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笨槐(張春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笨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笨槐中國當代作家張春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笨槐

天氣剛,城市馬路兩旁的笨槐一夜間就綠如碧浪,碧浪里還點綴着黃白相間的花。有些枯萎的、怒放的、含苞待放的花落下來,在地面上匯集起來,密密麻麻層層疊疊。有吹過,它們會貼着地面飄起來,或多或少有婆娑婀娜的樣子,甚至還有沙沙的聲音,柏油路在一瞬間也就涼爽起來。

此時,到城市生活後很少出門的母親開始喜歡出去了,問她為什麼,她說她喜歡笨槐樹青澀的鄉村味道。經常在樹下一呆就是半天,有時她會念叨說,老家的那兩棵笨槐,現在樣了?

是啊,老家的那兩棵笨槐,如今怎麼樣了?

魯西南的老家,房前屋後,甚至庭院當中,種了許多叫做「洋槐」的刺槐。洋槐樹幹高挑,身材妙曼;花開的季節,白的絢爛,香氣撲鼻,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濃郁的芬芳里。捋一些,可以做槐花餅,可以熬槐花湯,吃起來,口齒留香。笨槐就不同了。它不僅長得嶙峋扭曲,而且散發着澀澀的味道,所以在那個偌大的村莊裡只有兩棵,一大一小。

大的在村口矗立了千百年,有人說是唐代的,有人說時間還要早。樹下立着一通碑刻,碑刻記載了村莊的歷史,說是先祖們在洪武六年,從山西洪洞過來,一路奔波,未曾停下腳步,直到看見這棵樹,覺得它如同故鄉的笨槐們一樣挺拔偉岸,遂決定留下來,從此落地生根,繁衍不息。如今,朽出了樹洞的樹幹見證了歲月的滄桑,但時光並沒有泯滅它的生機,除冬天外,它總是遮天蔽日的樣子,張揚着頑強的生命力。春天裡,樹葉會在一夜間擠爆枝頭,那是一種略帶鵝黃的春色。有人喜歡這一抹色彩,用鐵絲做了鈎子,扭下點嫩芽,回家用開水焯一下,淋上香油米醋,吃飯時算一盤時令菜,美其名曰拌槐芽,說是無比的美味,說是困難時期救過好多人的命。自己學大人們憶苦思甜,吃過幾次,那種苦澀直入肺腑,成為當時的夢魘。

等它含苞吐蕊,孩子們爬上樹擼一些,曬乾後到縣城的供銷社賣上塊兒八角,回家後買點零食,也有無限的樂趣與渴望。苦夏,它茂密的樹冠撐起比日頭還要大一片綠蔭,即使正午時分,連一丁點陽光也透不進來,因而成為納涼最好的地方。但討厭的是,它龐大的樹冠里,不知隱藏了多少鳴蟬,鳴蟬總是不知疲倦地唱着重複而又單調的曲子,「吱吱吱吱」,讓心靜的人更加寂靜,讓心態浮躁的人更加燥熱。更為可惡的是,那團團簇簇里,還長了細長的槐蟲。夏夜,當你在笨槐樹下迷迷瞪瞪即將進入夢鄉,它們會偷偷尿你一臉水,味道也如笨槐般青澀。藉助皎潔的月光抬頭看,它們或許正用吐出的絲把自己懸在半空,在你頭頂賣弄地扭動。當你想消滅它時,它會藉助絲線很快升高到你夠不着的地方,依然挑釁似地扭動。

仲秋佳節了,有漂泊在外的人家,一定會跑到笨槐樹底下,自己或讓孩子們爬上樹,在樹枝上繫上一條長長的紅布,系得越高越好,說是遠方的遊子,在那一刻能擁有神奇的力量,能看見遙遠的家鄉和家裡正在思念他們的親人。這思緒隨着秋風飄揚,讓笨槐的落葉如同雨絲般淅淅瀝瀝,在地面上積累了一層又一層,似乎永遠落不完,似乎真能飄過千里萬里,似乎在呼喚着遊子的歸來……冬天了,它只剩下倔強的軀幹,傲然屹立,那通碑陪伴着它,兩兩相對,寂寂無言。陽光燦爛的時候,族人們會來到樹下,把平時當成寶貝而秘不示人,用黃油布包裹了一層又一層的家譜打開,在那裡晾曬。年長的人,說這就叫「擺譜」,會絮絮叨叨地給小孩子們講述族人顛沛流離的歷史,講述根在哪裡,家在那裡,源頭在哪裡;講述還有誰家的誰仍在外漂泊着,還有誰家的誰仍在唱着思鄉的歌……

小的那棵在村里最有學問的張老先生家裡,他是前清舉人,後來教了一輩子書,從私塾到完小。儘管朝代更迭,他教書育人卻從來沒有收過錢,領工資後還會把工資捐出來幫十里八鄉的孩子,因而也桃李滿天下,平淡中活出不平凡。小樹是從大樹根上新發後,他移植到自家的庭院,長得也極為茂盛。對於他的舉動,村民們感到困惑,他不以為然。當他進入古稀之年後,忽然一改當年「萬世師表」溫文爾雅穩重威嚴的樣子,經常打開自家的大門,請村民們到家裡的笨槐下休息、喝茶,眯着眼睛看孩子們嬉戲。偶爾飲點酒,會在笨槐樹底下之乎者也一番,對發呆的村民念念有詞地說:你們,不懂!「面三槐,三公位焉」!我這院子裡還要再種兩棵,我的後人里要出三公!就是後人不肖不出,學生里也會出!文化啊,文脈啊,不得了!不過,剩下的兩棵樹,最終也沒有種上。他的後人和學生里,出了不少的醫生、教師、科學家,也有幾個公務員,卻並沒有人做到如他期望那樣做成大官。這些人天南地北地散開了,只有春節的時候才會回來。回來了,因一直念念不忘他的好,一定攜婦將雛,到他老宅的笨槐下,敬上一杯香茗,把他言傳身教的做人做事的道理重溫,銘刻在心,並繼續賡續傳繼。

儘管那「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歌謠經常在耳邊縈繞;儘管笨槐樹留下金色歲月難言的歡快和厚重的回憶,但我總搞不明白,這似乎百無一用的笨槐,為什麼能廣布在大江南北,黃河內外;我總看不清楚,笨槐那或扭曲或張揚的枝枝丫丫里,有什麼樣的家國密碼人文情懷;我總困惑於,隨着年齡的增長,為什麼自己也如母親一樣,開始懷念它依稀的風韻以及在平平淡淡中帶給村莊和鄉民們如水般波瀾不驚的溫暖?[1]

作者簡介

張春彥,山東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