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端午時節少一人(閒敲棋子落燈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端午時節少一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端午時節少一人》中國當代作閒敲棋子落燈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端午時節少一人

今年的端午節是法定假日了,再也不用擔心大清早踏青過後,在困頓不堪之際還要草草洗把臉,趕着擠公交車去上班了。今年的端午,在攜一身芬芳踏青歸來後,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覺了。而後再爬起來與人鬥狠——看誰手中的雞蛋夠硬、夠堅強!可就是如此簡單的快樂,今年卻有許許多多的人享受不到了,他們是汶川人,他們是北川人,他們是綿陽人,他們是青川人,他們是什邡人……而今四川大地震遇難人數已增至69130人,端午時節少一人,少的是他們,就是他們,我四川的兄弟姐妹們!!!

資料記載: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

唐代文秀《端午》詩云:「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道出了偉大的詩人屈原與端午節悠久的淵源。也正是因為有了屈原,才使端午節有了更多的詩情畫意和人文色彩。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端午節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假期為一天。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統的回歸,昭示着人們對古老文明的呼喚與追隨;傳統的回歸,是現代人向悠悠華夏歷史的致敬。一個民族無論強大與否,其文化的血脈與精髓是永遠不能忘記、永遠不能丟棄的。這是民族之根,亦是民族之魂。

翻過去的五月,翻不過去的悲傷。「……風雨端陽生晦冥, 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 無酒淵明亦獨醒。」今年的端午,在溪水邊、在小河旁、在江堤上……在所有我們駐足的地方,還會有人默默祈禱,為四川,為中國,為民族不屈的靈魂!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