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30屆奧斯卡金像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第30屆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獎盃

第30屆奧斯卡金像獎[1]本屆頒獎典禮於1958年3月26日在美國洛杉磯,雷電華潘太及斯劇院(RKO Pantages Theatre)舉辦。

關於奧斯卡金像獎

自第一屆以來,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奧斯卡金像獎都是每年舉行一次。規定每年3月左右對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職員進行評獎。評選和頒發獎由學院組織專門的管理委員會主持。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儀式始終是美國好萊塢的一個盛大節日。世界好多國家都通過電視台轉播大會盛況。

獎項分布

頒發的獎項有23個,其中除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之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等等。此外,還有給那些在 電影界做出巨大成績的老演員 和老電影工作者的"特別獎"和一定數量的補充獎。 直到1931年,有個新來的學院女秘書看到這尊銅像,驚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奧斯卡,一位記者立即把她的話報道出去。從此,人們便把這個人像稱為"奧斯卡"。奧斯卡金像獎也因此得名。

獎盃設計

奧斯卡金像由學院早期成員之一賽德里克-吉本斯設計。他在一次宴會上,在桌布上描繪出了金像的草圖,並最終由洛杉磯著名藝術家喬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於1929年5月16日頒發。每尊金像均為合金鑄成,再鍍以24K純金。金像高13.5英寸(約34.3厘米),重8.5磅(約3.8公斤),造型為一名手拄長劍的武士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片盤上的五條輪輻象徵着學院最初的五個部分:演員、導演、製作人、技師和劇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歐文斯公司鑄造。奧斯卡獎這個別稱從何而來已無法考證,最普遍的說法是學院圖書館館員、後任學院執行主管的瑪格麗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時曾說這尊金像很像她的奧斯卡叔叔,於是記者和學院的成員們開始以這個名字稱呼它。1934年,華特·迪士尼在領獎時引用了這個名字,由此奧斯卡獎這一別稱日漸被人們所熟悉。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一直到1939年才開始正式使用這個名字。

頒獎會場

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位於好萊塢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在2002年開始成為奧斯卡的永久頒獎地。

柯達劇院,可容納3,400名觀眾,設有全美國一個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寬,75呎深。舞台後的記者室可容納多達1,500名記者。劇院由柯達公司贊助7500萬美元建成,並獲此冠名權。

劇院現由洛杉磯市擁有,並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向市政府租用,以舉行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柯達劇院的入口擺放有柱裝飾,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奧斯卡金像獎得獎人的名字,亦預留位置予未來的得獎人。

在其他時間,柯達劇院則供舉辦演唱會等表演,及其他種類的頒獎禮。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第30屆奧斯卡金像獎
舉辦時間 1958年3月26日
舉辦地點 美國洛杉磯
主持人: 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 Stewart); 大衛·尼文(David Niven); 傑克·萊蒙(Jack Lemmon);

羅莎琳·拉塞爾(Rosalind Russell);鮑勃·霍普 (Bob Hope); "唐老鴨"動畫形象 "Donald Duck" (on film)

最佳影片 《桂河大橋》

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影片 《桂河大橋》
最佳男主角 亞歷克·吉尼斯《桂河大橋》
最佳女主角 喬安妮·伍德沃德《三面夏娃》
最佳男配角 雷德·巴頓斯《櫻花戀》
最佳女配角 梅木三吉《櫻花戀》
最佳導演 大衛·里恩《桂河大橋》
最佳原創劇本 《風流記者》
最佳改編劇本 《桂河大橋》
最佳攝影 《桂河大橋》
最佳藝術指導 / 道具布景 《櫻花戀》
最佳服裝 《巴黎之戀》
最佳錄音 《櫻花戀》
最佳電影剪輯 《桂河大橋》
最佳特技效果 《海底喋血戰》
最佳原創歌曲 "All The Way"《啼笑淚痕》
最佳配樂 《桂河大橋》
最佳動畫短片 《鳥的煩惱》
最佳真人短片 《美國的墨西哥勞工》
最佳紀錄長片 《阿爾伯特·史威澤》
榮譽獎 - 最佳外語片 《卡比利亞之夜》意大利

