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竹林小院(廖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竹林小院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竹林小院》中國當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竹林小院

我懷念故鄉的文章常提竹林小院,這絕非身居斗室憑空想象和杜撰。在童年的記憶深處,仙鶴村的風景秀麗。無論單門獨戶還是集體大院,房前屋後樹木叢生,皆有青翠竹林環抱。茂林修竹隱沒土牆黑瓦,每當炊煙繚繞雞啼犬吠,便知荒山野嶺也有人住。

竹與梅、松並稱歲寒三友,紮根故土,隨處可見。梅花含苞傲雪霜,只為伊人飄暗香。松樹耐旱,高潔挺拔,斷木為杵,或作棟樑和檁條,以濟萬民,乃成大業。而竹子呢?不怕貧瘠,守得寂寞,奮發向上,虛心剛直。最重要的,用途亦廣。神奇的父親像篾匠,除不會製作樂器外,竹編椅席筐籃篼簍甑簾和簸箕筲箕籬笆斗笠等,幾乎無所不能。

不過,我更喜歡故居竹林,特別是蛤蟆石那片。雨後春筍,破土而出,長勢喜人;酷暑悶熱,綠蔭納涼,擺龍門陣;秋月朗照,星光燦爛,斜影疏橫;北風呼嘯,枝葉嘩啦,麻雀驚飛。兒時愛在這裡玩,還因為迎來送往。遠方來客,一眼望見,興高采烈,趕快放信。客人離去,陪同父母,送別至此,難捨難分。雖然家窮,舀水不上鍋,衣衫襤褸,但盛情好客,洗塵餞行,必傾其所有。

曾幾何時,賓客盈門,酒肉招待,可客走後,忍飢挨餓,度日如年。父母厚道,弟兄姊妹多,互通人情世故,從不嫌貧愛富。大舅是本村人,不時放羊溝腳,下午趕羊途經我家,母親總要百般挽留,煮碗麵條米茶之類。他讓羊群歇息蛤蟆石,順帶吃點竹葉和青草,自己則拉家常,直到黃昏離去。臨別竹林,哥妹手拉手,淚如泉湧。六姨嫁得偏遠,依然跋山涉水,攜子看望母親。她閒不住,協助家務,連續幾天,一晃而過。竹林話別,揣給熟雞蛋,姐妹流淚。四姑爺被打成右派,從縣城跑鄉下躲難,我們同甘共苦,毫不覺得他壞。辭別竹林邊,他竟老淚縱橫,父母安慰不止。鄰隊三爸每周探望父親,弟兄倆分手竹林仍不舍。

蓊鬱的竹林,親密的夥伴,你見證多少人間辛酸。雨打竹葉,滴水長流,那是感天動地的晶瑩淚珠。歲月不居,時節如流,鄉村院落的故事大同小異。生活再苦再累,情誼至真至純。後來,我考學離開農村,假期回家,轉悠竹林,百感交集。一次,我索性席地而坐,手捧《川端康成小說選》,在竹林看得入迷。大雁南飛,小河揚波,高樹悲風,淡淡的憂傷油然而生,我對人性有了深刻理解。醍醐灌頂,我長大了。

如今,父輩不在人世,後生進城定居。再回老家,人煙稀少。有的院子早已毀棄,只有竹林咬定原地,提醒我主人家是誰。我佇立蛤蟆石上,望着自家這竹林,夕陽西下,暮色漸濃,倦鳥歸來,山泉流逝,頓時無限蒼涼激盪心頭,思緒隨風飄散每個角落。

呵,我的竹林小院,我的苦澀童年,我的親情鄉愁...... [1]

作者簡介

廖春波,重慶仲裁委國際仲裁員,萬州區司法局二級調研員、公職律師,自由譯者,愛好文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