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童雪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童雪鴻
藝人或藝術家
別名 原名鴻彥,字萬安、卍庵、卍盦,號印隱
民族 漢族
出生 1909年
中國
職業 畫家
代表作品 《童雪鴻書畫選》

童雪鴻[1](1909-1966),著名美術家。原名鴻彥,字萬安、卍庵、卍盦,號印隱,別署百箑齋主,安徽巢湖市人。早年畢業於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曾在安徽四川等地從事金石繪畫和美術教學工作,1957年任安徽藝術學院美術系副主任。1981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童雪鴻書畫選》。

簡介

童雪鴻是早期西泠印社成員,一生治印數千方。抗戰時期即輯有《雪鴻印存》五集行世,由黃賓虹王福庵馬公愚張大千等人為之題簽。1949年後制印頗多,皆極見功力。他的篆刻藝術成就立足於深厚的傳統,初師皖派,上溯古代璽印,博涉明清以至近代諸名家,尤於鄧石如黃士陵兩家有深契,寧靜致遠、平淡悠然、古樸蒼秀,不激不勵而風規自遠。以筆者愚見,任何大家的篆刻風格都是以大巧若拙為審美取向,吳熙載吳昌碩黃士陵等莫不如此。

評價

童雪鴻篆刻功底深厚、造詣深、成就大。他治印從秦漢璽印入手,篆法都是從古代碑帖秦漢印和名人印中來,把皖浙兩大派的風格融於篆印中,形成自己的風格;捉刀代筆,表達出自己獨到的書法藝術;治印古拙中藏精巧、老辣中有新意、朱文勁拔凝鍊、白文樸質素雅。著名篆刻家錢君陶1964 年致信先生:"承寄大作拜讀,欽佩不已,魯迅一聯精神極佳,'集體創作','喜而不寐'二印弟最欣賞,以石刻書籤頗有新意,此路可開。"江南印人丁吉甫得童雪鴻為其篆刻小印一方,不禁贊道:"神似秦璽"。一代金石大師鄧散木極佩他的篆刻,常有書札往來,曾致信道:"尊制諸小印極精、功力深穩信足、壓倒儕輩、不勝敬佩!"童雪鴻抗日時期有雪鴻印存5 集行世,由

王福廠黃賓虹馬公愚沈尹默諸人題簽。解放後曾篆刻毛澤東詩詞多方,極見功力。1965 年對外文委主辦現代中國書法展覽在日本展出,童雪鴻有印譜一件參展,受到日本友人的好評。他對石刻、木刻、漆刻、玉刻甚至金銀刻也見功夫。

總結

童雪鴻在書法方面是個多面手,真草篆隸兼擅,觀其所書毛主席詩《冬雲》行楷中堂,得《張黑女》筆意很多,筆致輕盈,轉折處和撇捺間的碑意很濃。他所走的是碑帖相熔的路子,欹側取勢,字字生奇,有若驚鴻,卻無狂怪刻意弄姿之舉。隸書以《禮器》為宗,融《張遷》和《乙瑛》,注重華飾之美,融入行書筆意,字若飛動,兼用篆意而作,故多含蓄之美。篆書有多種形式,字形有取隸勢的,也有吳讓之風格一路的,但改變了均勻用筆的習慣,強化筆意,其中扁方取隸勢者和篆刻風格接近。在篆書領域,童雪鴻還擅長甲骨文,所書甲骨文對聯"千言立成若舟下水,十分知足如月在天。"用筆勁健,結字古樸生動,金石氣躍然紙上,擺脫了用小篆筆法作甲骨的不足,面目很新。因為甲骨文創作在民國時期才出現,幾無前例,創作有一定的難度,既要透露出契刻之要求,也要避免小篆的影響。能有這樣的成就,確屬不易。

作品賞析

參考資料