提名名單

獎項 提名名單
最佳影片 《桂河大橋》、《冷暖人間》、《櫻花戀》、《十二怒漢》、《控方證人》
最佳男主角 亞利克·基尼斯《桂河大橋》、馬龍·白蘭度《櫻花戀》、安東尼·弗蘭西歐薩《浪子回頭》、查爾斯·勞頓《控方證人》、安東尼·奎恩《孽海狂濤》
最佳女主角 喬安娜·伍德沃德《三面夏娃》、黛博拉·蔻兒《荒島仙窟日月情》、安娜·瑪格納妮《孽海狂濤》、伊麗莎白·泰勒《戰國佳人》、拉娜·特納《冷暖人間》
最佳男配角 萊德·巴頓斯《櫻花戀》、維托里奧·德·西卡《永別了,武器》、早川雪洲《桂河大橋》、阿瑟·肯尼迪《冷暖人間》、魯斯·譚柏林《冷暖人間》
最佳女配角 梅木三吉《櫻花戀》、卡羅琳·瓊斯《單身派對》、愛爾莎·蘭切斯特《控方證人》、霍普·蘭格《冷暖人間》、黛安·瓦西《冷暖人間》
最佳導演 大衛·里恩《桂河大橋》、喬舒亞·洛根《櫻花戀》、西德尼·呂美特《十二怒漢》、馬克·羅布森《冷暖人間》、比利·懷爾德《控方證人》
最佳原創劇本 《風流記者》、《甜姐兒》、《千面人》、《錫星》、費德里科·費里尼、圖里奧·佩尼利《浪蕩兒》
最佳改編劇本 《桂河大橋》皮埃爾·布爾、Carl Foreman,Michael Wilson、《荒島仙窟日月情》John Lee Mahin,約翰·休斯頓、《冷暖人間》約翰·邁克爾·海耶斯、《櫻花戀》Paul Osborn、《十二怒漢》Reginald Rose
最佳攝影 《桂河大橋》Jack Hildyard、《金玉盟》Milton R. Krasner、《甜姐兒》Ray June、《冷暖人間》William C. Mellor、《櫻花戀》Ellsworth Fredericks
最佳藝術指導 / 道具布景 《櫻花戀》Ted Haworth,Robert Priestley、《甜姐兒》哈爾·佩雷拉、George W. Davis,Sam Comer,Ray Moyer、《巴黎之戀》William A. Horning,Gene Allen,Edwin B. Willis,Richard Pefferle、《好友喬伊》Walter Holscher,William Kiernan,Louis Diage、《戰國佳人》William A. Horning,Urie McCleary,Edwin B. Willis,Hugh Hunt
最佳服裝設計 《巴黎之戀》Orry-Kelly、《金玉盟》Charles Le Maire、《甜姐兒》伊迪絲·海德、于貝爾·德·紀梵希、《好友喬伊》Jean Louis、《戰國佳人》Walter Plunkett
最佳音效 《櫻花戀》、《OK鎮大決鬥》、《巴黎之戀》、《好友喬伊》、《控方證人》
最佳電影剪輯 《桂河大橋》、《OK鎮大決鬥》、《好友喬伊》、《櫻花戀》、《控方證人》
最佳視覺效果 《海底喋血戰》、《林白征空記》
最佳原創歌曲 《啼笑淚痕》Jimmy Van Heusen(music),薩米·卡恩 Cahn(lyrics)For the song "All the Way"、《金玉盟》Harry Warren(music),哈羅德·亞當森(lyrics),萊奧·麥卡雷(lyrics)For the song "An Affair to Remember"、《四月薔薇處處開》Sammy Fain(music),Paul Francis Webster(lyrics)For the song "April Love"、《玉女思情》Ray Evans,Jay LivingstonFor the song "Tammy"、《孽海狂濤》迪米特里·迪奧姆(music),Ned Washington(lyrics)For the song "Wild Is the Wind"
最佳配樂 《桂河大橋》馬爾科姆·阿諾德、《金玉盟》Hugo Friedhofer、《愛琴海奪寶記》Hugo Friedhofer、《小松鼠》Paul J. Smith、《戰國佳人》Johnny Green
最佳真人短片 《The Wetback Hound》Larry Lansburgh、《椅子的傳說》諾曼·麥克拉倫、《City of Gold》Tom Daly、《Foothold on Antarctica》James Carr、《Portugal》Ben Sharpsteen
最佳動畫短片 《吃鳥癮》Edward Selzer、《One Droopy Knight》William Hanna,約瑟夫·巴伯拉、《塔巴司哥州路》Edward Selzer、《樹和牙買加爸爸》Stephen Bosustow、《鵝媽媽的真相》華特·迪士尼
最佳紀錄長片 《史懷哲》、《在波威》、《鬥牛士》
最佳外語片 《卡比里亞之夜》費德里科·費里尼(意大利)、《魔鬼的夜晚》羅伯特·西奧德梅克(德國)、《里拉大門》雷內·克萊爾(法國)、《印度之母》梅赫布·罕(印度)、《九條命》安尼·斯科恩(挪威)

