝倫斯(E. Behrens)前往喀什噶爾出任俄國駐喀什噶爾領事館的秘書。貝倫斯在新疆的任務之一便是通過在南疆甚至全疆各地委派商約「阿克薩哈爾」發展俄僑。僑胞證甚至發給了一些來自於巴爾蒂斯坦吉德拉爾吉爾吉特的商人,這種發展俄僑導致僑民僅百餘人,卻發出去超過2000張俄籍證書,有時候在新疆地區使用的免稅貿易憑證「通商票」也被視作為俄籍證明,當時新疆境內40多個縣,沒有一個縣是沒有外國鄉約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勝利,此舉促使了新疆各地的革命黨人的行動,1911年12月28日,1912年1月7日相繼爆發了迪化起義、伊犁起義。與清軍對峙的伊犁革命黨人與南疆哥老會取得聯繫後,推動其在南疆進行武裝起義,1912年4月13日至5月7日,分別在阿克蘇道焉耆府庫車直隸州等地發生了暗殺清朝官員的事件,其中5月7日,袁鴻佑準備起身前往迪化任新疆都督之位之時,被喀什哥老會首領邊永福、魏得喜刺殺,此舉被稱為喀什噶爾起義。俄方為避免革命黨起義勝利後動搖俄國在南疆的勢力,1912年6月22日,俄軍借保商之名派遣300名哥薩克軍人並兩個步兵連及三挺機槍組成的部隊進入喀什,雖然中方曾抗議認為俄軍已超過雙方協商領事館衛兵人數並要求俄方撤軍,然而俄駐北京公使答覆說「我方所派軍隊人數從未作為談判條件,決不可能撤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