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竹筍禾夜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竹筍禾夜蛾 學名:Oligia vulgaris (Butler) 類屬:鱗翅目 夜蛾科

形態特徵

竹筍禾夜蛾成蟲灰褐色,體長17――20mm左右,翅展約38――43mm。頭部及胸部黃褐色,頸板、翅基片黑棕色;腹部淡褐灰色;前翅淡褐色,前翅基部有1個三角形的褐色斑,亞端區前緣有一漏斗形大褐斑,基線褐色,從褐斑中穿過,內線雙線褐色,波浪形,環形及腎紋黃白色,腎紋外緣白色,中線褐色,粗,鋸齒形,後端與外線相連接,外線黃白色,鋸齒形,齒尖為褐點和白點,腎紋與外線之間有明顯褐斑,亞端線黃白色,在2、5脈處內凸,在5脈處內、外側均有黑尖紋,端線為一列黑棕色長點,亞端線與端線間的後半帶棕色;翅面還有不明顯的支持齒狀橫紋數條。後翅褐色,基部微黃。卵近圓形,長約0.5mm。幼蟲共有5齡,頭部紅橙色,體紫褐色,齡期愈大體色愈深,背線細,亞背線較寬,第5節的亞背線前半段缺。老熟幼蟲體長26~45mm。蛹紅褐色,長20mm。每年發生1代,以卵在竹林地面的禾本科雜草上越冬,次年2月下旬,越冬卵孵化為幼蟲,先蛀食禾本科及莎草科雜草。4月初,當竹筍出土時,幼蟲即爬到筍上,蛀人筍尖小葉,蛀口外有綠色碎屑堆積,3齡幼蟲蛀人筍內,齧食柔軟部分。竹筍被害後,表面失去光澤,內有蛀孔、蟲糞。幼蟲在筍內生活18~25天,至5月上旬老熟幼蟲出筍入土結繭化蛹。蛹期20~30天。至6月上旬羽化為成蟲。成蟲在禾本科雜草葉面邊產卵,卵數十粒排成條狀。將卵裹於葉內越冬。2月中下旬先為害雜草,4月上旬蛀筍。幼蟲蛀筍,使筍敗退。[1]

發生規律

1年1代,以卵越冬。成蟲白天靜伏於林間雜草、落葉下,夜晚活動,雨天亦少活動。有趨光性,以21—24時撲燈最多。成蟲交尾時受驚不分開,雙雙逃離。產卵時雌成蟲飛到禾本科雜草叢中,在近枯死草葉邊緣,產卵1條,草葉枯死自然捲曲,將卵裹卷包起。卵抗逆能力強,孵化率達82—98℅。初孵幼蟲爬行能力很強,能吐絲轉移,從雜草嫩莖基部蛀入往上取食。小幼蟲很耐飢餓,20餘天不會餓死。4齡後幼蟲不耐飢餓,一旦斷食,很快死亡。4月上、中旬,毛竹筍出土,幼蟲鑽出草莖,爬上毛竹筍,並迅速爬上筍頂端小葉,蛀入取食。幼蟲在筍內可縱橫取食,隨着竹筍生長,幼蟲咬穿竹筍節隔上爬,取食筍梢幼嫩部分。該蟲危害輕重,主要與林地禾本科及莎草科雜草的多寡有關,地面雜草多的,竹筍的被害率可高達90℅以上;雜草少的,被害率可下降到10℅;沒有雜草的竹林,竹筍均不受害。 [2]

分布與危害

寄 主: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黃竹Bambusa rigida Keng et Keng f.,危害竹筍。   

分布地點:崇義信豐於都、瑞金,多分布在地面雜草多的竹林,發生面積0.0198萬畝,其中輕度0.0198萬畝。   

傳播途徑:自傳 竹筍禾夜蛾幼蟲蛀食毛竹、淡竹、剛竹、哺雞竹雷竹、水竹等經濟類竹筍,發生嚴重地區大量竹筍被害,不能成竹,即使成竹,亦斷頭折梢。

防治方法

(1)加強撫育工作,除草培土,可促進竹林豐產和消滅越冬卵。   

(2)及早挖去被害的退筍,殺死筍中幼蟲。   

(3)化學防治:儘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