最佳影片

《桂河大橋》[2]是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出品的戰爭片,由大衛·利恩執導,威廉·霍爾登亞利克·基尼斯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二戰時期英國軍官被迫為日軍建造桂河大橋,之後全力阻止大橋被英國特遣隊炸毀的故事。

該片於1957年10月2日在英國上映。

劇情簡介

=1943年,英軍上校尼克爾森和他的屬下成為日軍的俘虜,被命令修建泰國西部地區的桂河大橋。除了英軍的俘虜,島上還有美國海軍軍官希爾斯。尼克爾森不贊成希爾斯等人提議的逃跑計劃。作為一個典型的英國紳士,尼克爾森固守着自己的準則,並拿《日內瓦公約》上不讓軍官俘虜干體力活的規矩和日軍首領齋藤講道理。尼克爾森和手下軍官拒絕做修橋苦力的行為激怒了齋藤,於是尼克爾森和手下軍官全被關了禁閉。

修橋的任務進行得很不順利,除了軍官外的士兵全部都消極怠工。齋藤對尼克爾森軟硬兼施,最終還是在工期的壓力下妥協了。尼克爾森和他的軍官不必賣力氣幹活,但他們必須指揮手下把橋在規定的五月十二日前修好。

希爾斯得到當地憎恨日本人的泰國村民的幫助,終於逃出了日軍的控制範圍,而且還準備返回美國,但是他卻碰到英軍316特殊部隊。因為希爾斯熟悉情況,所以他成了英軍的嚮導。與希爾斯同行的還有華登少校和志願參加行動的喬埃斯。他們先是空降在安全的陸地上,然後向日軍控制的桂河大橋進發,目標就是炸毀桂河大橋。

華登發現桂河大橋是一座修造精良的大橋,並不像草草完工的臨時建築。實際上,桂河大橋是尼克爾森指揮手下軍士共同努力的結果。雖然尼克爾森的做法不被人理解,但他認為這是英軍榮譽的象徵。雖然被俘虜,但是他們仍然向日本人證明英國軍人的素質。

在當地人的幫助下,希爾斯、喬埃斯、暹羅人葉布好了炸毀大橋的炸藥,並準備一旦火車經過就炸掉大橋。但次日,在大橋上巡視的尼克爾森發現了希爾斯等人布炸藥時露出水面的引線。尼克爾森帶着齋藤前往查看,喬埃斯及時衝出刺死了齋藤。喬埃斯說要炸毀大橋,尼克爾森聽了以後大為吃驚。尼克爾森想全力保護自己辛苦創造的作品,於是他極力阻攔喬埃斯。尼克爾森驚動了其他的日軍守衛,之後希爾斯和喬埃斯在日軍的火力下喪生。尼克爾森發現自己犯了錯誤以後也中彈倒下,而他的身體剛好撞到了炸藥的起爆裝置 。

角色介紹

希爾茲 | 威廉·霍爾登

美國海軍軍官,具有很強的應變能力,能夠審時度勢地判斷形勢,從而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定。二戰期間他被命令修建泰國西部地區的桂河大橋。後來,他在泰國村民的幫下逃出了日軍的控制範圍。他在緬甸邊境的農村中遇見了英軍突擊部隊。雖然都是與日軍作戰,但他並不願意為英國突擊部隊賣命,不過迫於無奈他還是接受了炸毀桂河大橋的任務。

尼克爾森 | 亞利克·基尼斯

英軍上校,固執、自尊心強,有着強烈的榮譽感。二戰期間他成為日軍的俘虜,被命令修建泰國西部地區的桂河大橋。雖然他是俘虜,但他堅持着被俘軍官不從事體力勞動的信條。即使被威脅,即使被關在悶室里,他也不向日軍軍官屈服。但是當齋藤答應了他的條件之後,他比日本人還盡心的指揮修建桂河大橋。


