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二次馬恩河戰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第二次馬恩河戰役
Second Battle of the Marne

圖片來源 Kronoskaf

名稱    第二次馬恩河戰役

日期    1918年7月15日至8月6日

地點    法國靠近巴黎的馬恩河

參戰國家  法國、英國、美國 \ 德意志帝國[1]

結果    協約國勝利

第二次馬恩河戰役(Second Battle of the Marne)或稱蘭斯戰役(Battle of Reims)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2]西方戰線上發生於1918年7月15日至8月6日的戰役,是在西方戰線戰役中德軍最後一次發動大規模攻擊的戰役。德軍最後落敗。由法國軍隊領導的協約國軍隊發動反擊,粉碎了德軍的進攻,而且使德軍遭受到嚴重的傷亡。

背景

在德軍的春季攻勢未能擊敗協約國西線軍隊後,埃里希·魯登道夫認為,德軍在佛蘭德斯發動進攻會使德軍戰勝英國遠征軍。為了掩飾自己的意圖並將協約國軍隊誘離比利時,魯登道夫計劃在馬恩河發動大規模的牽制性攻擊。

戰局

戰役開始於1918年7月15日,由德國將軍布魯諾·馮·穆德拉(Bruno von Mudra)和卡爾·馮·埃內姆(Karl von Einem)率領的德國第一和第三軍所屬的23個德國師進攻蘭斯以東的亨利·吉羅(Henri Gouraud)率領的法國第四軍及其隸屬的美國第42師。與此同時,在德國將軍馬克·馮·勃恩(Max von Boehn)率領下的第7師和約翰·馮·埃本(Johannes von Eben)率領的第9師在蘭斯以西襲擊了讓·德古特(Jean Degoutte)領導的法國第六軍,魯登道夫希望以此將法國前線一分為二。

法國第四軍在蘭斯以東有縱深防禦體系,以抵抗激烈的敵軍轟炸和敵軍步兵的攻擊。他們的主要抵抗線在前線後方四到五公里處,超出了敵方野戰炮的射程。為防止敵軍步兵快速突破,戰壕是在反坡上挖出的,因此在敵軍的炮兵觀察員眼中,它容易被忽略。法軍在後部戰壕的火力更加強大,這是德軍沒有想到的。德國的進攻出乎法軍意料,但法軍空中偵察的結果卻發出了明確的警告。另外,從二十七個被法軍俘虜的囚犯中,法軍獲悉了襲擊時間。 德國的轟炸定於1918年7月15日12:10進行。法國人於11:30向德國的進攻前線開火,自然使攻擊者的信心受挫。當德軍開火時,他們對準的是幾乎空蕩蕩的法國前線,炮彈擊中了許多空置的炮坑。攻擊者輕鬆通過了法國前方戰線。在後方戰線,他們被法軍所阻擋。所以當他們遇到法國主力所在的前線時,他們被命令休息,重組並等到他們的野戰炮被移到可攻擊法軍的區域。德軍於第二天早上08:30襲擊了法國主力所在的前線,比原定計劃提前了一個小時。他們被法國大炮精確的射擊擊退。德軍在中午再次嘗試進攻,但失敗了。法國的反攻沒有同樣多大進展,但令德國指揮官認為德國無法取得勝利。因此,法國第四軍現在可以把增援部隊運到戰時更緊急的西部戰線。

在進攻開始日,西部馬恩河南岸的保衛者不得不忍受德軍三個小時的激烈轟炸,德軍發射的炸彈包括許多瓦斯彈。德軍想以此壓制河岸的法軍並渡河。 在炮火掩護下,德軍渡河部隊蜂擁而至,渡河船隻包括30人的帆布船和木筏。 在12:00他們開始在協約國軍隊倖存者的反擊下架設橋樑。 一些協約國部隊,特別是美國第3步兵師第38步兵團發起反攻。但到了晚上,德軍還是占領了一個橋頭堡。儘管有225架法國轟炸機進行了空中打擊,但德軍仍占領了縱深(6.4公里)和9英里(14公里)寬的地區,魯登道夫認為這次進攻取得的進展是「軍事勝利的最高峰」。

法國軍隊得到了英國第二十二軍和85,000名美軍增援,德國軍隊的前進最終在1918年7月17日受阻。

德軍未能突破或摧毀協約國防線,這個消息讓協約國軍隊最高指揮官費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得以於7月18日進行計劃中的大反攻。

這些部隊襲擊了防線上德軍的突出部。 協約國軍隊先前的準備工作對反擊德國的進攻非常重要,盟軍因此對德國計劃的要點了如指掌。傳說一位工程師亨特·格蘭特和其他人想出了一個計謀。他們把裝著虛假反擊計劃的公文包銬在一名死於肺炎的男子身上。然後他們把這具屍體放在一輛衝出德國控制的大橋的車上。德國人發現了這些計劃並被虛假情報欺騙了,於是德軍調整了部署以挫敗虛假的盟軍行動。因此,由福克率領的法國和美國軍隊能夠對敵軍防線的弱點進行針對性攻擊。德國人別無選擇,只能撤退。這一進攻標誌著德國開始撤出他們占領的突出部。1918年9月,9個美軍師(約243,000人)加入4個法軍師的進攻,把德軍趕出聖米歇爾突出部(St. Mihiel)。

五月初,費迪南·福煦發現了德軍進攻中的缺陷。擊退德軍進攻的力量主要來自法國,且得到了美國英國義大利的支持。 協調這些國家的聯合反擊是一個重要問題,福煦必須與四個國家的指揮官協作進攻,這影響了協約國軍隊的反擊效率。但是,新鮮的美軍力量不斷趕到,大大增強了協約國軍隊對德國進攻的抵抗能力。 弗洛伊德·吉本斯(Floyd Gibbons)談到美軍時說:「我從未遇見過這樣一群富有犧牲精神的男人。」

7月19日,義大利軍團損失了24000人中的9334名官兵。儘管如此,兩個新到達的英國步兵師(第51步兵師和第62步兵師)還是和義大利軍隊一起直衝阿德雷山谷。

德軍司令部在7月20日下令撤回春季攻勢前的陣地,同時他們加強了側翼防守。7月22日,魯登道夫下令在上烏爾克到馬爾弗間修築防線。

代價越來越高昂的協約國進攻繼續進行,但是進攻收效甚微。到7月27日,德國人已經撤出了他們在費爾-恩-塔爾斯諾尼斯(Fère-en-Tardenois)後方的鐵路樞紐,開始使用另一條新建的鐵路線。德國人在西部前線保留了索伊森(Soissons)附近的陣地。8月1日,查爾斯·曼金將軍的第十集團軍所屬的法國和英國師團再次發起進攻,深入德軍防線近5英里(8.0公里)。8月6日,協約國軍隊的攻勢隨著德國的反攻而逐漸減弱。到了這一階段,德軍先前進攻突破的突出部已被縮小,德國軍隊被迫沿埃斯內河和維索河撤退;前線縮短了28英里(45公里)。

結局

第二次馬恩河戰役是協約國一次重要的勝利。 費迪南·福煦獲得了法國元帥的軍階。 協約國軍俘虜了29,367人,793支步槍和3000挺機槍,並給德國人造成了168,000人的傷亡。 這場戰役使協約國軍士氣高昂。在馬恩河的戰略勝利標誌著西線一系列德國勝利的結束和一系列協約國軍勝利的開始,協約國之後的勝利將在三個月內結束戰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