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賢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竹賢鄉 |
中文名 :竹賢鄉 所屬地區:重慶市巫山縣 |
竹賢鄉,隸屬於重慶市巫山縣,地處巫山縣東北部,東接湖北省巴東縣,南抵騾坪鎮,西、北接平河鄉,距巫山縣政府駐地53千米,區域總面積98平方千米。 1949年以前,竹賢鄉一帶屬第一區;1984年4月,由竹賢公社改為竹賢鄉。 截至2018年末,竹賢鄉戶籍人口為5468人。截至2020年6月,竹賢鄉下轄6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福坪村一組。 竹賢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8年,竹賢鄉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1]
目錄
位置境域
竹賢鄉地處巫山縣東北部,東接湖北省巴東縣,南抵騾坪鎮,西、北接平河鄉,距巫山縣政府駐地53千米,區域總面積9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竹賢鄉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山高谷深,有山間平地;地勢東高西低;最高峰朝陽坪位於福坪村,海拔2362.6米;最低點紙廠溝位於下莊村,海拔280米。
氣候
竹賢鄉多年平均氣溫10℃,1月平均氣溫-1.5℃,極端最低氣溫-5℃;7月平均氣溫21℃,平均氣溫年較差5℃;生長期年平均120天,無霜期年平均180天,年平均日照數15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665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7月,6月最多。
水文
竹賢鄉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主要有後溪河,貫穿阮村和下莊村,境內流長15千米,流域面積200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竹賢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溫、霜凍等。
人口
2011年,竹賢鄉總人口513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82人,城鎮化率3.5%;另有流動人口861人。2011年,竹賢鄉人口出生率13.6‰,人口死亡率9.7‰,人口自然增長率3.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7人。 截至2018年末,竹賢鄉戶籍人口為546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竹賢鄉財政總收入195萬元,比2010年增長4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萬元,比2010年增長15%。2011年,竹賢鄉農民人均純收入5254元。 2018年,竹賢鄉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農業
2011年,竹賢鄉有耕地面積1萬畝,人均1.9畝;林地面積12萬畝。2011年,竹賢鄉農業總產值達到3676.3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業增加值360萬元。竹賢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竹賢鄉生產糧食2718噸,人均507.4千克,其中小麥40.5噸,玉米1638噸。竹賢鄉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天麻、向日葵等。2011年,竹賢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5850畝,其中烤煙種植面積3300畝,產量60噸,天麻種植面積500畝,產量60噸;向日葵種植面積800畝,產量30噸。竹賢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竹賢鄉生豬飼養量8500頭,年末存欄2850頭;羊飼養量1.4萬隻,年末存欄6029隻;家禽年飼養量10.3萬羽,上市家禽9萬羽;畜牧業總產值300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竹賢鄉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5人,專任教師2人;小學6所,在校生249人,專任教師2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2011年,竹賢鄉教育經費達8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5萬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竹賢鄉有各類科技人才8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1人,經營管理人才6人,技能人才23人,農村實用人才4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竹賢鄉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6個;文化中心站60個;有各類圖書室6個,藏書5000餘冊。2011年末,竹賢鄉學校有體育場1個;1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占常住人口的12%。2011年末,竹賢鄉有廣播喇叭35隻,通響率100%;有線電視用戶數為200戶,入戶率20%,電視綜合覆蓋率88%。 2022年5月,《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發布,該《規劃》提出,支持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等創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鄉鎮,提升發展質量,帶動周邊村鎮發展。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竹賢鄉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6張;專業衛生人員3名,其中執業醫師2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竹賢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6萬人次。2011年,竹賢鄉新型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89%,農村衛生則所普及率7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800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竹賢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戶,人數3人,支出1.1萬元,比去年增長30%,月人均300元,醫療救助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人次,共支出2.7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5戶,人數447人,支出35萬元,比2010年增長15%,月人均78元,比2010年增長8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萬元,比2010年增長15%;有敬老院1個,床位15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9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0.5萬人,比2010年末增加0.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