華登 | 傑克·霍金斯

英軍上校,隸屬於英軍316特殊部隊。他得知希爾茲熟悉鐵路的情況,就勸說希爾茲當他的嚮導。之後,他與希爾茲、喬埃斯在泰國人的指引下成功地潛入大橋工地附近。


齋藤 | 早川雪洲

戰俘營營長,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日軍首領。為了按期完成桂河大橋的修建任務,他使用強硬手段來逼迫包括軍官在內的英軍俘虜從事體力勞動。面對尼克爾森的誓死不合作,齋藤終於妥協讓步。

幕後花絮

影片花絮

真正的桂河大橋位於泰國曼谷西北的北碧府,但由於劇組在泰國、緬甸的拍攝要求均被拒絕,於是攝製組在科拉尼河上臨時搭建了影片中的"桂河大橋" 。 劇組在搭建"桂河大橋"時,由於濕度很大,劇組工作人員以及參與建造大橋的工人經常全身濕透。 穿幫鏡頭

在影片中,去炸橋的小隊等到太陽落山後往下遊行進,然而在仰拍大橋的鏡頭中卻可以看到藍天 。 突擊隊員在河裡裝炸彈的時間是晚上,而在下一個鏡頭中,擔任守衛的日本士兵們卻站在陽光里。[3]

影片評價

《桂河大橋》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導演以獨特的手法展現出在大時代環境下每個人物的悲歡,更表現出他們在各自民族文化的思維影響下對於戰爭的思考。在影片中,三個軍人的故事構成了整部影片的架構,從而凸顯出每個人身上鮮明地民族烙印,但與此同時影片也不忘刻畫出每一個人物的獨特個性。該片的劇情設計的非常巧妙,從結構上來說整個故事的劇情由兩條線索構成,尼克爾森上校等人在戰俘營的線索和美國大兵希爾斯的逃亡線索交織進行,兩條線索一同將故事推向高潮(新浪網評) 。

《桂河大橋》雖然以戰俘為主角,但是和其他抗爭片不同的是該片雖然涉及到戰爭勝利與失敗雙方的抗爭等問題,但是影片的主題並不在此;這部電影真正的主角與靈魂其實是尼克爾森上校。尼克爾森不願毀掉親手建造的桂河大橋,卻在最後關頭卻陰差陽錯地用身體引爆了大橋;在生死攸關的矛盾和衝突中,影片充滿了有關悖論的幽默諷刺(搜狐網評) 。

最佳男主角

亞利克·基尼斯[3]爵士(Alec Guinness,1914.4.2-2000.8.5),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英國演員,有"影壇千面人"之稱。他出演過伊靈製片廠的數部喜劇,包括《仁心與冠冕》,片中他分飾八個角色。之後因在《桂河大橋》中扮演尼柯遜上校一角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1959年,受封爵士。 他還曾在《阿拉伯的勞倫斯》中飾演過費薩爾一世。晚年的著名演出,則是在《星球大戰》舊三部曲中扮演了歐比旺·肯諾比並憑此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演藝經歷

亞利克·基尼斯有"影壇千面人"之稱,身世也十分奇特。他的出世紙上"父親姓名"一欄是空白的,他的母親生他時還沒結婚,直到他五歲,母親才結婚,三年後就離開了。這個私生子長大後查到自己的身世,原來自己是一戶世襲貴族的後人。儘管如此,他以優秀的演技進入戲劇圈,1933年獲獎學金入費康普頓戲劇學校就讀,同年又開始在影片中當臨時演員。經十多年奮鬥後成為英、美兩地的劇場名角,於1946年正式演出《孤兒奇緣》而進入影壇。1957年以大衛連導演的《桂河大橋》震撼整個影壇,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1959年,英國皇家鑑於他對藝術的貢獻,頒給他"爵士"的封號。他的演員生涯延續至90年代中期,晚年以《星球大戰》系列的演出廣受歡迎。於2000年8月5日病逝,享年86歲[1] 。

最佳女主角

喬安娜·伍德沃德[4](Joanne Woodward),1930年2月27日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美國著名演員,影、劇、視三棲。

不論飾現代西方的女強人或孱弱女性都演得很成功。這位舞台演員扮相好,滿頭金髮,甜美的圓臉,一雙眼珠湛藍湛藍,而她的表演毫不做作,清純自然,這些使她很快登上銀幕。

演藝經歷

喬安娜·伍德沃德是美國著名演員,影、劇、視三棲,不論是現代西方的女強人或孱弱女性都演得很成功。她1930年2月27日生於美國佐治亞州托馬斯城。其父是位出版商。她在中學裡已開始演出戲劇,進入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後更熱衷於表演,課餘時在當地一家專業劇院裡參加演出。後來她輟學去紐約,進入演員講習所接受系統訓練,並參加舞台劇與電視演出。1954年,她在百老匯主演了《野餐》一劇,獲得好評。

