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二大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第二大腦》,副標題:腸腦互動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決策和整體健康,[美] 埃默倫·邁耶(Emeran Mayer) 著,馮任南,李春龍 譯,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成立於1950年,是建國後國家設立的第一家科技出版社,前身為科學技術出版社,1952年更名為機械工業出版社[1]。機械工業出版社(以下簡稱機工社)由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作為主辦單位,目前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2]

內容簡介

腸道有多重要

腸道是第二大腦:腸道某些能力完勝所有其他器官,甚至可與大腦媲美,它有自己獨立的神經系統,經常被稱為「第二大腦」。

腸道是免疫衛士:腸內免疫細胞占身體免疫系統的絕大部分,當我們意外攝入致病食物或水時,它能夠識別並消滅特定的致病微生物。

腸道是激素寶庫:腸道有大量內分泌細胞,內含有20多種激素,特別是人體95%的血清素都儲存於腸道內。

腸道是信息達人:腸道可以編碼大量信息,通過大量神經束和血液循環與大腦聯絡,這種雙向聯繫對情緒的產生和腸道功能狀態有重要作用。

作者介紹

埃默倫·邁耶(Emeran A. Mayer)

醫學博士,過去40年裡一直致力於研究大腦-身體相互聯繫的研究,特別強調大腦-腸道聯繫。他被認為是腦-腸微生物群相互作用和慢性內臟痛領域的先驅和世界領導者。

他是奧本海默壓力與復原力神經生物學中心的執行主任,也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消化疾病研究中心的共同主任。他的研究在過去25年中一直得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支持。

他的研究成果曾被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美國公共電視網(PBS)、紀錄片《尋找平衡》(In Search of Balance)等廣泛報道。他的作品經常發表於《大西洋月刊》《科學人》《紐約時報》《衛報》等出版物中。

譯者:馮任南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博士,內分泌與代謝疾病博士後,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營養流行病學、智能營養、營養相關疾病的機制研究。

譯者:李春龍

普通外科學博士,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博士後,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二院,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肝膽胰胃腸疾病腹腔鏡治療,營養相關疾病的機制研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