這位舞台演員扮相好,身高163厘米,體重50公斤,滿頭金髮,甜美的圓臉,一雙眼珠湛藍湛藍,而她的表演毫不做作,清純自然,這些使她很快登上銀幕。處女作是1955年為哥倫比亞公司拍的《數到三就祈禱》。兩年後,這位新秀終於以《夏娃的三副面孔》(The Three Faces of Eve)一片奪得奧斯卡影后桂冠。該片故事講一個青年主婦發現自己得了精神分裂病,一個人有三種截然相反的個性,後來在一位醫生的耐心治療下,終於恢復了正常的生活。伍德沃德充分施展了再體現的技巧,細緻地刻畫出三種變態,從此蜚聲影壇。

1957年,這位獎主同大明星保羅·紐曼合演了影片《漫長的酷暑》。在其拍攝過程中,他倆萌發了愛情。次年便結成伉儷。但,紐曼和伍德沃德不僅是夫妻,而且是一對黃金搭檔,一對漂亮、天才的夫婦演員。1968年,紐曼執導第一部影片《拉契爾,拉契爾》,伍德沃德在片中扮演一個寡婦。1972年,紐曼又執導了《伽瑪射線對人的運動狀態的影響》,而飾女主人公的伍德沃德因出色的表演而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同紐曼一樣,伍德沃德也很熱心於政治與慈善事業。她支持丈夫捐款給一些公共機構和窮人病人,井協助管理禁毒教育基金會等。

除電影外,她還演拍電視片,如《看她怎麼跑》就獲得了1978年最佳女主角艾美獎。

1987年,伍德沃德同紐曼再度合作,把田納西·威廉斯的名劇《玻璃動物園》搬上銀幕。片中她扮演阿曼達-一個意志堅強又盛氣凌人的南方母親。伍德沃德本人就是南方人,她對片中所描寫的南方女性十分熟悉,她說:"我的母親就象阿曼達。"

個人生活

保羅·紐曼與妻子喬安娜是好萊塢難得模範夫妻。兩個自1953年相識,1958年結婚以來,一直過着幸福的生活,直到9月26日,保羅逝世,妻子喬安娜也一直陪伴左右。熱門美劇《好漢兩個半》里有句台詞,說的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保羅·紐曼一樣家庭生活幸福美滿。"在好萊塢這樣一個龐大且氣場超強的娛樂圈中,夫妻二人的世界一直與緋聞花邊新聞等絕緣。

保羅和第二任妻子喬安娜·伍德沃德(憑《三面夏娃》獲得奧斯卡影后)的婚姻整整50年--直到死亡將他們分開!兩人在1953年相識於百老匯的戲劇 《野餐》中,1957年又在《漫長的炎夏》中合作,奠定了他們的感情基礎。1958年1月26日下午一點整,他們在克里夫蘭結為夫妻,保羅·紐曼送給妻子一個銀色的杯子,上面寫着保羅真摯的祝福話語。

二人合作了多部影片,其中很多都是保羅·紐曼導演的片子,包括《巧婦怨》《玻璃動物園》等。1990年,兩人還一起主演了《末路英雄半世情》,在片中飾演相伴一生的老夫妻,也有好幾個女兒,簡直就是他們真實生活的寫照。保羅·紐曼的老派作風裡也飽含幽默,曾有人問他如何抵制外界聲色誘惑,他的回答是:"如果家裡有牛排,為什麼還要到外面買漢堡包呢。"但是,天天吃牛排也會膩的,保羅·紐曼便解釋道:"和同一個人相處那麼長時間,是會有些審美疲勞,但是在這表象之下,是愛和尊重。"喬安娜也說:"我需要一個能給家庭和我帶來笑聲的丈夫,而不是什麼性感偶像。"當然啦,兩位老人並沒有在所有事情上都那麼一致,紐曼說:"喬安娜總是給我無條件的支持,無論我的選擇是什麼。除了賽車,她一直堅持抱着強烈反對的態度。但對我來說,這是愛的表現。" 為了這個家,紐曼付出很多,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於1961年把家般到了遠離好萊塢的康涅狄格州,遠離好萊塢也就遠離了狗仔等無孔不入的鏡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